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跡怎么讀 跡的意思

    “跡”字共有1個讀音: [jì]  
    跡
    漢字
    讀音 [jì]
    注音 ㄐㄧˋ
    部首 [足]  足字旁
    筆畫 總筆畫:13 部外:6
    異體字
    字形結構 左右結構
    簡體字形
    統一編碼 基本區 U+8DE1
    其它編碼 五筆:khyo 倉頡:rmylc 鄭碼:jino 四角:60130
    筆順編碼 2512121413234
    筆順筆畫 丨フ一丨一丨一丶一ノ丨ノ丶
    筆順名稱 豎 橫折 橫 豎 橫 豎 提 點 橫 撇 豎鉤 撇 點

    跡字的意思

    同“”。

    跡字的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jì ㄐㄧˋ

     ◎ 同“”。

    英語 search, track, trace

    德語 anrei?en, zensieren (V)

    跡字的詳細解釋

    跡字的辭典解釋

    跡ㄐㄧjī 名

    步行時所遺留的印痕。如:「足跡」、「蹤跡」、「匿跡」、「絕跡」。唐·韋應物〈寄全椒山中道士〉詩:「落葉滿空山,何處尋行跡。」

    事物的遺痕。如:「痕跡」、「筆跡」、「墨跡」、「跡象」。《呂氏春秋·慎行論·疑似》:「疑似之跡,不可不察。」

    前人留下來的事物、功業。晉·陶淵明〈贈羊長史詩〉:「賢圣留余跡,事事在中都。」

    考察、探究。《楚辭·屈原·九章·惜誦》:「言與行其可跡兮,情與貌其不變。」《漢書·卷四八·賈誼傳》:「臣竊跡前事,大抵彊者先反。」

    遵循、仿效。《文選·張衡·西京賦》:「都邑游俠,張趙之倫,齊志無忌,擬跡田文 。」

    康熙字典解釋

    跡【酉集中】【足部】 康熙筆畫:13畫,部外筆畫:6畫

    《廣韻》《集韻》《正韻》??資昔切,音積。與跡同。《釋名》跡,積也。積累而前也。《類篇》跡,步處也。

    又《韻補》葉卽略切《陸機·演連珠》火壯則煙微,性充則情約。是以殷墟有感物之悲,周京無竚立之跡。

    說文解字解釋

    說文解字

    跡【卷二】【辵部】

    步處也。從辵亦聲。蹟,或從足責。??,籒文跡從朿。資昔切〖注〗??,古文跡。

    說文解字注

    (跡)步處也。莊子云。夫跡、履之所出。而跡豈履也。從辵。亦聲。跡本作??。朿聲。故音在十六部。小篆改爲亦聲。則當入五部。而非本部之形聲矣。李陽冰云。李丞相持朿作亦。謂此字也。資昔切。古音在十六部。

    (蹟)或從足責。責亦朿聲也。小雅。念彼不蹟。毛傳。不蹟、不循道也。

    (??)籒文跡。從朿。釋獸。鹿其跡速。釋文。本又作?。素卜反。引字林鹿跡也。按速正??字之誤。周時古本云其????。??之名不嫌專繫鹿也。廣雅。躔?解亢跡也。卽爾雅麋跡躔、鹿跡??、麕跡解、兔跡迒也。曹憲?音匹跡反。集韻云。跡或作?。然則字林從鹿速聲、素卜反之字。紕繆實甚。或以竄入爾雅。又或以羼入鹿部麌麛二字之閒。其誤可不辯自明矣。

    跡字組詞

    * 網站為您提供跡字的拼音和意思解釋,以及漢字的字形結構、編碼、部首、筆順、組詞、造句和相關成語。
  •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蜜桃麻豆www久久国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