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金履祥的讀音 金履祥的意思

    金履祥 金履祥(1232年—1303年),字吉父,號次農,自號桐陽叔子,蘭溪(今浙江省蘭溪市桐山后金村)人。宋、元之際的學者。為浙東學派、金華學派的中堅,“北山四先生”之一,學者尊稱為仁山先生。 金履祥,先祖原姓劉,因避諱吳越王錢镠同音名,故改姓金。從小好學,初受學于王柏,后又學于何基,造詣益深,凡天文、地形、禮樂、田乘、兵謀、陰陽、律歷之書,無不精研。時值南宋末年,政治動蕩,雖絕意仕進,但未忘憂國。元兵圍攻襄樊,履祥獻策朝廷,建議以重兵由海道直趨燕薊,且備敘海舶所經地形,歷歷可據以行,然未被采納。德祐初年,南宋朝廷以迪功郎、史館編校等職召任,堅辭不受。尋應嚴州知州聘,主講釣臺書院。宋亡,筑室隱居金華仁山下,講學著書,以淑后進,許謙、柳貫皆出其門。元大德七年(1303)卒,至正年間謚文安。 在“金華四先生”中,他對于經學和史學的研究成績最著。著作有《尚書注》、《大學疏義》、《論語集注考證》、《孟子集注考證》、《通鑒前編》、《舉要》、《仁山集》,編有《濂洛風雅》。
    • jīn
    • xiáng

    “金履祥”的讀音

    拼音讀音
    [jīn lǚ xiáng]
    漢字注音:
    ㄐㄧㄣ ㄌㄩˇ ㄒㄧㄤˊ
    簡繁字形:
    是否常用:

    “金履祥”的意思

    基本解釋

    辭典解釋

    金履祥  jīn lǚ xiáng  ㄐㄧㄣ ㄌㄩˇ ㄒㄧㄤˊ  

    人名。(西元1232~1303)?字吉父,號仁山,元蘭谿人。畢生窮究義理之學,晚年講學于麗澤書院,為一代名儒,卒賜謚文安,學者稱仁山先生。著有大學義疏,通鑒前編、尚書表注、仁山文集等。

    網絡解釋

    金履祥

    金履祥(1232年—1303年),字吉父,號次農,自號桐陽叔子,蘭溪(今浙江省蘭溪市桐山后金村)人。宋、元之際的學者。為浙東學派、金華學派的中堅,“北山四先生”之一,學者尊稱為仁山先生。
    金履祥,先祖原姓劉,因避諱吳越王錢镠同音名,故改姓金。從小好學,初受學于王柏,后又學于何基,造詣益深,凡天文、地形、禮樂、田乘、兵謀、陰陽、律歷之書,無不精研。時值南宋末年,政治動蕩,雖絕意仕進,但未忘憂國。元兵圍攻襄樊,履祥獻策朝廷,建議以重兵由海道直趨燕薊,且備敘海舶所經地形,歷歷可據以行,然未被采納。德祐初年,南宋朝廷以迪功郎、史館編校等職召任,堅辭不受。尋應嚴州知州聘,主講釣臺書院。宋亡,筑室隱居金華仁山下,講學著書,以淑后進,許謙、柳貫皆出其門。元大德七年(1303)卒,至正年間謚文安。
    在“金華四先生”中,他對于經學和史學的研究成績最著。著作有《尚書注》、《大學疏義》、《論語集注考證》、《孟子集注考證》、《通鑒前編》、《舉要》、《仁山集》,編有《濂洛風雅》。

    “金履祥”的單字解釋

    】:1.俗稱金子。金屬元素,符號Au,原子序數79。赤黃色,有光澤,質軟,延展性最強,化學性質穩定,易傳熱和導電。常用作合金、硬幣、裝飾品等。通稱黃金。2.金屬:五金。3.錢:現金。助學金。4.古指用金屬制的擊樂器:鳴金收兵。金鼓齊鳴。5.比喻尊貴、珍貴:金口玉言。6.像金子一樣的顏色:金發(fà)。金燦燦。7.朝代名(1115—1234)。北宋末女真族完顏部領袖阿骨打在中國東北部建立。建都會寧(今黑龍江阿城南),后遷都中都(今北京)、開封。1234年在南宋與蒙古軍聯合進攻下滅亡。
    】:1.鞋:衣履。革履。削足適履。2.踩;走:履險如夷。如履薄冰。3.腳步:步履。4.履行:履約。
    】:1.指吉利:吉祥。不祥。2.姓。

    “金履祥”的相關詞語

    * 金履祥的讀音是:jīn lǚ xiáng,金履祥的意思:金履祥 金履祥(1232年—1303年),字吉父,號次農,自號桐陽叔子,蘭溪(今浙江省蘭溪市桐山后金村)人。宋、元之際的學者。為浙東學派、金華學派的中堅,“北山四先生”之一,學者尊稱為仁山先生。 金履祥,先祖原姓劉,因避諱吳越王錢镠同音名,故改姓金。從小好學,初受學于王柏,后又學于何基,造詣益深,凡天文、地形、禮樂、田乘、兵謀、陰陽、律歷之書,無不精研。時值南宋末年,政治動蕩,雖絕意仕進,但未忘憂國。元兵圍攻襄樊,履祥獻策朝廷,建議以重兵由海道直趨燕薊,且備敘海舶所經地形,歷歷可據以行,然未被采納。德祐初年,南宋朝廷以迪功郎、史館編校等職召任,堅辭不受。尋應嚴州知州聘,主講釣臺書院。宋亡,筑室隱居金華仁山下,講學著書,以淑后進,許謙、柳貫皆出其門。元大德七年(1303)卒,至正年間謚文安。 在“金華四先生”中,他對于經學和史學的研究成績最著。著作有《尚書注》、《大學疏義》、《論語集注考證》、《孟子集注考證》、《通鑒前編》、《舉要》、《仁山集》,編有《濂洛風雅》。
  •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蜜桃麻豆www久久国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