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怎么讀 踝的意思

漢字 | 踝 |
---|---|
讀音 |
|
注音 | ㄏㄨㄞˊ |
部首 | [足] 足字旁 |
筆畫 | 總筆畫:15 部外:8 |
異體字 | 腂 髁 |
字形結構 | 左右結構 |
統一編碼 | 基本區 U+8E1D |
其它編碼 | 五筆:khjs 倉頡:rmwd 鄭碼:jikf 四角:66194 |
筆順編碼 | 251212125111234 |
筆順筆畫 | 丨フ一丨一丨一丨フ一一一丨ノ丶 |
筆順名稱 | 豎 橫折 橫 豎 橫 豎 提 豎 橫折 橫 橫 橫 豎 撇 捺 |
踝字的意思
小腿與腳之間部位的左右兩側的突起,是由脛骨和腓骨下端的膨大部分形成的。
踝字的基本解釋
● 踝
huái ㄏㄨㄞˊ
〔踝骨〕腳腕兩旁凸起的部分。亦稱“踝子骨”。
英語 ankle
德語 Fu?kn?chel, Kn?chel (S)
法語 cheville (anatomie)?
踝字的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踝 huái
〈名〉
(1) (形聲。從足,果聲。本義:小腿與腳之間左右兩側突起部分)
(2) 同本義 [ankle;malleolus],在足和小腿之間的關節,相當于前臂腕關節,馬的跗關節,在人類構成屈戌關節,位于上方的脛、腓骨和下方的距骨間
踝,足踝也。從足,果聲。謂足左右隆然圓起者。——《說文》
又如:內踝;外踝;踝脛(踝骨與脛骨);踝拐(方言。踝骨);踝子骨(方言。踝骨。內踝和外踝的統稱)
(3) 腳跟 [heel]
負繩及踝以應直。——《禮記·深衣》。注:“跟也。”
又如:負繩及踝(將繩帶系于腳跟)
(4) 腳 [foot]。
如:削踝(古代砍去雙腳的刑罰)
詞性變化
◎ 踝 huái
〈動〉
(1) 通“剮”。割 [cut]。
如:踝舌(割去舌頭);踝草(割草)
(2) 用同“裸” [bare]。
如:踝蹄婆(對妓女的貶稱。踝,用同“裸”);踝體(裸體)
踝字的辭典解釋
小腿和腳底連接處,左右兩旁凸起的圓骨稱為「踝」。如:「腳踝」。《說文解字·足部》:「踝,足踝也。」清·段玉裁·注:「踝者,人足左右骨隆然圜者也。在外者謂之外踝,在內者謂之內踝。」
腳後跟。《禮記·深衣》:「曲袷如矩以應方,負繩及踝以應直。」漢·鄭玄·注:「踝,跟也。」
踝ㄏㄨㄚˋ?huà讀音(一)?之讀音。
康熙字典解釋
踝【酉集中】【足部】 康熙筆畫:15畫,部外筆畫:8畫
《廣韻》胡瓦切《集韻》《韻會》《正韻》戸瓦切,??音跨。《說文》足踝也。《釋名》踝,踴也。居足兩旁,磽確然也。亦因其形踝踝然也。《急就篇註》踝,足之外也。《禮·深衣》負繩及踝以應直。《註》踝,跟也。
又《釋名》踝踝,單獨之言也。
又《釋名》踝確,堅貌也。
說文解字解釋
說文解字
踝【卷二】【足部】
足踝也。從足果聲。胡瓦切
說文解字注
(踝)足踝也。釋名曰。踝、確也。居足兩旁磽確然也。按踝者、人足左右骨隆然圜者也。在外者謂之外踝。在內謂之內踝。丮部曰。?、擊踝也。從足。果聲。胡瓦切。十七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