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樓金線的讀音 重樓金線的意思
重樓金線 zhòng lóu jīn xiàn ㄓㄨㄙˋ ㄌㄡˊ ㄐㄧㄣ ㄒㄧㄢˋ 重樓金線(重樓金線) 亦作“ 重樓金線 ”。1.花名。 明 陶宗儀 《元氏掖庭記》:“重樓金線,花名也,出 長白山 ,花心抽絲如金,長至四五尺,每尺寸縛結如樓形,山中人取以織之成幅。”(2).藥草名。又名蚤休、重臺。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六·蚤休》:“重樓金線處處有之,生于深山陰濕之地。”見“ 重樓金線
- 重
- 樓
- 金
- 線
“重樓金線”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zhòng lóu jīn xiàn]
- 漢字注音:
- ㄓㄨㄥˋ ㄌㄡˊ ㄐㄧㄣ ㄒㄧㄢˋ
- 簡繁字形:
- 重樓金線
- 是否常用:
- 否
“重樓金線”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1.亦作"重樓金線"。 2.花名。 3.藥草名。又名蚤休﹑重臺。
網絡解釋
重樓金線
zhòng lóu jīn xiàn ㄓㄨㄙˋ ㄌㄡˊ ㄐㄧㄣ ㄒㄧㄢˋ 重樓金線(重樓金線)
亦作“ 重樓金線 ”。1.花名。 明 陶宗儀 《元氏掖庭記》:“重樓金線,花名也,出 長白山 ,花心抽絲如金,長至四五尺,每尺寸縛結如樓形,山中人取以織之成幅。”(2).藥草名。又名蚤休、重臺。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六·蚤休》:“重樓金線處處有之,生于深山陰濕之地。”見“ 重樓金線
“重樓金線”的單字解釋
【重】:[zhòng]1.重量;分量:舉重。這條魚有幾斤重?2.重量大;比重大(跟“輕”相對):體積相等時,鐵比木頭重。工作很重。腳步很重。話說得太重了。3.程度深:情意重。病勢很重。重傷。4.重要:重地。重任。5.重視:敬重。尊重。看重。器重。為人所重。重男輕女是錯誤的。6.不輕率:自重。慎重。持重。7.姓。[chóng]1.重復:重出。書買重了。2.重新;再:重逢。舊地重游。重寫一遍。3.層:云山萬重。突破一重又一重的困難。4.使重疊在一起;摞:把兩領席重在一起。5.姓。
【樓】:同“樓”。
【金】:1.俗稱金子。金屬元素,符號Au,原子序數79。赤黃色,有光澤,質軟,延展性最強,化學性質穩定,易傳熱和導電。常用作合金、硬幣、裝飾品等。通稱黃金。2.金屬:五金。3.錢:現金。助學金。4.古指用金屬制的擊樂器:鳴金收兵。金鼓齊鳴。5.比喻尊貴、珍貴:金口玉言。6.像金子一樣的顏色:金發(fà)。金燦燦。7.朝代名(1115—1234)。北宋末女真族完顏部領袖阿骨打在中國東北部建立。建都會寧(今黑龍江阿城南),后遷都中都(今北京)、開封。1234年在南宋與蒙古軍聯合進攻下滅亡。
【線】:1.同“線”。2.姓。
“重樓金線”的相關詞語
* 重樓金線的讀音是:zhòng lóu jīn xiàn,重樓金線的意思:重樓金線 zhòng lóu jīn xiàn ㄓㄨㄙˋ ㄌㄡˊ ㄐㄧㄣ ㄒㄧㄢˋ 重樓金線(重樓金線) 亦作“ 重樓金線 ”。1.花名。 明 陶宗儀 《元氏掖庭記》:“重樓金線,花名也,出 長白山 ,花心抽絲如金,長至四五尺,每尺寸縛結如樓形,山中人取以織之成幅。”(2).藥草名。又名蚤休、重臺。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六·蚤休》:“重樓金線處處有之,生于深山陰濕之地。”見“ 重樓金線
基本解釋
1.亦作"重樓金線"。 2.花名。 3.藥草名。又名蚤休﹑重臺。重樓金線
zhòng lóu jīn xiàn ㄓㄨㄙˋ ㄌㄡˊ ㄐㄧㄣ ㄒㄧㄢˋ 重樓金線(重樓金線)亦作“ 重樓金線 ”。1.花名。 明 陶宗儀 《元氏掖庭記》:“重樓金線,花名也,出 長白山 ,花心抽絲如金,長至四五尺,每尺寸縛結如樓形,山中人取以織之成幅。”(2).藥草名。又名蚤休、重臺。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六·蚤休》:“重樓金線處處有之,生于深山陰濕之地。”見“ 重樓金線
【重】:[zhòng]1.重量;分量:舉重。這條魚有幾斤重?2.重量大;比重大(跟“輕”相對):體積相等時,鐵比木頭重。工作很重。腳步很重。話說得太重了。3.程度深:情意重。病勢很重。重傷。4.重要:重地。重任。5.重視:敬重。尊重。看重。器重。為人所重。重男輕女是錯誤的。6.不輕率:自重。慎重。持重。7.姓。[chóng]1.重復:重出。書買重了。2.重新;再:重逢。舊地重游。重寫一遍。3.層:云山萬重。突破一重又一重的困難。4.使重疊在一起;摞:把兩領席重在一起。5.姓。
【樓】:同“樓”。
【金】:1.俗稱金子。金屬元素,符號Au,原子序數79。赤黃色,有光澤,質軟,延展性最強,化學性質穩定,易傳熱和導電。常用作合金、硬幣、裝飾品等。通稱黃金。2.金屬:五金。3.錢:現金。助學金。4.古指用金屬制的擊樂器:鳴金收兵。金鼓齊鳴。5.比喻尊貴、珍貴:金口玉言。6.像金子一樣的顏色:金發(fà)。金燦燦。7.朝代名(1115—1234)。北宋末女真族完顏部領袖阿骨打在中國東北部建立。建都會寧(今黑龍江阿城南),后遷都中都(今北京)、開封。1234年在南宋與蒙古軍聯合進攻下滅亡。
【線】:1.同“線”。2.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