貶約的讀音 貶約的意思
貶約 biǎn yuē 貶約(貶約) 節約,節儉。《三國志·魏志·文帝紀》“大饗六軍及 譙 父老百姓於邑東” 裴松之 注引 晉 孫盛 曰:“雖心存貶約,慮在經綸,至于樹德垂聲,崇化變俗,固以道薄于當年,風頹于百代矣。”《南史·后妃傳論》:“ 高皇 受命,宮禁貶約,衣不文繡,色無紅采,永巷貧空,有同素室。” 明 劉元卿 《賢奕編·閑鈔上》:“ 國封 歲時入見母后,見二侍婢老且陋,怪其過自貶約。”
- 貶
- 約
“貶約”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biǎn yuē]
- 漢字注音:
- ㄅㄧㄢˇ ㄩㄝ
- 簡繁字形:
- 貶約
- 是否常用:
- 否
“貶約”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節約,節儉。
網絡解釋
貶約
biǎn yuē ㄅㄧㄢˇ ㄩㄝ
貶約(貶約)
節約,節儉。《三國志·魏志·文帝紀》“大饗六軍及 譙 父老百姓於邑東” 裴松之 注引 晉 孫盛 曰:“雖心存貶約,慮在經綸,至于樹德垂聲,崇化變俗,固以道薄于當年,風頹于百代矣。”《南史·后妃傳論》:“ 高皇 受命,宮禁貶約,衣不文繡,色無紅采,永巷貧空,有同素室。” 明 劉元卿 《賢奕編·閑鈔上》:“ 國封 歲時入見母后,見二侍婢老且陋,怪其過自貶約。”
“貶約”的單字解釋
【貶】:同“貶”。
【約】:[yuē]1.纏束;環束。2.繩子。3.約束;檢束。4.阻止;攔阻。5.指防水、攔水的堤壩。6.少;省減;簡約。7.簡要;簡單。8.貧困。9.引申為衰減。10.卑微;卑下。11.以語言或文字訂立共同應遵守的條件。12.邀結;邀請。13.置辦配備。14.屈折內縮。15.求取。16.估量。17.塗飾。18.掠,拂過。19.籠罩。20.大略;大約。21.數學上的約分。參見“約分”。22.姓。古有約續。見《通志·氏族五》。[yāo]方言。用秤稱。
“貶約”的相關詞語
* 貶約的讀音是:biǎn yuē,貶約的意思:貶約 biǎn yuē 貶約(貶約) 節約,節儉。《三國志·魏志·文帝紀》“大饗六軍及 譙 父老百姓於邑東” 裴松之 注引 晉 孫盛 曰:“雖心存貶約,慮在經綸,至于樹德垂聲,崇化變俗,固以道薄于當年,風頹于百代矣。”《南史·后妃傳論》:“ 高皇 受命,宮禁貶約,衣不文繡,色無紅采,永巷貧空,有同素室。” 明 劉元卿 《賢奕編·閑鈔上》:“ 國封 歲時入見母后,見二侍婢老且陋,怪其過自貶約。”
基本解釋
節約,節儉。貶約
biǎn yuē ㄅㄧㄢˇ ㄩㄝ貶約(貶約)
節約,節儉。《三國志·魏志·文帝紀》“大饗六軍及 譙 父老百姓於邑東” 裴松之 注引 晉 孫盛 曰:“雖心存貶約,慮在經綸,至于樹德垂聲,崇化變俗,固以道薄于當年,風頹于百代矣。”《南史·后妃傳論》:“ 高皇 受命,宮禁貶約,衣不文繡,色無紅采,永巷貧空,有同素室。” 明 劉元卿 《賢奕編·閑鈔上》:“ 國封 歲時入見母后,見二侍婢老且陋,怪其過自貶約。”
【貶】:同“貶”。
【約】:[yuē]1.纏束;環束。2.繩子。3.約束;檢束。4.阻止;攔阻。5.指防水、攔水的堤壩。6.少;省減;簡約。7.簡要;簡單。8.貧困。9.引申為衰減。10.卑微;卑下。11.以語言或文字訂立共同應遵守的條件。12.邀結;邀請。13.置辦配備。14.屈折內縮。15.求取。16.估量。17.塗飾。18.掠,拂過。19.籠罩。20.大略;大約。21.數學上的約分。參見“約分”。22.姓。古有約續。見《通志·氏族五》。[yāo]方言。用秤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