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奏的讀音 面奏的意思
面奏 面奏是詞語,拼音miàn zòu,釋義為當面向帝王啟奏。
- 面
- 奏
“面奏”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miàn zòu]
- 漢字注音:
- ㄇㄧㄢˋ ㄗㄡˋ
- 簡繁字形:
- 是否常用:
- 否
“面奏”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當面向帝王啟奏。 辭典解釋
面奏 miàn zòu ㄇㄧㄢˋ ㄗㄡˋ 當面奏請。
如:「他匆匆忙忙跑去面奏將軍邊城所發生的情況。」
網絡解釋
面奏
面奏是詞語,拼音miàn zòu,釋義為當面向帝王啟奏。
“面奏”的單字解釋
【面】:1.頭的前部;臉:面孔。面帶微笑。2.向著;朝著:背山面水。這所房子面南坐北。3.物體的表面,有時特指某些物體的上部的一層:水面。地面。路面。圓桌面兒。面兒磨得很光。4.當面:面談。面洽。面交。5.東西露在外面的那一層或紡織品的正面:鞋面兒。這塊布做里兒,那塊布做面兒。6.幾何學上指一條線移動所構成的圖形,有長有寬,沒有厚。7.部位或方面:正面。反面。片面。全面。多面手。面面俱到。8.方位詞后綴:上面。前面。外面。左面。西面。9.a)用于扁平的物件:一面鏡子。兩面旗子。b)用于會見的次數:見過一面。10.姓。11.糧食磨成的粉,特指小麥磨成的粉:白面。豆面。小米面。玉米面。高粱面。12.粉末:藥面兒。胡椒面兒。13.面條:掛面。切面。湯面。一碗面。14.指某些食物纖維少而柔軟:面倭瓜。煮的紅薯很面。這個瓜是脆的,那個瓜是面的。
【奏】:1.演奏:獨奏。合奏。伴奏。奏國歌。2.發生;取得(功效等):奏效。大奏奇功。3.臣子對帝王陳述意見或說明事情:啟奏。奏議。奏上一本。4.姓。
“面奏”的相關詞語
“面奏”造句
姚元之做宰相不久,一次,他向李隆基面奏給郎吏們升職的事。
遂于大雪前面奏皇帝,以乞歸寧。
塔察兒一面奏聞,一面再發兵北追,馳至長城以北,忽遇著一支大軍,把他截住,以逸待勞,竟將塔察兒軍,殺死了一大半,剩得幾個殘敗兵卒,逃回陜西。
主公可一面奏封紹為大將軍、太尉,兼都督冀、青、幽、并四州,封其三子為州牧,以安其心;另一面可抓緊時間整頓軍備,訓練士卒,布置防務,以備大戰。
上次堅稱為人刺殺,面奏圣上,誣栽是相爺指使。
朕意本不欲從其所請,又據辰沅道王柔面奏,彭肇槐實愿改土歸流,情詞懇切,朕念該土司既具向化誠心,不忍拒卻,特沛殊恩,以示優眷。
一口藍青官話,對于舊時文人而言,只對廷議和面奏有影響,但無妨絕大多數人和絕大多數時間的鴻雁來往和公文傳達。
如此,劉衡謝過將軍,只是我聞將軍不過洪太保門下一犬,有何本事面奏天子?洪承疇亦不惜將軍之命,將軍如何能近京畿之地?
只是此案涉及賈相國府上,為了為父申冤泄恨,謝玖不得不和衛大人同入宮中,一起面奏面奏武帝司馬炎。
本朝初年,皇帝創業伊始,勵精圖治,在早朝之外還有午朝和晚朝,規定政府各部有一百八十余種種事件必須面奏皇帝。
* 面奏的讀音是:miàn zòu,面奏的意思:面奏 面奏是詞語,拼音miàn zòu,釋義為當面向帝王啟奏。
基本解釋
當面向帝王啟奏。辭典解釋
面奏 miàn zòu ㄇㄧㄢˋ ㄗㄡˋ當面奏請。
如:「他匆匆忙忙跑去面奏將軍邊城所發生的情況。」
面奏
面奏是詞語,拼音miàn zòu,釋義為當面向帝王啟奏。【面】:1.頭的前部;臉:面孔。面帶微笑。2.向著;朝著:背山面水。這所房子面南坐北。3.物體的表面,有時特指某些物體的上部的一層:水面。地面。路面。圓桌面兒。面兒磨得很光。4.當面:面談。面洽。面交。5.東西露在外面的那一層或紡織品的正面:鞋面兒。這塊布做里兒,那塊布做面兒。6.幾何學上指一條線移動所構成的圖形,有長有寬,沒有厚。7.部位或方面:正面。反面。片面。全面。多面手。面面俱到。8.方位詞后綴:上面。前面。外面。左面。西面。9.a)用于扁平的物件:一面鏡子。兩面旗子。b)用于會見的次數:見過一面。10.姓。11.糧食磨成的粉,特指小麥磨成的粉:白面。豆面。小米面。玉米面。高粱面。12.粉末:藥面兒。胡椒面兒。13.面條:掛面。切面。湯面。一碗面。14.指某些食物纖維少而柔軟:面倭瓜。煮的紅薯很面。這個瓜是脆的,那個瓜是面的。
【奏】:1.演奏:獨奏。合奏。伴奏。奏國歌。2.發生;取得(功效等):奏效。大奏奇功。3.臣子對帝王陳述意見或說明事情:啟奏。奏議。奏上一本。4.姓。
姚元之做宰相不久,一次,他向李隆基面奏給郎吏們升職的事。
遂于大雪前面奏皇帝,以乞歸寧。
塔察兒一面奏聞,一面再發兵北追,馳至長城以北,忽遇著一支大軍,把他截住,以逸待勞,竟將塔察兒軍,殺死了一大半,剩得幾個殘敗兵卒,逃回陜西。
主公可一面奏封紹為大將軍、太尉,兼都督冀、青、幽、并四州,封其三子為州牧,以安其心;另一面可抓緊時間整頓軍備,訓練士卒,布置防務,以備大戰。
上次堅稱為人刺殺,面奏圣上,誣栽是相爺指使。
朕意本不欲從其所請,又據辰沅道王柔面奏,彭肇槐實愿改土歸流,情詞懇切,朕念該土司既具向化誠心,不忍拒卻,特沛殊恩,以示優眷。
一口藍青官話,對于舊時文人而言,只對廷議和面奏有影響,但無妨絕大多數人和絕大多數時間的鴻雁來往和公文傳達。
如此,劉衡謝過將軍,只是我聞將軍不過洪太保門下一犬,有何本事面奏天子?洪承疇亦不惜將軍之命,將軍如何能近京畿之地?
只是此案涉及賈相國府上,為了為父申冤泄恨,謝玖不得不和衛大人同入宮中,一起面奏面奏武帝司馬炎。
本朝初年,皇帝創業伊始,勵精圖治,在早朝之外還有午朝和晚朝,規定政府各部有一百八十余種種事件必須面奏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