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感的讀音 隨感的意思
隨感 主要講述人生感悟、激勵和智趣類文章,短小精悍,喻味深遠,主要讀者群體為16~25歲青少年,雜志從2003年創刊以來,被很多讀者所喜愛。
- 隨
- 感
“隨感”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suí gǎn]
- 漢字注音:
- ㄙㄨㄟˊ ㄍㄢˇ
- 簡繁字形:
- 隨感
- 是否常用:
- 是
“隨感”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隨感 suígǎn
[impression] 隨時的感想
《旅歐隨感》
網絡解釋
隨感
主要講述人生感悟、激勵和智趣類文章,短小精悍,喻味深遠,主要讀者群體為16~25歲青少年,雜志從2003年創刊以來,被很多讀者所喜愛。
“隨感”的單字解釋
【隨】:1.跟著:隨從。隨員。隨葬。隨即(立刻)。隨行(xíng)。隨身。隨喜。隨波逐流。隨行(hāng)就市。2.順從,任憑:隨意。隨口。隨宜。隨和。隨俗。隨筆。隨遇而安。3.順便,就著:隨帶。隨手關門。4.像:他長得隨他父親。5.姓。
【感】:1.感動:感人肺腑。深有所感。2.對別人的好意懷著謝意:感謝。感恩。感激。3.中醫指感受風寒:外感內傷。4.感覺5.;情感;感想:美感。好感。自豪感。親切之感。觀感。百感交集。6.(攝影膠片、曬圖紙等)接觸光線而發生變化:感光。
“隨感”的相關詞語
“隨感”造句
行動好像是跟隨感覺走的,其實不是如此,行動是與感覺平行的,我們能使直接受意志支配的行動有規律,也能間接的使不直接受意志制約的支配有規律。
隨感練筆,習作空間廣闊,隨意性大,感皆源自學生本人的所見所聞所讀所思,學生的觀察能力,思考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在隨感中同步提高。
隨感錄主要地是供咀嚼的書。雖是零篇斷簡,它們是長久涵養的結晶,讀者須優游涵泳,有證于經驗,有契于心懷,才能吸收它們的好處。它們不是茶余飯后的消遣,也不是“鍥而不舍”的正經功課。朱光潛
我打算每天上午發表一整張隨感文字.
人類思想和語文都逐漸由簡樸而繁富,隨感錄一類文章的特色在簡樸而雋永,所以古代人在這方面特別擅長,近代人要寫一部書的,古代人只要寥寥數語就可以了事。朱光潛
而“隨感錄”這一講究時效和新聞性的雜感類文體,就成為現代中國雜文的雛形,并促進了現代雜感類文學的發展。
如喉痛伴隨感冒或者流感,可將四分之一杯的蘋果醋混合四分之一杯的蜂蜜,每四小時服用一大湯匙。
這常隨感冒、多煙霧而急驟惡化.
凡圣賢經書,一言一事,俱有至理,讀書時便宜留心體會,此可以為我法,此可以為我戒,久久貫通,則事至物來,隨感即應,而不待思索矣。
為什么現在會有點不能忍受文學作品的夸張?不過明明是隨感雜談就不能真誠一點嗎?果然是會抱怨別人身上自己的惡習啊…汪曾祺
* 隨感的讀音是:suí gǎn,隨感的意思:隨感 主要講述人生感悟、激勵和智趣類文章,短小精悍,喻味深遠,主要讀者群體為16~25歲青少年,雜志從2003年創刊以來,被很多讀者所喜愛。
基本解釋
隨感 suígǎn
[impression] 隨時的感想
《旅歐隨感》
隨感
主要講述人生感悟、激勵和智趣類文章,短小精悍,喻味深遠,主要讀者群體為16~25歲青少年,雜志從2003年創刊以來,被很多讀者所喜愛。
【隨】:1.跟著:隨從。隨員。隨葬。隨即(立刻)。隨行(xíng)。隨身。隨喜。隨波逐流。隨行(hāng)就市。2.順從,任憑:隨意。隨口。隨宜。隨和。隨俗。隨筆。隨遇而安。3.順便,就著:隨帶。隨手關門。4.像:他長得隨他父親。5.姓。
【感】:1.感動:感人肺腑。深有所感。2.對別人的好意懷著謝意:感謝。感恩。感激。3.中醫指感受風寒:外感內傷。4.感覺5.;情感;感想:美感。好感。自豪感。親切之感。觀感。百感交集。6.(攝影膠片、曬圖紙等)接觸光線而發生變化:感光。
行動好像是跟隨感覺走的,其實不是如此,行動是與感覺平行的,我們能使直接受意志支配的行動有規律,也能間接的使不直接受意志制約的支配有規律。
隨感練筆,習作空間廣闊,隨意性大,感皆源自學生本人的所見所聞所讀所思,學生的觀察能力,思考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在隨感中同步提高。
隨感錄主要地是供咀嚼的書。雖是零篇斷簡,它們是長久涵養的結晶,讀者須優游涵泳,有證于經驗,有契于心懷,才能吸收它們的好處。它們不是茶余飯后的消遣,也不是“鍥而不舍”的正經功課。朱光潛
我打算每天上午發表一整張隨感文字.
人類思想和語文都逐漸由簡樸而繁富,隨感錄一類文章的特色在簡樸而雋永,所以古代人在這方面特別擅長,近代人要寫一部書的,古代人只要寥寥數語就可以了事。朱光潛
而“隨感錄”這一講究時效和新聞性的雜感類文體,就成為現代中國雜文的雛形,并促進了現代雜感類文學的發展。
如喉痛伴隨感冒或者流感,可將四分之一杯的蘋果醋混合四分之一杯的蜂蜜,每四小時服用一大湯匙。
這常隨感冒、多煙霧而急驟惡化.
凡圣賢經書,一言一事,俱有至理,讀書時便宜留心體會,此可以為我法,此可以為我戒,久久貫通,則事至物來,隨感即應,而不待思索矣。
為什么現在會有點不能忍受文學作品的夸張?不過明明是隨感雜談就不能真誠一點嗎?果然是會抱怨別人身上自己的惡習啊…汪曾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