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怎么讀 述的意思

漢字 | 述 |
---|---|
讀音 |
|
注音 | ㄕㄨˋ |
部首 | [辶] 走之旁 |
筆畫 | 總筆畫:8 部外:5 |
異體字 | ?? ? |
字形結構 | 半包圍結構 |
統一編碼 | 基本區 U+8FF0 |
其它編碼 | 五筆:sypi 倉頡:yid 鄭碼:fsw 四角:33309 |
筆順編碼 | 12344454 |
筆順筆畫 | 一丨ノ丶丶丶フ丶 |
筆順名稱 | 橫 豎 撇 點 點 點 橫折折撇 捺 |
述字的意思
陳說;敘述:口述。重述一遍。略述經過。上述各項,務須遵照執行。
述字的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述
shù ㄕㄨˋ
講話,陳說,敘述。述評。描述。論述。綜述。述職。述而不作。修纂:著述。循,順行:“報我不述”。英語 narrate, state, express
德語 berichten, erz?hlen (V)?,darlegen, erkl?ren (V)?,schildern, begleitend kommentieren (V)?,Shu (Eig, Fam)
法語 exposer,narrer
述字的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述 shù
〈動〉
(1) (形聲。從辵( chuò),術聲。本義:遵循)
(2) 同本義 [follow]
述,循也。——《說文》
報我不述。——《詩·邶風·日月》
遂述命曰。——《儀禮·少牢禮》
述大禹之戒以作歌。——《書·五子之歌》
(3) 又如:述遵(遵循);述舊(遵行舊規);述祖(遵循祖訓)
(4) 陳述,記敘 [state;narrate;relate]
識禮樂之文者能述。——《禮記·樂記》
小有述職。——《左傳·昭公五年》
諸侯朝于天子曰述職。——《孟子》
后常流涕述其事以語人,曰:“吾師肺肝,皆鐵石所鑄造也。”——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成述其異,宰不信。試與他蟲斗,蟲盡靡。又試之雞,果如 成言。——《聊齋志異·促織》
(5) 又如:綜述(綜合敘述);口述;重述一遍;述知(陳述;告訴);述事(陳述事理);述載(陳述記載);述圣(陳述圣人之道);述歷(一一陳述);述而不作(傳述先哲的理論,不再自創新意)
(6) 傳述;傳承;闡述前人成說 [continue from the former generations to those succeeding us]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論語·述而》
(7) 又如:述宣(繼承和發揚);述修(修治;修明);述附(承襲)
詞性變化
◎ 述 shù
〈名〉
(1) 泛指敘述的文字 [works]
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宋· 歐陽修《醉翁亭記》
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 宋· 范仲淹《岳陽樓記》
德璉常斐然有述作之意,其才學足以著書。——三國魏· 曹丕《與吳質書》
(2) 又如:述作(著作);述撰(撰述;著作);述制(記述;著作);述造(著作)
述字的辭典解釋
遵循。《說文解字·辵部》:「述,循也。」《漢書·卷三○·藝文志》:「祖述堯舜,憲章文武。」唐·顏師古·注:「述,修也。言以堯舜為本始而遵修之。」
繼續別人的事業或闡述他人的學說。《論語·述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南朝梁·皇侃·疏:「述者,傳于舊章也。」
說明、記敘。如:「口述」、「描述」。清·方苞〈左忠毅公軼事〉:「后常流淚述其事以語人曰:『吾師肺肝,皆鐵石所鑄造也。』」
康熙字典解釋
述【酉集下】【辵部】 康熙筆畫:12畫,部外筆畫:5畫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食律切,音術。《說文》循也。《論語》述而不作。《中庸》父作之,子述之。
又《廣韻》著述也。《正韻》修也,纘也,譔也。凡終人之事,纂人之言,皆曰述。《禮·樂記》識禮樂之文者能述。《又》述者之謂明。《儀禮·士喪禮》筮人許諾述命。《註》旣受命而申言之曰述。
又??也。《孟子》諸侯朝於天子曰述職。
又冠名。《後漢·輿服志》通天冠前有山展筩,爲述。記曰:知天者冠述。
又通作術。《禮·祭義》結諸心,形諸色,而術省之。《註》術,當爲述。
又姓。《風俗通》魯大夫仲述之後。
又葉樹僞切,音瑞。《曹植·酒賦》安沈湎而爲娛,非往聖之所述。闢酒誥之明戒,同元兇之三季。
說文解字解釋
說文解字
述【卷二】【辵部】
循也。從辵術聲。?,籒文從秫。食聿切
說文解字注
(述)循也。述循曡韻。述或叚借術爲之。如詩報我不述、本作術是也。古文多叚借遹爲之。如書祗遹乃文攷。詩遹駿有聲。遹追來孝。釋言、毛傳皆曰。遹、述也是也。孫炎曰。遹古述字。葢古文多以遹爲述。故孫云爾。謂今人用述。古人用遹也。凡言古今字者視此。從辵。朮聲。食聿切。十五部。
(?)籒文從秫。朮者秫之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