遰怎么讀 遰的意思
“遰”字共有1個讀音:
[dì]

漢字 | 遰 |
---|---|
讀音 |
|
注音 | ㄉㄧˋ |
部首 | [辶] 走之旁 |
筆畫 | 總筆畫:14 部外:11 |
異體字 | 遞 逝 ?? ?? ?? |
字形結構 | 左下包圍結構 |
統一編碼 | 基本區 U+9070 |
其它編碼 | 五筆:aqpp 倉頡:ykpb 鄭碼:ealw 四角:34302 |
筆順編碼 | 13221545252454 |
筆順筆畫 | 一ノ丨丨一フ丶フ丨フ丨丶フ丶 |
筆順名稱 | 橫 豎 豎 橫 撇 豎彎鉤 點 橫撇/橫鉤 豎 橫折鉤 豎 點 橫折折撇 捺 |
遰字的意思
1.去:“九月遰鴻雁。”
2.〔迢(tiáo)遰〕同“迢遞”(a.遙遠;b.高聳)。
3.繼承:“遰高行之美跡,弘盛業之清猷。”
遰字的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遰
dì ㄉㄧˋ
去:“九月遰鴻雁。” 〔迢(tiáo)遰〕同“迢遞”(a.遙遠;b.高聳)。 繼承:“遰高行之美跡,弘盛業之清猷。”英語 grunting sound of pigs; clash
德語 fortgehen, verreisen
法語 s'en aller,migrer
遰字的詳細解釋
遰字的辭典解釋
遰ㄉㄧˋdì動
去、前往。《說文解字·辵部》:「遰,去也。」《大戴禮記·夏小正》:「九月遰鴻鴈。」漢·戴德·傳:「遰,往也。」清·李調元·注:「遰,去也。北來則曰鄉,南去則曰遰。」
形迢遰:高邈、深遠。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洛水注》:「東北流逕云中塢,左上迢遰層峻,流煙半垂,纓帶山阜,故埠受其名渠谷。」也作「迢遞」。
副依序、依次。唐·王維〈謝弟縉新授左散騎常侍狀〉:「陛下均平布政,中外遰遷,尚錄前勞,仍收舊齒,使備顧問。」通「遞」。
康熙字典解釋
遰【酉集下】【辵部】 康熙筆畫:18畫,部外筆畫:11畫
《唐韻》特計切《集韻》《韻會》《正韻》大計切,??音第。《玉篇》迢遰也。
又《說文》去也。《玉篇》往也。《廣韻》避也。《夏小正》九月遰鴻雁。《註》遰,往也。北來則曰向,南去則曰遰。
又《集韻》征例切。與逝同。《史記·賈誼傳》鳳漂漂其高遰。
又刀鞞也。《禮·內則》右佩管遰。
又《集韻》當蓋切,音帶。連也。
又葉他結切,音貼。《王筠詩》燒山多詭怪,蒼嶺復迢遰。神芝曜七明,山蒲含九節。
說文解字解釋
說文解字
遰【卷二】【辵部】
去也。從辵帶聲。特計切
說文解字注
(遰)去也。夏小正。九月遰鴻鴈。遰、往也。從辵。帶聲。特計切。十五部。
遰字組詞
* 網站為您提供遰字的拼音和意思解釋,以及漢字的字形結構、編碼、部首、筆順、組詞、造句和相關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