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尾相應的讀音 首尾相應的意思
【解釋】頭和尾相互接應。指作戰相互接應。也形容詩文結構嚴謹。【出處】《孫子·九地》:“故善用兵者,譬如率然;率然者,常山之蛇也。擊其首則尾至,擊其尾則首至,擊其中則首尾俱至。”【示例】可將隊伍擺成長蛇之勢,~,循環無端:如此則不愁地理生疏。 ◎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八十四回【近義詞】前呼后應【反義詞】橫沖直撞【語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形容詩文結構嚴謹
- 首
- 尾
- 相
- 應
“首尾相應”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shǒu wěi xiāng yìng]
- 漢字注音:
- ㄕㄡˇ ㄨㄟˇ ㄒㄧㄤ ㄧㄥˋ
- 簡繁字形:
- 首尾相應
- 是否常用:
- 否
“首尾相應”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孫子?九地》:“故善用兵者,譬如率然;率然者,常山之蛇也。擊其首則尾至,擊其尾則首至,擊其中則首尾俱至。”后以“首尾相應”指作戰時軍隊各部分互相照應支援。指詩文前后關聯,互相呼應,形容結構嚴謹。辭典解釋
首尾相應 shǒu wěi xiāng yìng ㄕㄡˇ ㄨㄟˇ ㄒㄧㄤ ㄧㄥˋ 原指作戰部隊緊密配合,互相接應。后亦指詩文頭尾相互呼應、配合。宋.洪邁《容齋五筆.卷一○.絕句詩不貫穿》:「永嘉士人薛韶喜論詩,嘗立一說云:『老杜近體詩精深妥帖,雖多至百韻,亦首尾相應,如常山之蛇,無間斷齟齬處。』」《明史.卷二二○.劉應節傳》:「如其不然,集兵三十萬,分屯列戍,使首尾相應,此百年之利也。」也作「首尾相赴」。
網絡解釋
【解釋】頭和尾相互接應。指作戰相互接應。也形容詩文結構嚴謹。
【出處】《孫子·九地》:“故善用兵者,譬如率然;率然者,常山之蛇也。擊其首則尾至,擊其尾則首至,擊其中則首尾俱至。”
【示例】可將隊伍擺成長蛇之勢,~,循環無端:如此則不愁地理生疏。 ◎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八十四回
【近義詞】前呼后應
【反義詞】橫沖直撞
【語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形容詩文結構嚴謹
“首尾相應”的單字解釋
【首】:1.頭:昂首闊步。2.領袖;領導人:元首。首長。3.最先;開始:首創。4.第一;最高:首要。首席代表。5.告發:自首。出首。6.量詞。用于詩歌、歌曲等:一首詩。民歌百首。
【尾】:[wěi]1.尾巴。2.事物的末端:隊尾。尾聲。3.跟在后面:尾隨。4.主要部分以外的部分;尚未了結的事情:尾數。掃尾工作。5.量詞。用于魚:一尾魚。6.星名。二十八宿之一。[yǐ]1.馬尾(wěi)上的長毛:馬尾羅。2.蟋蟀等尾(wěi)部的針狀物:三尾兒。
【相】:[xiāng]1.互相:相像。相識。相距太遠。不相上下。2.表示一方對另一方的動作:實不相瞞。好言相勸。3.姓。4.親自觀看(是不是合心意):相親。相中。[xiàng]1.相貌;外貌:長相。聰明相。可憐相。狼狽相。2.物體的外觀:月相。金相。3.坐、立等的姿態:站有站相,坐有坐相。4.相位。5.交流電路中的一個組成部分,如三相交流發電機有三個繞組,每個繞組叫做一相。6.相態。7.觀察事物的外表,判斷其優劣:相馬。8.姓。9.輔助:吉人天相。10.宰相:丞相。11.某些國家的官名,相當于中央政府的部長。12.舊時指幫助主人接待賓客的人:儐相。
【應】:[yīng]1.當、該。《詩經?周頌?賚》:“文王既勤止,我應受之。”《南史?卷三十六?江夷傳》:“人所應有盡有,所應無盡無者,其江智深乎?”2.或是、想來是,表示推測的意思。南朝陳?徐陵《走筆戲書應令詩》:“秋來應瘦盡,偏自著腰身。”唐?杜甫《贈花卿詩》:“此曲祇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yìng]1.回答。《後漢書?卷十四?宗室四王三侯傳.齊武王縯傳》:“伯升笑而不應。”《水滸傳.第六回》:“由灑家叫喚,沒一個應。”2.允許、承諾。《樂府詩集?卷七十三?雜曲歌辭十三?古辭?焦仲卿妻》:“以我應他人,君還何所望。”《紅樓夢?第九十六回》:“說是要救寶玉的命,諸事將就,自然應的。”3.附和:“裡應外合”、“同聲相應”。《史記?卷四十八?陳涉世家》:“諸郡縣苦秦吏者,皆刑其長吏,殺之以應陳涉。”4.對付:“應世”、“隨機應變”。《莊子?齊物論》:“樞始得其環中,以應無窮。”5.證實:“應驗”。《水滸傳?第三十九回》:“這四句謠言已都應了。”《紅樓夢?第四十九回》:“怪道昨兒晚上燈花爆了又爆,結了又結,原來應到今日。”6.適合:“得心應手”。《易經?恆卦?彖曰》:“巽而動,剛柔皆應。”《老殘遊記?第七回》:“其實,只要四五個應手的人,已經足用了。”7.接受。《管子.小匡》:“應公之賜,殺之黃泉,死且不朽。”8.姓。如明代有應元徵。
“首尾相應”的相關詞語
* 首尾相應的讀音是:shǒu wěi xiāng yìng,首尾相應的意思:【解釋】頭和尾相互接應。指作戰相互接應。也形容詩文結構嚴謹。【出處】《孫子·九地》:“故善用兵者,譬如率然;率然者,常山之蛇也。擊其首則尾至,擊其尾則首至,擊其中則首尾俱至。”【示例】可將隊伍擺成長蛇之勢,~,循環無端:如此則不愁地理生疏。 ◎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八十四回【近義詞】前呼后應【反義詞】橫沖直撞【語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形容詩文結構嚴謹
基本解釋
《孫子?九地》:“故善用兵者,譬如率然;率然者,常山之蛇也。擊其首則尾至,擊其尾則首至,擊其中則首尾俱至。”后以“首尾相應”指作戰時軍隊各部分互相照應支援。指詩文前后關聯,互相呼應,形容結構嚴謹。辭典解釋
首尾相應 shǒu wěi xiāng yìng ㄕㄡˇ ㄨㄟˇ ㄒㄧㄤ ㄧㄥˋ原指作戰部隊緊密配合,互相接應。后亦指詩文頭尾相互呼應、配合。宋.洪邁《容齋五筆.卷一○.絕句詩不貫穿》:「永嘉士人薛韶喜論詩,嘗立一說云:『老杜近體詩精深妥帖,雖多至百韻,亦首尾相應,如常山之蛇,無間斷齟齬處。』」《明史.卷二二○.劉應節傳》:「如其不然,集兵三十萬,分屯列戍,使首尾相應,此百年之利也。」也作「首尾相赴」。
【解釋】頭和尾相互接應。指作戰相互接應。也形容詩文結構嚴謹。
【出處】《孫子·九地》:“故善用兵者,譬如率然;率然者,常山之蛇也。擊其首則尾至,擊其尾則首至,擊其中則首尾俱至。”
【示例】可將隊伍擺成長蛇之勢,~,循環無端:如此則不愁地理生疏。 ◎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八十四回
【近義詞】前呼后應
【反義詞】橫沖直撞
【語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形容詩文結構嚴謹
【首】:1.頭:昂首闊步。2.領袖;領導人:元首。首長。3.最先;開始:首創。4.第一;最高:首要。首席代表。5.告發:自首。出首。6.量詞。用于詩歌、歌曲等:一首詩。民歌百首。
【尾】:[wěi]1.尾巴。2.事物的末端:隊尾。尾聲。3.跟在后面:尾隨。4.主要部分以外的部分;尚未了結的事情:尾數。掃尾工作。5.量詞。用于魚:一尾魚。6.星名。二十八宿之一。[yǐ]1.馬尾(wěi)上的長毛:馬尾羅。2.蟋蟀等尾(wěi)部的針狀物:三尾兒。
【相】:[xiāng]1.互相:相像。相識。相距太遠。不相上下。2.表示一方對另一方的動作:實不相瞞。好言相勸。3.姓。4.親自觀看(是不是合心意):相親。相中。[xiàng]1.相貌;外貌:長相。聰明相。可憐相。狼狽相。2.物體的外觀:月相。金相。3.坐、立等的姿態:站有站相,坐有坐相。4.相位。5.交流電路中的一個組成部分,如三相交流發電機有三個繞組,每個繞組叫做一相。6.相態。7.觀察事物的外表,判斷其優劣:相馬。8.姓。9.輔助:吉人天相。10.宰相:丞相。11.某些國家的官名,相當于中央政府的部長。12.舊時指幫助主人接待賓客的人:儐相。
【應】:[yīng]1.當、該。《詩經?周頌?賚》:“文王既勤止,我應受之。”《南史?卷三十六?江夷傳》:“人所應有盡有,所應無盡無者,其江智深乎?”2.或是、想來是,表示推測的意思。南朝陳?徐陵《走筆戲書應令詩》:“秋來應瘦盡,偏自著腰身。”唐?杜甫《贈花卿詩》:“此曲祇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yìng]1.回答。《後漢書?卷十四?宗室四王三侯傳.齊武王縯傳》:“伯升笑而不應。”《水滸傳.第六回》:“由灑家叫喚,沒一個應。”2.允許、承諾。《樂府詩集?卷七十三?雜曲歌辭十三?古辭?焦仲卿妻》:“以我應他人,君還何所望。”《紅樓夢?第九十六回》:“說是要救寶玉的命,諸事將就,自然應的。”3.附和:“裡應外合”、“同聲相應”。《史記?卷四十八?陳涉世家》:“諸郡縣苦秦吏者,皆刑其長吏,殺之以應陳涉。”4.對付:“應世”、“隨機應變”。《莊子?齊物論》:“樞始得其環中,以應無窮。”5.證實:“應驗”。《水滸傳?第三十九回》:“這四句謠言已都應了。”《紅樓夢?第四十九回》:“怪道昨兒晚上燈花爆了又爆,結了又結,原來應到今日。”6.適合:“得心應手”。《易經?恆卦?彖曰》:“巽而動,剛柔皆應。”《老殘遊記?第七回》:“其實,只要四五個應手的人,已經足用了。”7.接受。《管子.小匡》:“應公之賜,殺之黃泉,死且不朽。”8.姓。如明代有應元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