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起雲湧的讀音 風起雲湧的意思
【解釋】大風刮起,烏云涌現。比喻新事物相繼興起,聲勢很盛。【出處】宋·蘇軾《后赤壁賦》:“劃然長嘯,草木震動,山鳴谷應,風起水涌。”【示例】下筆~,能為載記之言。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各本序跋題辭·唐序》【近義詞】風起潮涌、方興未艾【反義詞】風流云散【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褒義,指天氣或事物的發展
- 風
- 起
- 雲
- 湧
“風起雲湧”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fēng qǐ yún yǒng]
- 漢字注音:
- ㄈㄥ ㄑㄧˇ ㄩㄣˊ ㄩㄥˇ
- 簡繁字形:
- 風起云涌
- 是否常用:
- 否
“風起雲湧”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風起云涌 fēngqǐ-yúnyǒng
(1) [like a rising wind and scudding clouds;gather force like a raging storm;rage tempestuously]∶狂風刮起,云層涌來,形容雄渾磅礴之勢
(2) [rolling on with full force]∶規模宏大,興旺發達
辭典解釋
風起云涌 fēng qǐ yún yǒng ㄈㄥ ㄑㄧˇ ㄩㄣˊ ㄩㄥˇ 大風起來,烏云涌現。形容氣勢雄偉。
清.唐夢賚〈聊齋志異序〉:「下筆風起云涌,能為載記之言。」
比喻事物大量迅速發展。
如:「國人學電腦的風氣,風起云涌。」
英語 lit. rising winds, scudding clouds (idiom)?; turbulent times, violent development
法語 (expr. idiom.)? comme le vent qui se lève et les nuages qui s'amoncellent, ne cesser de surgir et de se répandre avec impétuosité
網絡解釋
【解釋】大風刮起,烏云涌現。比喻新事物相繼興起,聲勢很盛。
【出處】宋·蘇軾《后赤壁賦》:“劃然長嘯,草木震動,山鳴谷應,風起水涌。”
【示例】下筆~,能為載記之言。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各本序跋題辭·唐序》
【近義詞】風起潮涌、方興未艾
【反義詞】風流云散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褒義,指天氣或事物的發展
“風起雲湧”的單字解釋
【風】:[fēng]1.空氣流動的現象。2.風教;教化。3.習俗,風氣。4.風操,節操。5.猶風範,風度。6.風格流派。指某種技藝、作品或思想的特點。7.收采。參見“風聽”。8.任意、沒有拘束。參見“風議”。9.聲音。10.流傳的,沒有確實根據的。參見“風聞”。11.趨勢;情勢。12.消息。13.意旨。14.風波;事端。15.景象。參見“風景”、“風光”。16.謂獸類雌雄相誘。17.指獸類放逸走失。18.指男女間的情愛。19.《詩》六義之一。指《詩經》中三種詩歌類型的一種,即《國風》這一部分。20.指鄉土樂曲;民間歌謠。21.泛指詩作。22.奮起,振作。參見“風發”。23.中醫學謂人體的病因之一。“六淫”之一,為陽邪。外感風邪常致風寒、風熱、風濕等癥。亦指急癥。如中風、痛風等。24.癲狂。後作“瘋”。25.形容人的言行十分輕狂。後作“瘋”。26.指嬉戲,戲鬧。27.落。28.借風力吹(使東西乾燥或純凈)。參見“風乾”。亦指借風力吹乾的。參見“風雞”、“風肉”。29.姓。[fěng]1.勸諫;諷諫。2.泛指勸說。3.諷誦。
【起】:1.由坐臥趴伏而站立或由躺而坐:起來。起立。起床。早睡早起。2.離開原來的位置:起身。起飛。3.物體由下往上升:皮球不起了。4.長出(皰、疙瘩、痱子):夏天小孩兒身上愛起痱子。5.把收藏或嵌入的東西弄出來:起貨。起釘子。6.發生:起風了。起疑心。起作用。7.發動;興起:起兵。起事。8.擬寫:起稿子。起草。9.建立:起伙。起會。白手起家。平地起高樓。10.姓。11.件;次:這樣的案子每年總有幾起。防止了一起事故。12.群;批:外面進來一起人。他們分六起往地里送肥料。13.用在動詞后,表示事物隨動作出現:樂隊奏起迎賓曲。會場響起熱烈掌聲。14.用在動詞后,表示動作涉及人或事:他多次問起過你。想起一件事。
【雲】:1.“云”的繁體字。2.水蒸氣遇冷,凝成細水滴,懸浮在空中的團狀物體:“白雲”﹑“烏雲蔽日”。3.雲南省的簡稱:“雲貴高原”。4.姓。如唐代有雲朝霞。5.比喻多:“萬商雲集”。《文選?賈誼?過秦論》:“天下雲集而響應,嬴糧而景從。”
【湧】:1.同“涌”(yǒng)。2.姓。
“風起雲湧”的相關詞語
* 風起雲湧的讀音是:fēng qǐ yún yǒng,風起雲湧的意思:【解釋】大風刮起,烏云涌現。比喻新事物相繼興起,聲勢很盛。【出處】宋·蘇軾《后赤壁賦》:“劃然長嘯,草木震動,山鳴谷應,風起水涌。”【示例】下筆~,能為載記之言。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各本序跋題辭·唐序》【近義詞】風起潮涌、方興未艾【反義詞】風流云散【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褒義,指天氣或事物的發展
基本解釋
風起云涌 fēngqǐ-yúnyǒng
(1) [like a rising wind and scudding clouds;gather force like a raging storm;rage tempestuously]∶狂風刮起,云層涌來,形容雄渾磅礴之勢
(2) [rolling on with full force]∶規模宏大,興旺發達
辭典解釋
風起云涌 fēng qǐ yún yǒng ㄈㄥ ㄑㄧˇ ㄩㄣˊ ㄩㄥˇ大風起來,烏云涌現。形容氣勢雄偉。
清.唐夢賚〈聊齋志異序〉:「下筆風起云涌,能為載記之言。」
比喻事物大量迅速發展。
如:「國人學電腦的風氣,風起云涌。」
英語 lit. rising winds, scudding clouds (idiom)?; turbulent times, violent development
法語 (expr. idiom.)? comme le vent qui se lève et les nuages qui s'amoncellent, ne cesser de surgir et de se répandre avec impétuosité
【解釋】大風刮起,烏云涌現。比喻新事物相繼興起,聲勢很盛。
【出處】宋·蘇軾《后赤壁賦》:“劃然長嘯,草木震動,山鳴谷應,風起水涌。”
【示例】下筆~,能為載記之言。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各本序跋題辭·唐序》
【近義詞】風起潮涌、方興未艾
【反義詞】風流云散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褒義,指天氣或事物的發展
【風】:[fēng]1.空氣流動的現象。2.風教;教化。3.習俗,風氣。4.風操,節操。5.猶風範,風度。6.風格流派。指某種技藝、作品或思想的特點。7.收采。參見“風聽”。8.任意、沒有拘束。參見“風議”。9.聲音。10.流傳的,沒有確實根據的。參見“風聞”。11.趨勢;情勢。12.消息。13.意旨。14.風波;事端。15.景象。參見“風景”、“風光”。16.謂獸類雌雄相誘。17.指獸類放逸走失。18.指男女間的情愛。19.《詩》六義之一。指《詩經》中三種詩歌類型的一種,即《國風》這一部分。20.指鄉土樂曲;民間歌謠。21.泛指詩作。22.奮起,振作。參見“風發”。23.中醫學謂人體的病因之一。“六淫”之一,為陽邪。外感風邪常致風寒、風熱、風濕等癥。亦指急癥。如中風、痛風等。24.癲狂。後作“瘋”。25.形容人的言行十分輕狂。後作“瘋”。26.指嬉戲,戲鬧。27.落。28.借風力吹(使東西乾燥或純凈)。參見“風乾”。亦指借風力吹乾的。參見“風雞”、“風肉”。29.姓。[fěng]1.勸諫;諷諫。2.泛指勸說。3.諷誦。
【起】:1.由坐臥趴伏而站立或由躺而坐:起來。起立。起床。早睡早起。2.離開原來的位置:起身。起飛。3.物體由下往上升:皮球不起了。4.長出(皰、疙瘩、痱子):夏天小孩兒身上愛起痱子。5.把收藏或嵌入的東西弄出來:起貨。起釘子。6.發生:起風了。起疑心。起作用。7.發動;興起:起兵。起事。8.擬寫:起稿子。起草。9.建立:起伙。起會。白手起家。平地起高樓。10.姓。11.件;次:這樣的案子每年總有幾起。防止了一起事故。12.群;批:外面進來一起人。他們分六起往地里送肥料。13.用在動詞后,表示事物隨動作出現:樂隊奏起迎賓曲。會場響起熱烈掌聲。14.用在動詞后,表示動作涉及人或事:他多次問起過你。想起一件事。
【雲】:1.“云”的繁體字。2.水蒸氣遇冷,凝成細水滴,懸浮在空中的團狀物體:“白雲”﹑“烏雲蔽日”。3.雲南省的簡稱:“雲貴高原”。4.姓。如唐代有雲朝霞。5.比喻多:“萬商雲集”。《文選?賈誼?過秦論》:“天下雲集而響應,嬴糧而景從。”
【湧】:1.同“涌”(yǒng)。2.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