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晌的讀音 過晌的意思
過晌 晌”是中午的意思。如“傍晌”,“過晌”等,“傍晌”指臨近中午的意思,傍字用法同傍晚中的用法。“過晌”指下午。
- 過
- 晌
“過晌”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guò shǎng]
- 漢字注音:
- ㄍㄨㄛˋ ㄕㄤˇ
- 簡繁字形:
- 過晌
- 是否常用:
- 否
“過晌”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方言。過午。辭典解釋
過晌 guò shǎng ㄍㄨㄛˋ ㄕㄤˇ 過午。
如:「記得那天,約是過晌時分,村口圍著黑壓壓的一群人。」
過一會兒。
如:「別急嘛!過晌就來了。」
網絡解釋
過晌
晌”是中午的意思。如“傍晌”,“過晌”等,“傍晌”指臨近中午的意思,傍字用法同傍晚中的用法。“過晌”指下午。
“過晌”的單字解釋
【過】:[guò]1.從一個地點或時間移到另一個地點或時間;經過某個空間或時間:過來。過去。過河。過橋。過年。過節。日子越來越好過了。2.從甲方轉移到乙方:過戶。過賬。3.使經過(某種處理):過羅。過篩子。過濾。過淋。過磅。過秤。過油肉。過過數兒。4.用眼看或用腦子回憶:過目。把昨天的事在腦子里過了一遍。5.超過(某個范圍和限度):過分。過期。過猶不及。樹長得過了房。6.分子結構中有過氧基(—O—O—)結構的:過硫酸根(SO5-)。過氧化氫(H2O2)。7.探望;拜訪:過訪。8.去世:老太太過了好幾天了。9.過失(跟“功”相對):過錯。記過。勇于改過。10.傳染:這個病過人。11.用在動詞后,表示經過:走過廣場。把他送過了橋。12.用在動詞后,表示掉轉方向:翻過一頁。他回過頭看了看。13.用在動詞后,表示超過或勝過:我比不過你。一匹馬比得過兩頭驢。[guo]1.用在動詞后,表示完畢:吃過飯再走。杏花和碧桃都已經開過了。2.用在動詞后,表示某種行為或變化曾經發生,但并未繼續到現在:他去年來過北京。我們吃過虧,上過當,有了經驗了。[guō]姓。
【晌】:1.一天里的一段時間:停了一晌。前半晌。2.〈方〉晌午;正午:歇晌。
“過晌”的反義詞
“過晌”的相關詞語
“過晌”造句
諺語也叫“俗語”,如“南風不過晌,過晌聽風響”,“人敬有的,狗咬丑的”,都有歌謠的特點。
此刻時不過晌午,但屈家門前早已是車馬林立,賓客如云。
幾個小時過去了,午已過晌了,小泥猴還在那里蹲著看。
昨天,他帶了整整兩編織袋松蘑,還沒過晌就銷售一空。
日過晌午,四人肚中頓感解餓,玉陽子?望遠處,只見前面正有一座簡陋的茶館,茶館上還插著褪色的旗子,上寫四個大字:順風茶館。
天一亮就上山,中午頭回家做飯,過晌三點來鐘再上山,一直干到天黑。
加上諸如“三十而立”、“人過三十天過晌”等等來自民間、一代一代沿襲下來的說法,逼得那些為人生有所設計的70年代們要跳墻。
今兒個、明兒個,分兩天熬,給他喝了,后兒個過晌您再過來,說說情形,然后再說,到時候最好帶著他來。
眾商人紛紛點頭稱善!朱毅軍看著天色已過晌午,笑著道:這事兒一說起來,時辰就過得好快。
今天下午,全省霧轉多云,明天下午到后天(3月3日),降雨“歇過晌”之后,還會卷土重來,全省還有一次降雨過程。
* 過晌的讀音是:guò shǎng,過晌的意思:過晌 晌”是中午的意思。如“傍晌”,“過晌”等,“傍晌”指臨近中午的意思,傍字用法同傍晚中的用法。“過晌”指下午。
基本解釋
方言。過午。辭典解釋
過晌 guò shǎng ㄍㄨㄛˋ ㄕㄤˇ過午。
如:「記得那天,約是過晌時分,村口圍著黑壓壓的一群人。」
過一會兒。
如:「別急嘛!過晌就來了。」
過晌
晌”是中午的意思。如“傍晌”,“過晌”等,“傍晌”指臨近中午的意思,傍字用法同傍晚中的用法。“過晌”指下午。【過】:[guò]1.從一個地點或時間移到另一個地點或時間;經過某個空間或時間:過來。過去。過河。過橋。過年。過節。日子越來越好過了。2.從甲方轉移到乙方:過戶。過賬。3.使經過(某種處理):過羅。過篩子。過濾。過淋。過磅。過秤。過油肉。過過數兒。4.用眼看或用腦子回憶:過目。把昨天的事在腦子里過了一遍。5.超過(某個范圍和限度):過分。過期。過猶不及。樹長得過了房。6.分子結構中有過氧基(—O—O—)結構的:過硫酸根(SO5-)。過氧化氫(H2O2)。7.探望;拜訪:過訪。8.去世:老太太過了好幾天了。9.過失(跟“功”相對):過錯。記過。勇于改過。10.傳染:這個病過人。11.用在動詞后,表示經過:走過廣場。把他送過了橋。12.用在動詞后,表示掉轉方向:翻過一頁。他回過頭看了看。13.用在動詞后,表示超過或勝過:我比不過你。一匹馬比得過兩頭驢。[guo]1.用在動詞后,表示完畢:吃過飯再走。杏花和碧桃都已經開過了。2.用在動詞后,表示某種行為或變化曾經發生,但并未繼續到現在:他去年來過北京。我們吃過虧,上過當,有了經驗了。[guō]姓。
【晌】:1.一天里的一段時間:停了一晌。前半晌。2.〈方〉晌午;正午:歇晌。
諺語也叫“俗語”,如“南風不過晌,過晌聽風響”,“人敬有的,狗咬丑的”,都有歌謠的特點。
此刻時不過晌午,但屈家門前早已是車馬林立,賓客如云。
幾個小時過去了,午已過晌了,小泥猴還在那里蹲著看。
昨天,他帶了整整兩編織袋松蘑,還沒過晌就銷售一空。
日過晌午,四人肚中頓感解餓,玉陽子?望遠處,只見前面正有一座簡陋的茶館,茶館上還插著褪色的旗子,上寫四個大字:順風茶館。
天一亮就上山,中午頭回家做飯,過晌三點來鐘再上山,一直干到天黑。
加上諸如“三十而立”、“人過三十天過晌”等等來自民間、一代一代沿襲下來的說法,逼得那些為人生有所設計的70年代們要跳墻。
今兒個、明兒個,分兩天熬,給他喝了,后兒個過晌您再過來,說說情形,然后再說,到時候最好帶著他來。
眾商人紛紛點頭稱善!朱毅軍看著天色已過晌午,笑著道:這事兒一說起來,時辰就過得好快。
今天下午,全省霧轉多云,明天下午到后天(3月3日),降雨“歇過晌”之后,還會卷土重來,全省還有一次降雨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