謹狀的讀音 謹狀的意思
謹狀 jǐn zhuàng 謹狀(謹狀) 行狀、書狀結尾常用語。謂敬謹陳述。 南朝 梁 任昉 《齊竟陵文宣王行狀》:“易名之典,請遵前烈。謹狀。” 唐 李德裕 《與桂州鄭中丞書》:“伏恐制序之時,要知此意,伏惟詳悉。謹狀。” 宋 汪應辰 《柴君墓志銘》:“謹狀叔父行實,授諸執事者,惟先生幸而銘之。” 清 焦循 《揀選知縣李君濱石事狀》:“今適當修府縣志,奈何不編次其本末,以乞於大人先生,或賴以不朽。 循 不敢辭,謹狀。
- 謹
- 狀
“謹狀”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jǐn zhuàng]
- 漢字注音:
- ㄐㄧㄣˇ ㄓㄨㄤˋ
- 簡繁字形:
- 謹狀
- 是否常用:
- 否
“謹狀”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行狀﹑書狀結尾常用語。謂敬謹陳述。
網絡解釋
謹狀
jǐn zhuàng ㄐㄧㄣˇ ㄓㄨㄤˋ 謹狀(謹狀)
行狀、書狀結尾常用語。謂敬謹陳述。 南朝 梁 任昉 《齊竟陵文宣王行狀》:“易名之典,請遵前烈。謹狀。” 唐 李德裕 《與桂州鄭中丞書》:“伏恐制序之時,要知此意,伏惟詳悉。謹狀。” 宋 汪應辰 《柴君墓志銘》:“謹狀叔父行實,授諸執事者,惟先生幸而銘之。” 清 焦循 《揀選知縣李君濱石事狀》:“今適當修府縣志,奈何不編次其本末,以乞於大人先生,或賴以不朽。 循 不敢辭,謹狀。
“謹狀”的單字解釋
【謹】:1.謹慎;小心:勤謹。恭謹。拘謹。謹記在心。謹守規程。2.鄭重地:謹啟。謹領。謹具。我們謹向各位代表表示熱烈的歡迎。
【狀】:1.形狀;樣子:狀態。奇形怪狀。2.情況:狀況。病狀。罪狀。3.陳述或描摹:狀語。不可名狀。4.陳述事件或記載事跡的文字:供狀。行狀。5.指訴狀:狀紙。告狀。6.褒獎、委任等文件:獎狀。委任狀。
“謹狀”的相關詞語
* 謹狀的讀音是:jǐn zhuàng,謹狀的意思:謹狀 jǐn zhuàng 謹狀(謹狀) 行狀、書狀結尾常用語。謂敬謹陳述。 南朝 梁 任昉 《齊竟陵文宣王行狀》:“易名之典,請遵前烈。謹狀。” 唐 李德裕 《與桂州鄭中丞書》:“伏恐制序之時,要知此意,伏惟詳悉。謹狀。” 宋 汪應辰 《柴君墓志銘》:“謹狀叔父行實,授諸執事者,惟先生幸而銘之。” 清 焦循 《揀選知縣李君濱石事狀》:“今適當修府縣志,奈何不編次其本末,以乞於大人先生,或賴以不朽。 循 不敢辭,謹狀。
基本解釋
行狀﹑書狀結尾常用語。謂敬謹陳述。謹狀
jǐn zhuàng ㄐㄧㄣˇ ㄓㄨㄤˋ 謹狀(謹狀)行狀、書狀結尾常用語。謂敬謹陳述。 南朝 梁 任昉 《齊竟陵文宣王行狀》:“易名之典,請遵前烈。謹狀。” 唐 李德裕 《與桂州鄭中丞書》:“伏恐制序之時,要知此意,伏惟詳悉。謹狀。” 宋 汪應辰 《柴君墓志銘》:“謹狀叔父行實,授諸執事者,惟先生幸而銘之。” 清 焦循 《揀選知縣李君濱石事狀》:“今適當修府縣志,奈何不編次其本末,以乞於大人先生,或賴以不朽。 循 不敢辭,謹狀。
【謹】:1.謹慎;小心:勤謹。恭謹。拘謹。謹記在心。謹守規程。2.鄭重地:謹啟。謹領。謹具。我們謹向各位代表表示熱烈的歡迎。
【狀】:1.形狀;樣子:狀態。奇形怪狀。2.情況:狀況。病狀。罪狀。3.陳述或描摹:狀語。不可名狀。4.陳述事件或記載事跡的文字:供狀。行狀。5.指訴狀:狀紙。告狀。6.褒獎、委任等文件:獎狀。委任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