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疇的讀音 陳疇的意思
陳疇 (福建古縣、乾隆二十七年舉人)省居。乾隆二十七年舉人。初令楚中,借補桂陽州州同。州多積案,詳為清理,深得民心。調寧鄉,賢聲日起。補臨武縣,擢靖州知州,豪蠹斂跡,畏如神明。后起升江西臨江府知府。民好訟,多上控,縉紳家又陰為主持。疇立法不撓,干請悉絕。民無有冤者。旋入都,改補湖南常德府,調寶慶府。熟于楚中風土人情,興革益多。嘗曰:“吾初出都門,化龍侄握吾手曰:‘吞得百頭臘蛇、方可作外吏’。吾當官遇事時,服此言。”又曰:“吾生平馭下只恩威并濟,賞罰分明而已。”著有《北行紀事詩集》。父青選字朝安,祖羽豐,邑增生。乾隆四十二年皆贈儒林郎、湖南桂陽州州同;五十五年,贈奉政大夫,靖慶元年,贈朝議大夫,寶慶府知府。
- 陳
- 疇
“陳疇”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chén chóu]
- 漢字注音:
- ㄔㄣˊ ㄔㄡˊ
- 簡繁字形:
- 陳疇
- 是否常用:
- 否
“陳疇”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獻謀。
網絡解釋
陳疇 (福建古縣、乾隆二十七年舉人)
省居。乾隆二十七年舉人。初令楚中,借補桂陽州州同。州多積案,詳為清理,深得民心。調寧鄉,賢聲日起。補臨武縣,擢靖州知州,豪蠹斂跡,畏如神明。后起升江西臨江府知府。民好訟,多上控,縉紳家又陰為主持。疇立法不撓,干請悉絕。民無有冤者。旋入都,改補湖南常德府,調寶慶府。熟于楚中風土人情,興革益多。嘗曰:“吾初出都門,化龍侄握吾手曰:‘吞得百頭臘蛇、方可作外吏’。吾當官遇事時,服此言。”又曰:“吾生平馭下只恩威并濟,賞罰分明而已。”著有《北行紀事詩集》。父青選字朝安,祖羽豐,邑增生。乾隆四十二年皆贈儒林郎、湖南桂陽州州同;五十五年,贈奉政大夫,靖慶元年,贈朝議大夫,寶慶府知府。
“陳疇”的單字解釋
【陳】:1.陳列;排列。2.指行列。3.引申為就列,就任。4.陳設;放置。5.布施。6.施展;施用。7.公布;顯示;呈現。8.處置。9.上言;陳述;述說。10.張揚。11.治理。參見“陳修”。12.采集進獻。參見“陳詩”。13.久;陳舊。14.同“田”。參見“陳表”。15.堂下到院門的通道。16.春秋諸侯國名。在今河南·淮陽及安徽·亳州一帶。17.朝代名。18.姓。
【疇】:同“疇”。
“陳疇”的相關詞語
* 陳疇的讀音是:chén chóu,陳疇的意思:陳疇 (福建古縣、乾隆二十七年舉人)省居。乾隆二十七年舉人。初令楚中,借補桂陽州州同。州多積案,詳為清理,深得民心。調寧鄉,賢聲日起。補臨武縣,擢靖州知州,豪蠹斂跡,畏如神明。后起升江西臨江府知府。民好訟,多上控,縉紳家又陰為主持。疇立法不撓,干請悉絕。民無有冤者。旋入都,改補湖南常德府,調寶慶府。熟于楚中風土人情,興革益多。嘗曰:“吾初出都門,化龍侄握吾手曰:‘吞得百頭臘蛇、方可作外吏’。吾當官遇事時,服此言。”又曰:“吾生平馭下只恩威并濟,賞罰分明而已。”著有《北行紀事詩集》。父青選字朝安,祖羽豐,邑增生。乾隆四十二年皆贈儒林郎、湖南桂陽州州同;五十五年,贈奉政大夫,靖慶元年,贈朝議大夫,寶慶府知府。
基本解釋
獻謀。陳疇 (福建古縣、乾隆二十七年舉人)
省居。乾隆二十七年舉人。初令楚中,借補桂陽州州同。州多積案,詳為清理,深得民心。調寧鄉,賢聲日起。補臨武縣,擢靖州知州,豪蠹斂跡,畏如神明。后起升江西臨江府知府。民好訟,多上控,縉紳家又陰為主持。疇立法不撓,干請悉絕。民無有冤者。旋入都,改補湖南常德府,調寶慶府。熟于楚中風土人情,興革益多。嘗曰:“吾初出都門,化龍侄握吾手曰:‘吞得百頭臘蛇、方可作外吏’。吾當官遇事時,服此言。”又曰:“吾生平馭下只恩威并濟,賞罰分明而已。”著有《北行紀事詩集》。父青選字朝安,祖羽豐,邑增生。乾隆四十二年皆贈儒林郎、湖南桂陽州州同;五十五年,贈奉政大夫,靖慶元年,贈朝議大夫,寶慶府知府。【陳】:1.陳列;排列。2.指行列。3.引申為就列,就任。4.陳設;放置。5.布施。6.施展;施用。7.公布;顯示;呈現。8.處置。9.上言;陳述;述說。10.張揚。11.治理。參見“陳修”。12.采集進獻。參見“陳詩”。13.久;陳舊。14.同“田”。參見“陳表”。15.堂下到院門的通道。16.春秋諸侯國名。在今河南·淮陽及安徽·亳州一帶。17.朝代名。18.姓。
【疇】:同“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