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防御使的讀音 防御使的意思

    防御使 防御使,官名。唐代開始設置的地方軍事長官。唐代防御使全稱為防御守捉使。有都防御使、州防御使兩種。州防御使最早見于圣歷元年(698年),唐朝以夏州都督領鹽州防御使。開元二年(714年),又授薛訥為隴右防御使。唐玄宗李隆基為平定安祿山的叛亂,天寶十四載(755)十一月詔令在軍事沖要地區置防御使,次年正月以許遠為睢陽郡太守兼防御使,隨后在河南、河北、河東、關內、山南、劍南等地設置。至德元年(756)后,置于中原大都、軍事要地,掌管軍事,由刺史兼任,后又常與團練使互兼。肅宗寶應元年(762)五月,詔停諸州防御使。但不久,代宗又復置,并一直延續到唐末五代。
    • fáng
    • shǐ 使

    “防御使”的讀音

    拼音讀音
    [fáng yù shǐ]
    漢字注音:
    ㄈㄤˊ ㄩˋ ㄕˇ
    簡繁字形:
    防禦使
    是否常用:

    “防御使”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職官名。唐武則天時始設于夏州﹐安史之亂時分設于中原軍事要地﹐掌本區軍事﹐以刺史兼任﹐常與團練使互兼﹐以后廢置無常。至宋代為武將兼銜﹐官階高于團練使﹐低于觀察使。遼南面官系統中有防御使。清代各省駐防軍中設防御使﹐是正五品武官。駐京之健銳營及各陵寢亦設防御使。

    網絡解釋

    防御使

    防御使,官名。唐代開始設置的地方軍事長官。唐代防御使全稱為防御守捉使。有都防御使、州防御使兩種。州防御使最早見于圣歷元年(698年),唐朝以夏州都督領鹽州防御使。開元二年(714年),又授薛訥為隴右防御使。唐玄宗李隆基為平定安祿山的叛亂,天寶十四載(755)十一月詔令在軍事沖要地區置防御使,次年正月以許遠為睢陽郡太守兼防御使,隨后在河南、河北、河東、關內、山南、劍南等地設置。至德元年(756)后,置于中原大都、軍事要地,掌管軍事,由刺史兼任,后又常與團練使互兼。肅宗寶應元年(762)五月,詔停諸州防御使。但不久,代宗又復置,并一直延續到唐末五代。

    “防御使”的單字解釋

    】:1.防備:預防。防澇。以防萬一。謹防假冒。對這種人可得防著點兒。2.防守;防御:國防。邊防。海防。布防。3.堤;擋水的構筑物:堤防。4.姓。
    】:1.駕馭車馬;趕車:御者。2.封建社會指上級對下級的管理或支配:御下。御眾。3.封建社會指與皇帝有關的:御賜。御前。告御狀。4.抵擋:防御。御寒。御敵。
    使】:1.派遣;支使:使喚。使人去打聽消息。2.使用:使拖拉機耕地。這支筆很好使。使上點肥料。3.讓;叫;致使:辦事使群眾滿意。加強質量管理,使產品合格率不斷上升。4.假如。5.奉使命辦事的人:使節。大使。公使。特使。學使(科舉時代派到各省去主持考試的官員)。

    “防御使”的相關詞語

    * 防御使的讀音是:fáng yù shǐ,防御使的意思:防御使 防御使,官名。唐代開始設置的地方軍事長官。唐代防御使全稱為防御守捉使。有都防御使、州防御使兩種。州防御使最早見于圣歷元年(698年),唐朝以夏州都督領鹽州防御使。開元二年(714年),又授薛訥為隴右防御使。唐玄宗李隆基為平定安祿山的叛亂,天寶十四載(755)十一月詔令在軍事沖要地區置防御使,次年正月以許遠為睢陽郡太守兼防御使,隨后在河南、河北、河東、關內、山南、劍南等地設置。至德元年(756)后,置于中原大都、軍事要地,掌管軍事,由刺史兼任,后又常與團練使互兼。肅宗寶應元年(762)五月,詔停諸州防御使。但不久,代宗又復置,并一直延續到唐末五代。
  •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蜜桃麻豆www久久国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