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府的讀音 開府的意思
開府 古代指高級官員(如三公、大將軍、將軍等)建立府署并自選僚屬之意。漢朝三公、大將軍可以開府。漢末局勢混亂,將軍李傕等開府(《后漢書·董卓傳》:“ 傕(李傕)又遷車騎將軍,開府,領司隸校尉,假節。汜后將軍,稠右將軍,張濟為鎮東將軍,并封列侯。傕、汜、稠共秉朝政。濟出屯弘農。”)。魏、晉放寬開府資格,晉諸州刺史兼管軍事帶將軍銜者即可開府。明末戰亂,布政司參政袁樞(袁可立子)也有在家開府的特例:“父樞,特命為本省布政司右參政,分守大梁道,治睢州。即其宅開府,鄉黨以為榮。” (清田蘭芳《逸德軒文集·袁太學傳》)。開府置官屬,本系三公所享殊遇,因而有“開府儀同三司”的名號,以隋、唐、宋、金、元均以開府儀同三司為文散官的官階。清人習稱任督撫為開府。
- 開
- 府
“開府”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kāi fǔ]
- 漢字注音:
- ㄎㄞ ㄈㄨˇ
- 簡繁字形:
- 開府
- 是否常用:
- 否
“開府”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1.古代指高級官員(如三公﹑大將軍﹑將軍等)成立府署,選置僚屬。 2.指有權開府的官員。 3.特指庾信。 4.府兵軍職。西魏和北周時全國府兵分屬于二十四軍﹐每軍設一開府﹐兵額約二千人。參閱《北史.李弼等傳論》﹑《新唐書.兵志》。
網絡解釋
開府
古代指高級官員(如三公、大將軍、將軍等)建立府署并自選僚屬之意。漢朝三公、大將軍可以開府。漢末局勢混亂,將軍李傕等開府(《后漢書·董卓傳》:“ 傕(李傕)又遷車騎將軍,開府,領司隸校尉,假節。汜后將軍,稠右將軍,張濟為鎮東將軍,并封列侯。傕、汜、稠共秉朝政。濟出屯弘農。”)。魏、晉放寬開府資格,晉諸州刺史兼管軍事帶將軍銜者即可開府。明末戰亂,布政司參政袁樞(袁可立子)也有在家開府的特例:“父樞,特命為本省布政司右參政,分守大梁道,治睢州。即其宅開府,鄉黨以為榮。” (清田蘭芳《逸德軒文集·袁太學傳》)。開府置官屬,本系三公所享殊遇,因而有“開府儀同三司”的名號,以隋、唐、宋、金、元均以開府儀同三司為文散官的官階。清人習稱任督撫為開府。
“開府”的單字解釋
【開】:同“開”。
【府】:1.舊時指官吏辦理公事的地方,現在指國家政權機關:官府。政府。2.舊時官府收藏文書、財物的地方:府庫。3.舊時指大官、貴族的住宅,現在也指某些國家元首辦公或居住的地方:王府。元首府。總統府。4.敬辭,稱對方的家:貴府。5.唐朝至清朝的行政區劃,比縣高一級:開封府。濟南府。6.又同“腑”。
“開府”的相關詞語
* 開府的讀音是:kāi fǔ,開府的意思:開府 古代指高級官員(如三公、大將軍、將軍等)建立府署并自選僚屬之意。漢朝三公、大將軍可以開府。漢末局勢混亂,將軍李傕等開府(《后漢書·董卓傳》:“ 傕(李傕)又遷車騎將軍,開府,領司隸校尉,假節。汜后將軍,稠右將軍,張濟為鎮東將軍,并封列侯。傕、汜、稠共秉朝政。濟出屯弘農。”)。魏、晉放寬開府資格,晉諸州刺史兼管軍事帶將軍銜者即可開府。明末戰亂,布政司參政袁樞(袁可立子)也有在家開府的特例:“父樞,特命為本省布政司右參政,分守大梁道,治睢州。即其宅開府,鄉黨以為榮。” (清田蘭芳《逸德軒文集·袁太學傳》)。開府置官屬,本系三公所享殊遇,因而有“開府儀同三司”的名號,以隋、唐、宋、金、元均以開府儀同三司為文散官的官階。清人習稱任督撫為開府。
基本解釋
1.古代指高級官員(如三公﹑大將軍﹑將軍等)成立府署,選置僚屬。 2.指有權開府的官員。 3.特指庾信。 4.府兵軍職。西魏和北周時全國府兵分屬于二十四軍﹐每軍設一開府﹐兵額約二千人。參閱《北史.李弼等傳論》﹑《新唐書.兵志》。開府
古代指高級官員(如三公、大將軍、將軍等)建立府署并自選僚屬之意。漢朝三公、大將軍可以開府。漢末局勢混亂,將軍李傕等開府(《后漢書·董卓傳》:“ 傕(李傕)又遷車騎將軍,開府,領司隸校尉,假節。汜后將軍,稠右將軍,張濟為鎮東將軍,并封列侯。傕、汜、稠共秉朝政。濟出屯弘農。”)。魏、晉放寬開府資格,晉諸州刺史兼管軍事帶將軍銜者即可開府。明末戰亂,布政司參政袁樞(袁可立子)也有在家開府的特例:“父樞,特命為本省布政司右參政,分守大梁道,治睢州。即其宅開府,鄉黨以為榮。” (清田蘭芳《逸德軒文集·袁太學傳》)。開府置官屬,本系三公所享殊遇,因而有“開府儀同三司”的名號,以隋、唐、宋、金、元均以開府儀同三司為文散官的官階。清人習稱任督撫為開府。【開】:同“開”。
【府】:1.舊時指官吏辦理公事的地方,現在指國家政權機關:官府。政府。2.舊時官府收藏文書、財物的地方:府庫。3.舊時指大官、貴族的住宅,現在也指某些國家元首辦公或居住的地方:王府。元首府。總統府。4.敬辭,稱對方的家:貴府。5.唐朝至清朝的行政區劃,比縣高一級:開封府。濟南府。6.又同“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