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折廷爭的意思 面折廷爭的讀音和出處
- 面
- 折
- 廷
- 爭
- 成語名稱:
- 面折廷爭
- 成語拼音:
- [miàn zhé tíng zhēng]
- 成語解釋:
- 面折:當面指責別人的過失;廷爭:在朝廷上爭論。指直言敢諫。
- 成語出處: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呂太后本紀》:“于今面折廷爭,臣不如君;夫全社稷,定劉氏之后,君亦不如臣。”
- 成語例句:
- 古華《芙蓉鎮》第二章:“彭老總是為民請命,仗義執言,面折廷爭。”
- 是否常用:
- 感情褒貶:
- 中性成語
- 成語詞性:
- 聯合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 結構類型:
- 聯合式成語
- 形成年代:
- 古代成語
- 標準拼音:
- 繁體字形:
- 靣摺廷爭
- 英文翻譯:
- said of a loyal counsellor who gives admonition to the emperor in person
- 成語故事:
- 面折廷爭的成語故事
- 成語接龍:
- “面折廷爭”成語接龍
- 成語分類:
- 四字成語 聯合式成語 史記的成語 M開頭的成語
- 成語關注:
- 面折 指責 過失 朝廷 爭論 直言
“面折廷爭”的單字解釋
【面】:1.頭的前部;臉:面孔。面帶微笑。2.向著;朝著:背山面水。這所房子面南坐北。3.物體的表面,有時特指某些物體的上部的一層:水面。地面。路面。圓桌面兒。面兒磨得很光。4.當面:面談。面洽。面交。5.東西露在外面的那一層或紡織品的正面:鞋面兒。這塊布做里兒,那塊布做面兒。6.幾何學上指一條線移動所構成的圖形,有長有寬,沒有厚。7.部位或方面:正面。反面。片面。全面。多面手。面面俱到。8.方位詞后綴:上面。前面。外面。左面。西面。9.a)用于扁平的物件:一面鏡子。兩面旗子。b)用于會見的次數:見過一面。10.姓。11.糧食磨成的粉,特指小麥磨成的粉:白面。豆面。小米面。玉米面。高粱面。12.粉末:藥面兒。胡椒面兒。13.面條:掛面。切面。湯面。一碗面。14.指某些食物纖維少而柔軟:面倭瓜。煮的紅薯很面。這個瓜是脆的,那個瓜是面的。
【折】:[shé]1.斷(多用于長條形的東西):樹枝折了。桌子腿撞折了。2.虧損:折本兒。折耗。3.姓。[zhé]1.斷;弄斷:骨折。把樹枝折斷了。2.損失:損兵折將。3.彎;彎曲:曲折。百折不撓。4.回轉;轉變方向:轉折。剛走出大門又折了回來。5.折服:心折。6.折合;抵換:折價。折賬。折變。7.買賣貨物時,照標價減去一個數目,減到原標價的十分之幾叫做幾折或幾扣,例如標價一元的減到九角叫做九折或九扣,減到七角五分叫做七五折或七五扣:對折。打九折。8.元雜劇每一個劇本分為四折,一折相當于后來的一場。9.漢字中有曲折的筆畫,形狀有“乛乚?乙”等。10.姓。11.折疊:折扇。折尺。她把信折好,裝在信封里。12.折子:奏折。存折兒。[zhē]1.翻轉:折跟頭。2.倒(dào)過來倒過去:水太熱,用兩個碗折一折就涼了。
【廷】:古時帝王接受朝見和辦理政事的地方:朝廷。
【爭】:1.因意見不一致而相互辯詰:爭論。是非之爭。2.力求獲得或達到:為祖國爭光。力爭上游。3.競爭;爭奪:爭先恐后。只爭朝夕。4.疑問代詞。怎么;如何(見于早期白話):爭奈。
“面折廷爭”的近義詞
“面折廷爭”的相關成語
“面折廷爭”的關聯成語
面字的成語
折字的成語
廷字的成語
爭字的成語
面開頭的成語
折開頭的成語
廷開頭的成語
爭開頭的成語
mian的成語
zhe的成語
ting的成語
zheng的成語
mztz的成語
面折什么什么的成語
面什么廷什么的成語
面什么什么爭的成語
什么折廷什么的成語
什么折什么爭的成語
什么什么廷爭的成語
“面折廷爭”造句
我們都應有面折廷爭的精神。
于今,面折廷爭,臣不如君;全社稷,定劉氏之后,君亦不如臣。
,遂引發出來一場面折廷爭的軒然大波,使心虛理虧的他,多少有些招架不住。
古龍崗的故事,永遠是淡淡的,沒有面折廷爭,沒有血染征袍,故事只是淡淡的展開,淡淡的推進。
無怪乎,在太宗朝出現了許多敢于直言不諱、面折廷爭、犯顏極諫的大臣,魏征是人們最為熟悉的典型。
由于魏徵能夠犯顏直諫,即使太宗在大怒之際,他也敢面折廷爭,從不退讓,所以,唐太宗有時對他也會產生敬畏之心。
魏征在唐太宗前敢犯顏直諫,面折廷爭,遂有貞觀之治。
與此同時,在朝中,武帝增設內朝,聚集身邊近侍之臣,由衛青領銜,參與決議,奉命與公卿大臣論辯,甚至面折廷爭而詘大臣。
他“事有必犯,知無不為”,即使是李世民發怒之際,他也敢面折廷爭。
* 面折廷爭的意思 面折廷爭的成語解釋 面折廷爭的拼音、詞性、造句、出處、近義詞、反義詞以及成語故事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