詩案的讀音 詩案的意思
詩案 因作詩而獲罪的案件 如: 宋 熙寧 九年(公元1076年), 蘇軾 因作詩而入獄,繼而被貶。見《宋史·蘇軾傳》。這次事件,史稱“烏臺詩案”。 明 陳汝元 《金蓮記·首引》:“驀地獄成詩案,幸 子由 申救,遠謫 黃州 。” 清 吳廷華 《題杜文貞公小像》詩:“披圖恍遇山澤癯,聊存詩案明其誣。” 章炳麟 《駁康有為論革命書》:“況于廷杖雖除,詩案史禍,較諸廷杖,毒螫百倍。”
- 詩
- 案
“詩案”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shī àn]
- 漢字注音:
- ㄕ ㄢˋ
- 簡繁字形:
- 詩案
- 是否常用:
- 否
“詩案”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因作詩而獲罪的案件。如宋熙寧九年(公元1076年)﹐蘇軾因作詩而入獄﹐繼而被貶。見《宋史.蘇軾傳》。這次事件﹐史稱"烏臺詩案"。
網絡解釋
詩案
因作詩而獲罪的案件
如: 宋 熙寧 九年(公元1076年), 蘇軾 因作詩而入獄,繼而被貶。見《宋史·蘇軾傳》。這次事件,史稱“烏臺詩案”。 明 陳汝元 《金蓮記·首引》:“驀地獄成詩案,幸 子由 申救,遠謫 黃州 。” 清 吳廷華 《題杜文貞公小像》詩:“披圖恍遇山澤癯,聊存詩案明其誣。” 章炳麟 《駁康有為論革命書》:“況于廷杖雖除,詩案史禍,較諸廷杖,毒螫百倍。”
“詩案”的單字解釋
【詩】:1.文學體裁的一種,通過有節奏、韻律的語言集中地反映生活、抒發情感。2.(Shī)姓。
【案】:1.古代端食物用的木托盤:舉案齊眉。2.長條的桌子:書案。3.架起來用作臺面的長木板:案板。4.事件。特指涉及法律的事件:慘案。破案。5.公務中的書面材料:有案可查。6.書面的計劃、建議或決定:草案。決議案。7.同“按”。
“詩案”的相關詞語
* 詩案的讀音是:shī àn,詩案的意思:詩案 因作詩而獲罪的案件 如: 宋 熙寧 九年(公元1076年), 蘇軾 因作詩而入獄,繼而被貶。見《宋史·蘇軾傳》。這次事件,史稱“烏臺詩案”。 明 陳汝元 《金蓮記·首引》:“驀地獄成詩案,幸 子由 申救,遠謫 黃州 。” 清 吳廷華 《題杜文貞公小像》詩:“披圖恍遇山澤癯,聊存詩案明其誣。” 章炳麟 《駁康有為論革命書》:“況于廷杖雖除,詩案史禍,較諸廷杖,毒螫百倍。”
基本解釋
因作詩而獲罪的案件。如宋熙寧九年(公元1076年)﹐蘇軾因作詩而入獄﹐繼而被貶。見《宋史.蘇軾傳》。這次事件﹐史稱"烏臺詩案"。詩案
因作詩而獲罪的案件如: 宋 熙寧 九年(公元1076年), 蘇軾 因作詩而入獄,繼而被貶。見《宋史·蘇軾傳》。這次事件,史稱“烏臺詩案”。 明 陳汝元 《金蓮記·首引》:“驀地獄成詩案,幸 子由 申救,遠謫 黃州 。” 清 吳廷華 《題杜文貞公小像》詩:“披圖恍遇山澤癯,聊存詩案明其誣。” 章炳麟 《駁康有為論革命書》:“況于廷杖雖除,詩案史禍,較諸廷杖,毒螫百倍。”
【詩】:1.文學體裁的一種,通過有節奏、韻律的語言集中地反映生活、抒發情感。2.(Shī)姓。
【案】:1.古代端食物用的木托盤:舉案齊眉。2.長條的桌子:書案。3.架起來用作臺面的長木板:案板。4.事件。特指涉及法律的事件:慘案。破案。5.公務中的書面材料:有案可查。6.書面的計劃、建議或決定:草案。決議案。7.同“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