顉怎么讀 顉的意思
“顉”字共有1個讀音:
[qīn]

漢字 | 顉 |
---|---|
讀音 |
|
注音 | ㄑㄧㄣ |
部首 | [頁] 頁字旁 |
筆畫 | 總筆畫:17 部外:8 |
異體字 | 頜 顩 |
字形結構 | 左右結構 |
統一編碼 | 基本區 U+9849 |
其它編碼 | 五筆:qdmy 倉頡:cmbc 鄭碼:pgo 四角:81186 |
筆順編碼 | 34112431132511134 |
筆順筆畫 | ノ丶一一丨丶ノ一一ノ丨フ一一一ノ丶 |
筆順名稱 | 撇 點 橫 橫 豎 點 撇 提 橫 撇 豎 橫折 橫 橫 橫 撇 點 |
顉字的意思
1.點頭:“迎于門,顉之而已。”
2.搖(頭):“顉其頤,則歌合律;捧其手,則舞應節。”
顉字的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顉
qīn ㄑㄧㄣˉ
點頭:“迎于門,顉之而已。”搖(頭):“顉其頤,則歌合律;捧其手,則舞應節。”顉字的詳細解釋
顉字的辭典解釋
康熙字典解釋
顉【戌集下】【頁部】 康熙筆畫:17畫,部外筆畫:8畫
《唐韻》《集韻》《韻會》??五感切,音撼。《說文》低頭也。引《左傳襄二十六年》迎於門顉之而已。今本作頷。杜註:頷,搖其頭也。
又《廣韻》欽錦切《集韻》丘甚切,??音坅。同顩。
又《廣韻》去金切《集韻》《韻會》祛音切《正韻》驅音切,??音欽。《廣韻》曲頤之貌。《前漢·揚雄傳》顉頤折頞。
說文解字解釋
說文解字
顉【卷九】【頁部】
低頭也。從頁金聲。《春秋傳》曰:“迎于門,顉之而巳。”五感切
說文解字注
(顉)低頭也。低當作氐氐者、說文之低字也。左傳襄卄六年。衞獻公反國。大夫逆於竟者。執其手而與之言。道逆者。自車揖之。逆於門者。頷之而巳。釋文。頷本又作頜。按依許則頷頜皆非也。杜注搖頭亦非。旣不執手而言。又不自車揖之。則在車首肎而巳。不至搖頭也。釋文本又作頜、正是本又作顉之譌。列子湯問曰。顉其頤則歌合律。郭璞游仙詩。洪厓頷其頤。注引列子亦作頷。引廣雅頷、動也。頷皆顉之譌。故云五感反。若本頷字、則當云胡感反也。顉其頤者、開口則低其頤。靈光殿賦。顉若動而躨跜。今本亦譌頷。從??。金聲。五感切。古音在七部。春秋傳曰。迎于門。顉之而巳。
顉字組詞
* 網站為您提供顉字的拼音和意思解釋,以及漢字的字形結構、編碼、部首、筆順、組詞、造句和相關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