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節的讀音 靖節的意思
靖節 1.見"靖節征士"。 即陶潛。東晉大詩人。字元亮,私謚靖節徵士。南朝宋顏延之《陶徵士誄》:“若其寬樂令終之美,好廉克己之操……詢諸友好,宜諡曰靖節徵士。”亦稱“靖節先生”。唐趙嘏《贈桐鄉丞》詩:“若教靖節先生見,不肯更吟《歸去來》。”亦省作“靖節”。明無名氏《鳴鳳記·獻首祭告》:“早知道禍機隱伏,誰羨著掛冠歸,便做了子陵、靖節也來追。”明無名氏《傍妝臺·歸隱》套曲:“功名未遂身先喪,總不如靖節歸來五柳莊。”
- 靖
- 節
“靖節”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jìng jié]
- 漢字注音:
- ㄐㄧㄥˋ ㄐㄧㄝ ˊ
- 簡繁字形:
- 靖節
- 是否常用:
- 否
“靖節”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1.見"靖節征士"。
網絡解釋
靖節
1.見"靖節征士"。
即陶潛。東晉大詩人。字元亮,私謚靖節徵士。南朝宋顏延之《陶徵士誄》:“若其寬樂令終之美,好廉克己之操……詢諸友好,宜諡曰靖節徵士。”亦稱“靖節先生”。唐趙嘏《贈桐鄉丞》詩:“若教靖節先生見,不肯更吟《歸去來》。”亦省作“靖節”。明無名氏《鳴鳳記·獻首祭告》:“早知道禍機隱伏,誰羨著掛冠歸,便做了子陵、靖節也來追。”明無名氏《傍妝臺·歸隱》套曲:“功名未遂身先喪,總不如靖節歸來五柳莊。”
“靖節”的單字解釋
【靖】:1.沒有變故或動亂;平安:地方安靖。2.使秩序安定;平定(變亂):靖邊。靖亂。3.姓。
【節】:[jié]1.物體段與段之間連接的地方:竹節。關節。2.段落:章節。3.量詞。表示分段的物體:兩節煙筒。4.節日;時令:國慶節。清明節。5.事項:禮節。細節。6.限制;儉省:節制。開源節流。7.刪略:節本。節錄。8.操守:節操。晚節。9.古代出使外國所持的憑證:持節。10.國際通用的航海速度單位。每小時航行1海里(約合1.852千米)稱為1節。海水流速和魚雷速度也多按節計算。[jiē]〔節骨眼兒〕〈方〉比喻緊要的、能起決定作用的環節或時機。骨(gu)。
“靖節”的相關詞語
“靖節”造句
楊公子,前面就是陶靖節祠了,還不起來看看?
靖節果勇,入忠烈祠,鎰忠正,追授太傅、成國公。
因為你們不需要,當日李白可以不認可靖節先生的歸隱,我卻沒有理由認為你們需要記憶。
孟參軍龍山落帽敗興無端滿城風雨靖節排冠歸隱去。
在庭院也好,在池邊也罷;擺幾盞瓜果,沏一壺香茗,手釋一卷古書;身邊或嬌妻,或美婢,紅袖添香,怡然自樂,自能體會東晉靖節先生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之得名,相信為陶淵明所改,根據《太平御覽》引用《陶靖節集讀山海經詩》,“刑天”。
* 靖節的讀音是:jìng jié,靖節的意思:靖節 1.見"靖節征士"。 即陶潛。東晉大詩人。字元亮,私謚靖節徵士。南朝宋顏延之《陶徵士誄》:“若其寬樂令終之美,好廉克己之操……詢諸友好,宜諡曰靖節徵士。”亦稱“靖節先生”。唐趙嘏《贈桐鄉丞》詩:“若教靖節先生見,不肯更吟《歸去來》。”亦省作“靖節”。明無名氏《鳴鳳記·獻首祭告》:“早知道禍機隱伏,誰羨著掛冠歸,便做了子陵、靖節也來追。”明無名氏《傍妝臺·歸隱》套曲:“功名未遂身先喪,總不如靖節歸來五柳莊。”
基本解釋
1.見"靖節征士"。靖節
1.見"靖節征士"。即陶潛。東晉大詩人。字元亮,私謚靖節徵士。南朝宋顏延之《陶徵士誄》:“若其寬樂令終之美,好廉克己之操……詢諸友好,宜諡曰靖節徵士。”亦稱“靖節先生”。唐趙嘏《贈桐鄉丞》詩:“若教靖節先生見,不肯更吟《歸去來》。”亦省作“靖節”。明無名氏《鳴鳳記·獻首祭告》:“早知道禍機隱伏,誰羨著掛冠歸,便做了子陵、靖節也來追。”明無名氏《傍妝臺·歸隱》套曲:“功名未遂身先喪,總不如靖節歸來五柳莊。”
【靖】:1.沒有變故或動亂;平安:地方安靖。2.使秩序安定;平定(變亂):靖邊。靖亂。3.姓。
【節】:[jié]1.物體段與段之間連接的地方:竹節。關節。2.段落:章節。3.量詞。表示分段的物體:兩節煙筒。4.節日;時令:國慶節。清明節。5.事項:禮節。細節。6.限制;儉省:節制。開源節流。7.刪略:節本。節錄。8.操守:節操。晚節。9.古代出使外國所持的憑證:持節。10.國際通用的航海速度單位。每小時航行1海里(約合1.852千米)稱為1節。海水流速和魚雷速度也多按節計算。[jiē]〔節骨眼兒〕〈方〉比喻緊要的、能起決定作用的環節或時機。骨(gu)。
楊公子,前面就是陶靖節祠了,還不起來看看?
靖節果勇,入忠烈祠,鎰忠正,追授太傅、成國公。
因為你們不需要,當日李白可以不認可靖節先生的歸隱,我卻沒有理由認為你們需要記憶。
孟參軍龍山落帽敗興無端滿城風雨靖節排冠歸隱去。
在庭院也好,在池邊也罷;擺幾盞瓜果,沏一壺香茗,手釋一卷古書;身邊或嬌妻,或美婢,紅袖添香,怡然自樂,自能體會東晉靖節先生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之得名,相信為陶淵明所改,根據《太平御覽》引用《陶靖節集讀山海經詩》,“刑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