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琴的讀音 調琴的意思
調琴 調琴指用吉他專用校音笛校準六根空弦,吹校音笛E音,調第一弦空音,吹響B音,調第二弦,依次類推。
- 調
- 琴
“調琴”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tiáo qín]
- 漢字注音:
- ㄊㄧㄠˊ ㄑㄧㄣˊ
- 簡繁字形:
- 調琴
- 是否常用:
- 否
“調琴”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彈琴。
網絡解釋
調琴
調琴指用吉他專用校音笛校準六根空弦,吹校音笛E音,調第一弦空音,吹響B音,調第二弦,依次類推。
“調琴”的單字解釋
【調】:[diào]1.樂曲;樂譜:曲調。采菱調。2.樂曲定音的基調或音階:C大調。五聲調式。3.語音上的聲調:調號。調類。4.說話的腔調:南腔北調。5.口氣;論調:一副教訓人的調。兩人人的發言是一個調。6.人所蘊含或顯露出來的風格、才情、氣質:情調。格調。7.選調;提撥:從基層調選干部。8.調動:崗位調整。9.征集;征調:調有余補不足。10.調查:調研。內查外調。11.提取、調取(文件、檔案等):調檔。12.調換:調座位。[tiáo]1.搭配均勻,配合適當:調和。調諧。風調雨順。飲食失調。2.使搭配均勻,使協調:調配。調味。3.調停使和解(調解雙方關系):調停。調處。4.調劑:以臨萬貨,以調盈虛。5.調理使康復:調養。調攝。6.調教;訓練:有膂力,善調鷹隼。7.挑逗;戲弄:調笑。調情。調戲。酒后相調。[zhōu]朝,早晨:《廣韻·平尤》:“調,朝也。”
【琴】:1.某些樂器的統稱。如胡琴、提琴、鋼琴等。2.古琴。撥弦樂器。周朝已有。琴身木制。琴面張弦七根,一邊有十三徽。演奏時左手按弦,右手撥彈。發音清幽。多用于獨奏或琴簫合奏。
“調琴”的相關成語
“調琴”的相關詞語
“調琴”造句
調琴師指著郎朗正在彈的一架鋼琴說。
只見那曼妙女子屈膝微躬,行了個禮,隨即便素手調琴,當場調弄起了那把古箏。
百年珠樹鳳凰多鶯聲婉轉韻調琴砌上桃花向日嬌。
“瑟調琴弄”則表示:“當義無反顧的以自己的生命去挽救另一個生命,就是見義勇為。
伯牙在島上等得心焦,每天調琴之余,舉目四眺,空寂無一人,只聽到海水崩激的號吼;遠望那邊山林,又是一片郁郁蔥蔥,深遠莫測,不時傳來群鳥啁啾飛撲的聲響。
冬春秋夏,花節奏分明地開。而三月,給冬落了款,給一朵梅寫了詞,春天就被裝訂成一本詩集。山杏滿樹歡,為寫一首詞,零落驟如雨,寒雀便忙著四處送花箋。再迎來夏天葵花催云破,秋天菊黃調琴音,自得怡然。白音格力
說的就是那些令人永遠不會忘掉的話語;再如《董西廂》:“何處調琴,惺惺地把醉魂呼醒”。
是日霜降,男人卻不出門,與渾家對坐于庭中,專看那紅酥玉纖,擺弄一領皂袍,穿針引線,回環往復,甚是伶俐可愛,可不比那調琴撥弦。
* 調琴的讀音是:tiáo qín,調琴的意思:調琴 調琴指用吉他專用校音笛校準六根空弦,吹校音笛E音,調第一弦空音,吹響B音,調第二弦,依次類推。
基本解釋
彈琴。調琴
調琴指用吉他專用校音笛校準六根空弦,吹校音笛E音,調第一弦空音,吹響B音,調第二弦,依次類推。【調】:[diào]1.樂曲;樂譜:曲調。采菱調。2.樂曲定音的基調或音階:C大調。五聲調式。3.語音上的聲調:調號。調類。4.說話的腔調:南腔北調。5.口氣;論調:一副教訓人的調。兩人人的發言是一個調。6.人所蘊含或顯露出來的風格、才情、氣質:情調。格調。7.選調;提撥:從基層調選干部。8.調動:崗位調整。9.征集;征調:調有余補不足。10.調查:調研。內查外調。11.提取、調取(文件、檔案等):調檔。12.調換:調座位。[tiáo]1.搭配均勻,配合適當:調和。調諧。風調雨順。飲食失調。2.使搭配均勻,使協調:調配。調味。3.調停使和解(調解雙方關系):調停。調處。4.調劑:以臨萬貨,以調盈虛。5.調理使康復:調養。調攝。6.調教;訓練:有膂力,善調鷹隼。7.挑逗;戲弄:調笑。調情。調戲。酒后相調。[zhōu]朝,早晨:《廣韻·平尤》:“調,朝也。”
【琴】:1.某些樂器的統稱。如胡琴、提琴、鋼琴等。2.古琴。撥弦樂器。周朝已有。琴身木制。琴面張弦七根,一邊有十三徽。演奏時左手按弦,右手撥彈。發音清幽。多用于獨奏或琴簫合奏。
調琴師指著郎朗正在彈的一架鋼琴說。
只見那曼妙女子屈膝微躬,行了個禮,隨即便素手調琴,當場調弄起了那把古箏。
百年珠樹鳳凰多鶯聲婉轉韻調琴砌上桃花向日嬌。
“瑟調琴弄”則表示:“當義無反顧的以自己的生命去挽救另一個生命,就是見義勇為。
伯牙在島上等得心焦,每天調琴之余,舉目四眺,空寂無一人,只聽到海水崩激的號吼;遠望那邊山林,又是一片郁郁蔥蔥,深遠莫測,不時傳來群鳥啁啾飛撲的聲響。
冬春秋夏,花節奏分明地開。而三月,給冬落了款,給一朵梅寫了詞,春天就被裝訂成一本詩集。山杏滿樹歡,為寫一首詞,零落驟如雨,寒雀便忙著四處送花箋。再迎來夏天葵花催云破,秋天菊黃調琴音,自得怡然。白音格力
說的就是那些令人永遠不會忘掉的話語;再如《董西廂》:“何處調琴,惺惺地把醉魂呼醒”。
是日霜降,男人卻不出門,與渾家對坐于庭中,專看那紅酥玉纖,擺弄一領皂袍,穿針引線,回環往復,甚是伶俐可愛,可不比那調琴撥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