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妃的讀音 香妃的意思
香妃 (清朝乾隆皇帝妃子)容妃(1734年09月15日-1788年5月24日),霍卓氏(又作和卓氏),維吾爾族人。傳說中的香妃原型。生于雍正十二年九月十五日,阿里和卓之女。 乾隆二十二年(1757),回部大、小和卓發動叛亂,清朝派兵入回疆平叛,伊帕爾汗的五叔額色尹、哥哥圖爾都配合清軍作戰,立了戰功,乾隆二十四年(1759)平叛之后,乾隆封額色尹為輔國公,封圖爾都為一等臺吉(僅次于輔國公的爵號),圖爾都送妹妹伊帕爾罕氏入宮,以示聯婚友好。
- 香
- 妃
“香妃”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xiāng fēi]
- 漢字注音:
- ㄒㄧㄤ ㄈㄟ
- 簡繁字形:
- 是否常用:
- 否
“香妃”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相傳是清代回部某酋長的妻子﹐因身有天然異香,號為香妃。高宗平回疆,納為妃,寵冠后宮。而妃立志復仇,始終不屈,常以白刃自隨。太后恐終為帝患,間帝出,縊殺之。事見蔡東藩《清史通俗演義》第三七回。近人孟森著《香妃考實》,考定為即《清史稿.后妃傳》中的容妃。 辭典解釋
香妃 xiāng fēi ㄒㄧㄤ ㄈㄟ 人名。相傳為回部某酋長妻,清高宗定回疆,納為妃。因其生而體有異香,故稱為「香妃」。其為夫復仇之念不釋,常隨身攜帶白刃,后為太后所縊殺。
網絡解釋
香妃 (清朝乾隆皇帝妃子)
容妃(1734年09月15日-1788年5月24日),霍卓氏(又作和卓氏),維吾爾族人。傳說中的香妃原型。生于雍正十二年九月十五日,阿里和卓之女。
乾隆二十二年(1757),回部大、小和卓發動叛亂,清朝派兵入回疆平叛,伊帕爾汗的五叔額色尹、哥哥圖爾都配合清軍作戰,立了戰功,乾隆二十四年(1759)平叛之后,乾隆封額色尹為輔國公,封圖爾都為一等臺吉(僅次于輔國公的爵號),圖爾都送妹妹伊帕爾罕氏入宮,以示聯婚友好。
“香妃”的單字解釋
【香】:1.(氣味)好聞(跟“臭”相對):香水。香皂。這花真香。2.食物味道好:飯很香。3.吃東西胃口好:這兩天吃飯不香。4.睡得踏實:睡得正香呢。5.受歡迎;被看重:吃香。這種貨物在農村很香。6.香料:檀香。沉香。龍涎香。7.用木屑摻香料做成的細條,燃燒時,發出好聞的氣味,在祭祀祖先或神佛時常用,有的加上藥物,可以熏蚊子:線香。蚊香。燒一炷香。8.親吻:香面孔。9.姓。
“香妃”的相關詞語
* 香妃的讀音是:xiāng fēi,香妃的意思:香妃 (清朝乾隆皇帝妃子)容妃(1734年09月15日-1788年5月24日),霍卓氏(又作和卓氏),維吾爾族人。傳說中的香妃原型。生于雍正十二年九月十五日,阿里和卓之女。 乾隆二十二年(1757),回部大、小和卓發動叛亂,清朝派兵入回疆平叛,伊帕爾汗的五叔額色尹、哥哥圖爾都配合清軍作戰,立了戰功,乾隆二十四年(1759)平叛之后,乾隆封額色尹為輔國公,封圖爾都為一等臺吉(僅次于輔國公的爵號),圖爾都送妹妹伊帕爾罕氏入宮,以示聯婚友好。
基本解釋
相傳是清代回部某酋長的妻子﹐因身有天然異香,號為香妃。高宗平回疆,納為妃,寵冠后宮。而妃立志復仇,始終不屈,常以白刃自隨。太后恐終為帝患,間帝出,縊殺之。事見蔡東藩《清史通俗演義》第三七回。近人孟森著《香妃考實》,考定為即《清史稿.后妃傳》中的容妃。辭典解釋
香妃 xiāng fēi ㄒㄧㄤ ㄈㄟ人名。相傳為回部某酋長妻,清高宗定回疆,納為妃。因其生而體有異香,故稱為「香妃」。其為夫復仇之念不釋,常隨身攜帶白刃,后為太后所縊殺。
香妃 (清朝乾隆皇帝妃子)
容妃(1734年09月15日-1788年5月24日),霍卓氏(又作和卓氏),維吾爾族人。傳說中的香妃原型。生于雍正十二年九月十五日,阿里和卓之女。乾隆二十二年(1757),回部大、小和卓發動叛亂,清朝派兵入回疆平叛,伊帕爾汗的五叔額色尹、哥哥圖爾都配合清軍作戰,立了戰功,乾隆二十四年(1759)平叛之后,乾隆封額色尹為輔國公,封圖爾都為一等臺吉(僅次于輔國公的爵號),圖爾都送妹妹伊帕爾罕氏入宮,以示聯婚友好。
【香】:1.(氣味)好聞(跟“臭”相對):香水。香皂。這花真香。2.食物味道好:飯很香。3.吃東西胃口好:這兩天吃飯不香。4.睡得踏實:睡得正香呢。5.受歡迎;被看重:吃香。這種貨物在農村很香。6.香料:檀香。沉香。龍涎香。7.用木屑摻香料做成的細條,燃燒時,發出好聞的氣味,在祭祀祖先或神佛時常用,有的加上藥物,可以熏蚊子:線香。蚊香。燒一炷香。8.親吻:香面孔。9.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