鉗口不言的讀音 鉗口不言的意思
【解釋】鉗口:閉口。閉著嘴不說話。【出處】《莊子·田子方》:“吾形解而不欲動,口鉗而不欲言,吾所學者,直土梗耳!”【示例】遇廷爭則~,羅譴責則引身潛避。 ◎清·阮葵生《茶余客話》卷六
- 鉗
- 口
- 不
- 言
“鉗口不言”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qián kǒu bú yán]
- 漢字注音:
- 簡繁字形:
- 鉗口不言
- 是否常用:
- 否
“鉗口不言”的意思
基本解釋
網絡解釋
【解釋】鉗口:閉口。閉著嘴不說話。
【出處】《莊子·田子方》:“吾形解而不欲動,口鉗而不欲言,吾所學者,直土梗耳!”
【示例】遇廷爭則~,羅譴責則引身潛避。 ◎清·阮葵生《茶余客話》卷六
“鉗口不言”的單字解釋
【鉗】:同“鉗”。
【口】:1.嘴。2.出入通過的地方:門口。海口。3.特指港口。也特指長城的關口:轉口。出口轉內銷。口外。古北口。4.行業;系統;專業方向:對口支援。文教口。專業不對口。5.容器與外面相通的部位:碗口兒。瓶子口兒。6.指人口:戶口。拖家帶口。7.指口味:口重。8.破裂的地方:裂口。瘡口。9.刀劍等的鋒刃:刀卷口了。10.騾、馬、驢等的年齡(因可以由牙齒的狀況判斷):這匹馬六歲口。11.量詞。用于人,也用于某些家畜或器物:三口人。一口豬。兩口缸。
【不】:[bù]1.用在動詞、形容詞和其他副詞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經濟。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詞或名詞性詞素前面,構成形容詞:不法。不規則。3.單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話的意思跟問題相反):他知道嗎?——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問,跟反復問句的作用相等:他現在身體好不?5.用在動補結構中間,表示不可能達到某種結果:拿不動。做不好。裝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疊用相同的詞,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邊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錢不錢的,你喜歡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選擇:晚上他不是看書,就是寫文章。8.a)在去聲字前面,“不”字讀陽平聲,如“不會”、“不是”。b)動詞“有”的否定式是“沒有”,不是“不有”。[fǒu]相當于“否”
【言】:1.話:言語。語言。格言。諾言。發言。有言在先。言外之意。2.說:言之有理。暢所欲言。知無不言,言無不盡。3.漢語的一個字叫一言:五言詩。萬言書。全書近二十萬言。4.姓。
“鉗口不言”的相關詞語
* 鉗口不言的讀音是:qián kǒu bú yán,鉗口不言的意思:【解釋】鉗口:閉口。閉著嘴不說話。【出處】《莊子·田子方》:“吾形解而不欲動,口鉗而不欲言,吾所學者,直土梗耳!”【示例】遇廷爭則~,羅譴責則引身潛避。 ◎清·阮葵生《茶余客話》卷六
【解釋】鉗口:閉口。閉著嘴不說話。
【出處】《莊子·田子方》:“吾形解而不欲動,口鉗而不欲言,吾所學者,直土梗耳!”
【示例】遇廷爭則~,羅譴責則引身潛避。 ◎清·阮葵生《茶余客話》卷六
【鉗】:同“鉗”。
【口】:1.嘴。2.出入通過的地方:門口。海口。3.特指港口。也特指長城的關口:轉口。出口轉內銷。口外。古北口。4.行業;系統;專業方向:對口支援。文教口。專業不對口。5.容器與外面相通的部位:碗口兒。瓶子口兒。6.指人口:戶口。拖家帶口。7.指口味:口重。8.破裂的地方:裂口。瘡口。9.刀劍等的鋒刃:刀卷口了。10.騾、馬、驢等的年齡(因可以由牙齒的狀況判斷):這匹馬六歲口。11.量詞。用于人,也用于某些家畜或器物:三口人。一口豬。兩口缸。
【不】:[bù]1.用在動詞、形容詞和其他副詞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經濟。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詞或名詞性詞素前面,構成形容詞:不法。不規則。3.單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話的意思跟問題相反):他知道嗎?——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問,跟反復問句的作用相等:他現在身體好不?5.用在動補結構中間,表示不可能達到某種結果:拿不動。做不好。裝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疊用相同的詞,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邊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錢不錢的,你喜歡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選擇:晚上他不是看書,就是寫文章。8.a)在去聲字前面,“不”字讀陽平聲,如“不會”、“不是”。b)動詞“有”的否定式是“沒有”,不是“不有”。[fǒu]相當于“否”
【言】:1.話:言語。語言。格言。諾言。發言。有言在先。言外之意。2.說:言之有理。暢所欲言。知無不言,言無不盡。3.漢語的一個字叫一言:五言詩。萬言書。全書近二十萬言。4.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