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符的讀音 赤符的意思
赤符 (1).“赤伏符”的簡稱。 唐 劉希夷 《謁漢世祖廟》詩:“運開朱旗后,道合赤符先。” 宋 范仲淹 《桐廬郡嚴先生祠堂記》:“ 及帝握赤符,乘六龍,得圣人之時,臣妾億兆,天下孰加焉。” 明 何景明 《郊觀》詩:“日月藏金柜,龜龍秘赤符。”參見“ 赤伏符 ”。 (2). 漢朝的符命。 漢 為火德,火色赤,故稱。 北周 庾信 《周上柱國宿國公河州都督普屯威神道碑》:“昔者受律赤符, 韓信 當乎千里。” 倪璠 注:“《史記》: 劉季 為 沛公 ,旗幟皆赤。由所殺蛇 白帝 子,殺者 赤帝 子,故上赤。‘受律赤符’,言 信 拜大將,受 漢 符命也。” (3).舊指驅邪的符箓,因用朱砂書寫,故稱。 明 夏完淳 《端午賦》:“今年之朱索空纏,去歲之赤符已破。” (4).赤石脂的別名。見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石一·五色石脂》。 (5)赤符為中國元朝時期廣東增城起事者朱光卿(國號大金)的年號,1337年正月—七日。 (6)赤符是用紅紙黃筆,或者黑筆寫的佛道密字符,稱赤符,多用于治療某特殊疾病,或者事情。
- 赤
- 符
“赤符”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chì fú]
- 漢字注音:
- ㄔˋ ㄈㄨˊ
- 簡繁字形:
- 是否常用:
- 否
“赤符”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1."赤伏符"的簡稱。 2.漢朝的符命。漢為火德,火色赤,故稱。 3.舊指驅邪的符箓,因用朱砂書寫,故稱。 4.赤石脂的別名。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石一.五色石脂》。
網絡解釋
赤符
(1).“赤伏符”的簡稱。 唐 劉希夷 《謁漢世祖廟》詩:“運開朱旗后,道合赤符先。” 宋 范仲淹 《桐廬郡嚴先生祠堂記》:“ 及帝握赤符,乘六龍,得圣人之時,臣妾億兆,天下孰加焉。” 明 何景明 《郊觀》詩:“日月藏金柜,龜龍秘赤符。”參見“ 赤伏符 ”。
(2). 漢朝的符命。 漢 為火德,火色赤,故稱。 北周 庾信 《周上柱國宿國公河州都督普屯威神道碑》:“昔者受律赤符, 韓信 當乎千里。” 倪璠 注:“《史記》: 劉季 為 沛公 ,旗幟皆赤。由所殺蛇 白帝 子,殺者 赤帝 子,故上赤。‘受律赤符’,言 信 拜大將,受 漢 符命也。”
(3).舊指驅邪的符箓,因用朱砂書寫,故稱。 明 夏完淳 《端午賦》:“今年之朱索空纏,去歲之赤符已破。”
(4).赤石脂的別名。見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石一·五色石脂》。
(5)赤符為中國元朝時期廣東增城起事者朱光卿(國號大金)的年號,1337年正月—七日。
(6)赤符是用紅紙黃筆,或者黑筆寫的佛道密字符,稱赤符,多用于治療某特殊疾病,或者事情。
“赤符”的單字解釋
【赤】:1.比朱紅稍淺的顏色。2.泛指紅色:赤小豆。面紅耳赤。3.象征革命,表示用鮮血爭取自由:赤衛隊。4.忠誠:赤膽。赤誠。5.光著;露著(身體):赤腳。赤膊。6.空:赤手空拳。7.指赤金:金無足赤。8.姓。
【符】:1.符節:兵符。虎符(虎形的兵符)。2.代表事物的標記;記號:符號。音符。3.符合(多跟“相”或“不”合用):兩個數目相符。他所說的與事實不符。4.道士所畫的一種圖形或線條,聲稱能驅使鬼神、給人帶來禍福:護身符。畫了一張符。5.姓。
“赤符”的相關詞語
* 赤符的讀音是:chì fú,赤符的意思:赤符 (1).“赤伏符”的簡稱。 唐 劉希夷 《謁漢世祖廟》詩:“運開朱旗后,道合赤符先。” 宋 范仲淹 《桐廬郡嚴先生祠堂記》:“ 及帝握赤符,乘六龍,得圣人之時,臣妾億兆,天下孰加焉。” 明 何景明 《郊觀》詩:“日月藏金柜,龜龍秘赤符。”參見“ 赤伏符 ”。 (2). 漢朝的符命。 漢 為火德,火色赤,故稱。 北周 庾信 《周上柱國宿國公河州都督普屯威神道碑》:“昔者受律赤符, 韓信 當乎千里。” 倪璠 注:“《史記》: 劉季 為 沛公 ,旗幟皆赤。由所殺蛇 白帝 子,殺者 赤帝 子,故上赤。‘受律赤符’,言 信 拜大將,受 漢 符命也。” (3).舊指驅邪的符箓,因用朱砂書寫,故稱。 明 夏完淳 《端午賦》:“今年之朱索空纏,去歲之赤符已破。” (4).赤石脂的別名。見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石一·五色石脂》。 (5)赤符為中國元朝時期廣東增城起事者朱光卿(國號大金)的年號,1337年正月—七日。 (6)赤符是用紅紙黃筆,或者黑筆寫的佛道密字符,稱赤符,多用于治療某特殊疾病,或者事情。
基本解釋
1."赤伏符"的簡稱。 2.漢朝的符命。漢為火德,火色赤,故稱。 3.舊指驅邪的符箓,因用朱砂書寫,故稱。 4.赤石脂的別名。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石一.五色石脂》。赤符
(1).“赤伏符”的簡稱。 唐 劉希夷 《謁漢世祖廟》詩:“運開朱旗后,道合赤符先。” 宋 范仲淹 《桐廬郡嚴先生祠堂記》:“ 及帝握赤符,乘六龍,得圣人之時,臣妾億兆,天下孰加焉。” 明 何景明 《郊觀》詩:“日月藏金柜,龜龍秘赤符。”參見“ 赤伏符 ”。(2). 漢朝的符命。 漢 為火德,火色赤,故稱。 北周 庾信 《周上柱國宿國公河州都督普屯威神道碑》:“昔者受律赤符, 韓信 當乎千里。” 倪璠 注:“《史記》: 劉季 為 沛公 ,旗幟皆赤。由所殺蛇 白帝 子,殺者 赤帝 子,故上赤。‘受律赤符’,言 信 拜大將,受 漢 符命也。”
(3).舊指驅邪的符箓,因用朱砂書寫,故稱。 明 夏完淳 《端午賦》:“今年之朱索空纏,去歲之赤符已破。”
(4).赤石脂的別名。見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石一·五色石脂》。
(5)赤符為中國元朝時期廣東增城起事者朱光卿(國號大金)的年號,1337年正月—七日。
(6)赤符是用紅紙黃筆,或者黑筆寫的佛道密字符,稱赤符,多用于治療某特殊疾病,或者事情。
【赤】:1.比朱紅稍淺的顏色。2.泛指紅色:赤小豆。面紅耳赤。3.象征革命,表示用鮮血爭取自由:赤衛隊。4.忠誠:赤膽。赤誠。5.光著;露著(身體):赤腳。赤膊。6.空:赤手空拳。7.指赤金:金無足赤。8.姓。
【符】:1.符節:兵符。虎符(虎形的兵符)。2.代表事物的標記;記號:符號。音符。3.符合(多跟“相”或“不”合用):兩個數目相符。他所說的與事實不符。4.道士所畫的一種圖形或線條,聲稱能驅使鬼神、給人帶來禍福:護身符。畫了一張符。5.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