酎金的讀音 酎金的意思
酎金 酎金是漢時諸侯于宗廟祭祀時隨同酎酒所獻的黃金。 酎是一種自一月至八月分三次追加原料,反復釀成的優質酒。漢文帝時規定,每年八月在首都長安祭高祖廟獻酎飲酎時,諸侯王和列侯都要按封國人口數獻黃金助祭,每千口俸金四兩,余數超過五百口的也是四兩,由少府驗收。酎金之制即由此產生。另外,在九真、交趾、日南等南方諸地有食邑者,以犀角、玳瑁、象牙、翡翠等代替黃金。諸侯獻酎金時,皇帝親臨受金。所獻黃金如份量或成色不足,王削縣,侯免國。漢武帝劉徹即曾藉檢查獻酎金不足為名,削弱和打擊諸侯王及列侯勢力。元鼎五年(前112年),由于列侯無人響應號召從軍赴南越,到九月即藉酎金不如法奪去一百零六名列侯的爵位。丞相趙周也以知情不舉的罪名下獄,被迫自殺。此后,也時見坐酎金失律免侯的記載。有關酎金的法令在西漢名為“酎金律”。
- 酎
- 金
“酎金”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zhòu jīn]
- 漢字注音:
- ㄓㄡˋ ㄐㄧㄣ
- 簡繁字形:
- 是否常用:
- 否
“酎金”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漢代諸侯獻給朝廷供祭祀之用的貢金。 辭典解釋
酎金 zhòu jīn ㄓㄡˋ ㄐㄧㄣ 漢時諸侯貢納朝廷,以助祭祀的錢財。
《史記.卷三○.平準書》:「列侯坐酎金失侯者百余人。」
《三國演義.第一回》:「昔劉勝之子劉貞,漢武時封涿鹿亭侯,后坐酎金失侯,因此遺這一枝在涿縣。」
網絡解釋
酎金
酎金是漢時諸侯于宗廟祭祀時隨同酎酒所獻的黃金。
酎是一種自一月至八月分三次追加原料,反復釀成的優質酒。漢文帝時規定,每年八月在首都長安祭高祖廟獻酎飲酎時,諸侯王和列侯都要按封國人口數獻黃金助祭,每千口俸金四兩,余數超過五百口的也是四兩,由少府驗收。酎金之制即由此產生。另外,在九真、交趾、日南等南方諸地有食邑者,以犀角、玳瑁、象牙、翡翠等代替黃金。諸侯獻酎金時,皇帝親臨受金。所獻黃金如份量或成色不足,王削縣,侯免國。漢武帝劉徹即曾藉檢查獻酎金不足為名,削弱和打擊諸侯王及列侯勢力。元鼎五年(前112年),由于列侯無人響應號召從軍赴南越,到九月即藉酎金不如法奪去一百零六名列侯的爵位。丞相趙周也以知情不舉的罪名下獄,被迫自殺。此后,也時見坐酎金失律免侯的記載。有關酎金的法令在西漢名為“酎金律”。
“酎金”的單字解釋
【酎】:重(chóng)釀的醇酒。
【金】:1.俗稱金子。金屬元素,符號Au,原子序數79。赤黃色,有光澤,質軟,延展性最強,化學性質穩定,易傳熱和導電。常用作合金、硬幣、裝飾品等。通稱黃金。2.金屬:五金。3.錢:現金。助學金。4.古指用金屬制的擊樂器:鳴金收兵。金鼓齊鳴。5.比喻尊貴、珍貴:金口玉言。6.像金子一樣的顏色:金發(fà)。金燦燦。7.朝代名(1115—1234)。北宋末女真族完顏部領袖阿骨打在中國東北部建立。建都會寧(今黑龍江阿城南),后遷都中都(今北京)、開封。1234年在南宋與蒙古軍聯合進攻下滅亡。
“酎金”的相關詞語
“酎金”造句
武帝統治時的公元前112年,有106個諸侯因酎金的成色低劣被奪爵而淪為平民。
皇帝會諸侯酎金廟中,以上計儀設九賓陪位也。
而恐離魚,我父王曾留下一尾,后來當作十年的酎金,抵給天雍王朝。
不過他所說的酎金是何物,還需要回家向馮良材他們打聽打聽。
酎金律,文帝所加,以正月旦作酒,八月成,名酎酒。
勝子貞,元狩六年封涿縣陸城亭侯,坐酎金失侯,因家焉。
正義史記表、韂青傳及漢書表云韓說,元朔五年,從大將軍有功,封龍櫦侯,以酎金坐免。
漢代,除了向人民征收財產稅、消費稅,并通過專賣取得收入外,還讓地方貢獻和納酎金。
* 酎金的讀音是:zhòu jīn,酎金的意思:酎金 酎金是漢時諸侯于宗廟祭祀時隨同酎酒所獻的黃金。 酎是一種自一月至八月分三次追加原料,反復釀成的優質酒。漢文帝時規定,每年八月在首都長安祭高祖廟獻酎飲酎時,諸侯王和列侯都要按封國人口數獻黃金助祭,每千口俸金四兩,余數超過五百口的也是四兩,由少府驗收。酎金之制即由此產生。另外,在九真、交趾、日南等南方諸地有食邑者,以犀角、玳瑁、象牙、翡翠等代替黃金。諸侯獻酎金時,皇帝親臨受金。所獻黃金如份量或成色不足,王削縣,侯免國。漢武帝劉徹即曾藉檢查獻酎金不足為名,削弱和打擊諸侯王及列侯勢力。元鼎五年(前112年),由于列侯無人響應號召從軍赴南越,到九月即藉酎金不如法奪去一百零六名列侯的爵位。丞相趙周也以知情不舉的罪名下獄,被迫自殺。此后,也時見坐酎金失律免侯的記載。有關酎金的法令在西漢名為“酎金律”。
基本解釋
漢代諸侯獻給朝廷供祭祀之用的貢金。辭典解釋
酎金 zhòu jīn ㄓㄡˋ ㄐㄧㄣ漢時諸侯貢納朝廷,以助祭祀的錢財。
《史記.卷三○.平準書》:「列侯坐酎金失侯者百余人。」
《三國演義.第一回》:「昔劉勝之子劉貞,漢武時封涿鹿亭侯,后坐酎金失侯,因此遺這一枝在涿縣。」
酎金
酎金是漢時諸侯于宗廟祭祀時隨同酎酒所獻的黃金。酎是一種自一月至八月分三次追加原料,反復釀成的優質酒。漢文帝時規定,每年八月在首都長安祭高祖廟獻酎飲酎時,諸侯王和列侯都要按封國人口數獻黃金助祭,每千口俸金四兩,余數超過五百口的也是四兩,由少府驗收。酎金之制即由此產生。另外,在九真、交趾、日南等南方諸地有食邑者,以犀角、玳瑁、象牙、翡翠等代替黃金。諸侯獻酎金時,皇帝親臨受金。所獻黃金如份量或成色不足,王削縣,侯免國。漢武帝劉徹即曾藉檢查獻酎金不足為名,削弱和打擊諸侯王及列侯勢力。元鼎五年(前112年),由于列侯無人響應號召從軍赴南越,到九月即藉酎金不如法奪去一百零六名列侯的爵位。丞相趙周也以知情不舉的罪名下獄,被迫自殺。此后,也時見坐酎金失律免侯的記載。有關酎金的法令在西漢名為“酎金律”。
【酎】:重(chóng)釀的醇酒。
【金】:1.俗稱金子。金屬元素,符號Au,原子序數79。赤黃色,有光澤,質軟,延展性最強,化學性質穩定,易傳熱和導電。常用作合金、硬幣、裝飾品等。通稱黃金。2.金屬:五金。3.錢:現金。助學金。4.古指用金屬制的擊樂器:鳴金收兵。金鼓齊鳴。5.比喻尊貴、珍貴:金口玉言。6.像金子一樣的顏色:金發(fà)。金燦燦。7.朝代名(1115—1234)。北宋末女真族完顏部領袖阿骨打在中國東北部建立。建都會寧(今黑龍江阿城南),后遷都中都(今北京)、開封。1234年在南宋與蒙古軍聯合進攻下滅亡。
武帝統治時的公元前112年,有106個諸侯因酎金的成色低劣被奪爵而淪為平民。
皇帝會諸侯酎金廟中,以上計儀設九賓陪位也。
而恐離魚,我父王曾留下一尾,后來當作十年的酎金,抵給天雍王朝。
不過他所說的酎金是何物,還需要回家向馮良材他們打聽打聽。
酎金律,文帝所加,以正月旦作酒,八月成,名酎酒。
勝子貞,元狩六年封涿縣陸城亭侯,坐酎金失侯,因家焉。
正義史記表、韂青傳及漢書表云韓說,元朔五年,從大將軍有功,封龍櫦侯,以酎金坐免。
漢代,除了向人民征收財產稅、消費稅,并通過專賣取得收入外,還讓地方貢獻和納酎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