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對的讀音 轉對的意思
轉對 轉對是朝臣定期輪流向皇帝陳獻個人對國事的意見,并回答皇帝的問題。通常每五天一對,因此又叫五日轉對。這一制度從唐和五代時就有了。宋代轉對之制,始于太祖建隆三年,參加轉對的人多,見聞自然比臺諫要廣,對國事眾臣都有發言的機會,正如司馬光所說:“不惟考時政之得失,亦以觀群臣之能否也。”轉對作為一種輿論制度,是為了容納多數人的意見,以免皇帝陷于專斷。
- 轉
- 對
“轉對”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zhuǎn duì]
- 漢字注音:
- ㄓㄨㄢˇ ㄉㄨㄟˋ
- 簡繁字形:
- 轉對
- 是否常用:
- 否
“轉對”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1.宋代臣僚每隔數日,輪流上殿指陳時政得失,謂之"轉對"。
網絡解釋
轉對
轉對是朝臣定期輪流向皇帝陳獻個人對國事的意見,并回答皇帝的問題。通常每五天一對,因此又叫五日轉對。這一制度從唐和五代時就有了。宋代轉對之制,始于太祖建隆三年,參加轉對的人多,見聞自然比臺諫要廣,對國事眾臣都有發言的機會,正如司馬光所說:“不惟考時政之得失,亦以觀群臣之能否也。”轉對作為一種輿論制度,是為了容納多數人的意見,以免皇帝陷于專斷。
“轉對”的單字解釋
【轉】:[zhuǎn]1.改換方向、位置、形勢、情況等:轉身。轉臉。轉換。轉移。好轉。向左轉。向后轉。轉敗為勝。由陰轉晴。2.把一方的物品、信件、意見等傳到另一方:轉達。轉交。轉送。這封信由我轉給他好了。3.姓。[zhuàn]1.繞著某物移動;打轉:轉圈子。轉來轉去。2.繞一圈兒叫繞一轉。[zhuǎi]轉文:他平時好轉兩句。說大白話就行,用不著轉。
【對】:1.回答:對答如流。2.向著;朝著:槍口對準敵人。3.對抗;敵對:對手。針鋒相對。4.對待。例:對事不對人。5.正確;正常;相合:這話很對。神色不對。數目不對,還差一些。6.把兩個東西放在一起比較,看是否相符合:校對。對表。7.使兩個東西接觸或配合:把破鏡片對到一起。對榫。8.投合;適合:倆人很對脾氣。對心思。9.成雙的:對聯。10.攙入(多指液體):對水。11.?介詞。1.與“對于”用法基本相同,表示動作行為的對象:對你的建議,他很重視。2.對待:小王對他有意見。3.朝;向:對人民負責。
“轉對”的相關詞語
* 轉對的讀音是:zhuǎn duì,轉對的意思:轉對 轉對是朝臣定期輪流向皇帝陳獻個人對國事的意見,并回答皇帝的問題。通常每五天一對,因此又叫五日轉對。這一制度從唐和五代時就有了。宋代轉對之制,始于太祖建隆三年,參加轉對的人多,見聞自然比臺諫要廣,對國事眾臣都有發言的機會,正如司馬光所說:“不惟考時政之得失,亦以觀群臣之能否也。”轉對作為一種輿論制度,是為了容納多數人的意見,以免皇帝陷于專斷。
基本解釋
1.宋代臣僚每隔數日,輪流上殿指陳時政得失,謂之"轉對"。轉對
轉對是朝臣定期輪流向皇帝陳獻個人對國事的意見,并回答皇帝的問題。通常每五天一對,因此又叫五日轉對。這一制度從唐和五代時就有了。宋代轉對之制,始于太祖建隆三年,參加轉對的人多,見聞自然比臺諫要廣,對國事眾臣都有發言的機會,正如司馬光所說:“不惟考時政之得失,亦以觀群臣之能否也。”轉對作為一種輿論制度,是為了容納多數人的意見,以免皇帝陷于專斷。【轉】:[zhuǎn]1.改換方向、位置、形勢、情況等:轉身。轉臉。轉換。轉移。好轉。向左轉。向后轉。轉敗為勝。由陰轉晴。2.把一方的物品、信件、意見等傳到另一方:轉達。轉交。轉送。這封信由我轉給他好了。3.姓。[zhuàn]1.繞著某物移動;打轉:轉圈子。轉來轉去。2.繞一圈兒叫繞一轉。[zhuǎi]轉文:他平時好轉兩句。說大白話就行,用不著轉。
【對】:1.回答:對答如流。2.向著;朝著:槍口對準敵人。3.對抗;敵對:對手。針鋒相對。4.對待。例:對事不對人。5.正確;正常;相合:這話很對。神色不對。數目不對,還差一些。6.把兩個東西放在一起比較,看是否相符合:校對。對表。7.使兩個東西接觸或配合:把破鏡片對到一起。對榫。8.投合;適合:倆人很對脾氣。對心思。9.成雙的:對聯。10.攙入(多指液體):對水。11.?介詞。1.與“對于”用法基本相同,表示動作行為的對象:對你的建議,他很重視。2.對待:小王對他有意見。3.朝;向:對人民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