貉子的讀音 貉子的意思
貉子 貉子:貉的通稱 貉子:方言詞匯 貉子 (方言詞匯)條目:貉子 拼音:háo zi 注音:ㄧ 詈詞。猶言貉崽。對蘇北里下河一帶人的貶稱。江淮官話。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惑溺》:“孫秀降晉 ,晉武帝厚存寵之,妻以姨妹蒯氏 ,室家甚篤。妻嘗妒,乃罵秀為貉子,秀大不平,遂不復入。” 《北史·王羆傳》:“聞閤外洶洶有聲,便袒身、露髻、徒跣,持一白棒,大呼而出,謂曰:‘老羆當道臥,貉子那得過!’” 章炳麟《新方言·釋言》:“今江南運河而東,相輕賤則呼貉子。”
- 貉
- 子
“貉子”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háo zi]
- 漢字注音:
- ㄏㄠˊ ㄗ
- 簡繁字形:
- 是否常用:
- 是
“貉子”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貉子 háozi
(1) [racoon dog] 貉( hé)
(2) 的通稱
辭典解釋
貉子 hé zǐ (語音)?háo zi ㄏㄜˊ ㄗˇ (語音)?ㄏㄠˊ ˙ㄗ 幼貉、小貉。
《北史.卷六二.王羆傳》:「老羆當道臥,貉子那得過!」
英語 raccoon dog (Nyctereutes procyonoides)?, raccoon of North China, Korea and Japan (Japanese: tanuki)?, also called 貍
法語 chien viverrin
網絡解釋
貉子
貉子:貉的通稱
貉子:方言詞匯
貉子 (方言詞匯)
條目:貉子
拼音:háo zi
注音:ㄏㄠˊ ㄗㄧ
詈詞。猶言貉崽。對蘇北里下河一帶人的貶稱。江淮官話。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惑溺》:“孫秀降晉 ,晉武帝厚存寵之,妻以姨妹蒯氏 ,室家甚篤。妻嘗妒,乃罵秀為貉子,秀大不平,遂不復入。”
《北史·王羆傳》:“聞閤外洶洶有聲,便袒身、露髻、徒跣,持一白棒,大呼而出,謂曰:‘老羆當道臥,貉子那得過!’”
章炳麟《新方言·釋言》:“今江南運河而東,相輕賤則呼貉子。”
“貉子”的單字解釋
【貉】:[mò]同“貊”。[hé]1.也叫狗獾。哺乳動物。外形像狐,但體較胖,尾較短。穴居河谷、山邊和田野間。2.古又同“貊(mò)”。[háo]同“貉(hé)”。用于“貉子”“貉絨”。
【子】:1.古代指兒女,現專指兒子:子女。子孫。子嗣。子弟(后輩人,年輕人)。2.植物的果實、種子:菜子。瓜子兒。子實。3.動物的卵:魚子。蠶子。4.幼小的,小的:子雞。子畜。子城。5.小而硬的顆粒狀的東西:子彈(dàn)。棋子兒。6.與“母”相對: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輔音)。7.對人的稱呼:男子。妻子。士子(讀書人)。舟子(船夫)。才子。8.古代對人的尊稱;稱老師或稱有道德、有學問的人:孔子。先秦諸子。9.地支的第一位,屬鼠:子丑寅卯(喻有條不紊的層次或事物的條理)。10.用于計時:子時(夜十一點至一點)。子夜(深夜)。11.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子爵。12.附加在名詞、動詞、形容詞后,具有名詞性(讀輕聲):旗子。亂子。胖子。13.個別量詞后綴(讀輕聲):敲了兩下子門。14.姓。
“貉子”的相關詞語
“貉子”造句
德威森說,“很小的幼鹿樣子,也許貉子大小的身材,沒有角”。
貉子毛領,帽條,家兔帽條,狐貍帽條等皮草制品的專業制造商!歡迎您的光臨!
漂染包括水貂漂金、貉子漂金、漂白以及其他漂染產品。
六兄,你叫他們北傖,北傖就叫我們貉子。
這可不是貉子怎么的,你們看,他戴的不是貉皮帽子嗎?
從2002年開始涉足皮毛生產行業,能生產狐貍、水貂、獺兔、貉子、毛領、毛條等各種花色的皮毛制品。
穿黑衣的收皮人進到家門,穿過屋內廚房直達后院,看完劉金平的貉子皮后,只開出280元一張的價格。
* 貉子的讀音是:háo zi,貉子的意思:貉子 貉子:貉的通稱 貉子:方言詞匯 貉子 (方言詞匯)條目:貉子 拼音:háo zi 注音:ㄧ 詈詞。猶言貉崽。對蘇北里下河一帶人的貶稱。江淮官話。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惑溺》:“孫秀降晉 ,晉武帝厚存寵之,妻以姨妹蒯氏 ,室家甚篤。妻嘗妒,乃罵秀為貉子,秀大不平,遂不復入。” 《北史·王羆傳》:“聞閤外洶洶有聲,便袒身、露髻、徒跣,持一白棒,大呼而出,謂曰:‘老羆當道臥,貉子那得過!’” 章炳麟《新方言·釋言》:“今江南運河而東,相輕賤則呼貉子。”
基本解釋
貉子 háozi
(1) [racoon dog] 貉( hé)
(2) 的通稱
辭典解釋
貉子 hé zǐ (語音)?háo zi ㄏㄜˊ ㄗˇ (語音)?ㄏㄠˊ ˙ㄗ幼貉、小貉。
《北史.卷六二.王羆傳》:「老羆當道臥,貉子那得過!」
英語 raccoon dog (Nyctereutes procyonoides)?, raccoon of North China, Korea and Japan (Japanese: tanuki)?, also called 貍
法語 chien viverrin
貉子
貉子:貉的通稱貉子:方言詞匯
貉子 (方言詞匯)
條目:貉子拼音:háo zi
注音:ㄏㄠˊ ㄗㄧ
詈詞。猶言貉崽。對蘇北里下河一帶人的貶稱。江淮官話。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惑溺》:“孫秀降晉 ,晉武帝厚存寵之,妻以姨妹蒯氏 ,室家甚篤。妻嘗妒,乃罵秀為貉子,秀大不平,遂不復入。”
《北史·王羆傳》:“聞閤外洶洶有聲,便袒身、露髻、徒跣,持一白棒,大呼而出,謂曰:‘老羆當道臥,貉子那得過!’”
章炳麟《新方言·釋言》:“今江南運河而東,相輕賤則呼貉子。”

【貉】:[mò]同“貊”。[hé]1.也叫狗獾。哺乳動物。外形像狐,但體較胖,尾較短。穴居河谷、山邊和田野間。2.古又同“貊(mò)”。[háo]同“貉(hé)”。用于“貉子”“貉絨”。
【子】:1.古代指兒女,現專指兒子:子女。子孫。子嗣。子弟(后輩人,年輕人)。2.植物的果實、種子:菜子。瓜子兒。子實。3.動物的卵:魚子。蠶子。4.幼小的,小的:子雞。子畜。子城。5.小而硬的顆粒狀的東西:子彈(dàn)。棋子兒。6.與“母”相對: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輔音)。7.對人的稱呼:男子。妻子。士子(讀書人)。舟子(船夫)。才子。8.古代對人的尊稱;稱老師或稱有道德、有學問的人:孔子。先秦諸子。9.地支的第一位,屬鼠:子丑寅卯(喻有條不紊的層次或事物的條理)。10.用于計時:子時(夜十一點至一點)。子夜(深夜)。11.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子爵。12.附加在名詞、動詞、形容詞后,具有名詞性(讀輕聲):旗子。亂子。胖子。13.個別量詞后綴(讀輕聲):敲了兩下子門。14.姓。
德威森說,“很小的幼鹿樣子,也許貉子大小的身材,沒有角”。
貉子毛領,帽條,家兔帽條,狐貍帽條等皮草制品的專業制造商!歡迎您的光臨!
漂染包括水貂漂金、貉子漂金、漂白以及其他漂染產品。
六兄,你叫他們北傖,北傖就叫我們貉子。
這可不是貉子怎么的,你們看,他戴的不是貉皮帽子嗎?
從2002年開始涉足皮毛生產行業,能生產狐貍、水貂、獺兔、貉子、毛領、毛條等各種花色的皮毛制品。
穿黑衣的收皮人進到家門,穿過屋內廚房直達后院,看完劉金平的貉子皮后,只開出280元一張的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