顙怎么讀 顙的意思
“顙”字共有1個讀音:
[sǎng]

漢字 | 顙 |
---|---|
讀音 |
|
注音 | ㄙㄤˇ |
部首 | [頁] 頁字旁 |
筆畫 | 總筆畫:19 部外:10 |
異體字 | ? 顙 |
字形結構 | 左右結構 |
簡體字形 | 顙 |
統一編碼 | 基本區 U+9859 |
其它編碼 | 五筆:cccm 倉頡:edmbc 鄭碼:xsfg 四角:71986 |
筆順編碼 | 5454541234132511134 |
筆順筆畫 | フ丶フ丶フ丶一丨ノ丶一ノ丨フ一一一ノ丶 |
筆順名稱 | 橫撇/橫鉤 點 橫撇/橫鉤 點 橫撇/橫鉤 點 橫 豎 撇 點 橫 撇 豎 橫折 橫 橫 橫 撇 點 |
顙字的意思
同“顙”。
顙字的基本解釋
顙字的詳細解釋
顙字的辭典解釋
顙ㄙㄤˇsǎng 名
額頭、前額。《孟子·滕文公上》:「其顙有泚,睨而不視。」《史記·卷四七·孔子世家》:「東門有人,其顙類堯。」
泛指頭。唐·杜甫〈義鶻〉詩:「修鱗脫遠枝,巨顙拆老拳。」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記·卷一○上·滇游日記十三》:「自顙及趾,靡有所遺。」
喉嚨、嗓子。元·龐德祥《殺狗勸夫·第四折》:「動不動搯人的顙子。」
動叩頭。《公羊傳·昭公二十五年》:「喪人不佞,失守魯國之社稷,執事以羞,再拜顙。」
康熙字典解釋
顙【戌集下】【頁部】 康熙筆畫:19畫,部外筆畫:10畫
《唐韻》蘇朗切,桑上聲。《玉篇》額也。《易·說卦》震其於馬也爲的顙。《又》巽其於人也爲廣顙。《儀禮·士喪禮》主人哭拜稽顙。《註》頭觸地無容。《揚子·方言》??、頟、顏,顙也。
又《集韻》《韻會》??蘇郞切,音桑。義同。《易林》??鬣黑顙,東歸高鄕。《魏文帝·東巡觀兵詩》古公宅岐邑,實始翦殷商。孟獻營虎牢,鄭人懼稽顙。
說文解字解釋
說文解字
顙【卷九】【頁部】
頟也。從頁桑聲。蘇朗切
說文解字注
(顙)頟也。方言。中夏謂之頟。東齊謂之顙。九拜中之頓首必重用其顙。故凡言稽顙者、皆謂頓首。非稽首也。公羊傳曰再拜顙者、卽拜而後稽顙也。何曰。顙者猶今叩頭。按叩頭者、經之頓首也。從??。桑聲。穌朗切。十部。
顙字組詞
* 網站為您提供顙字的拼音和意思解釋,以及漢字的字形結構、編碼、部首、筆順、組詞、造句和相關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