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鐙的讀音 香鐙的意思
香鐙 【釋義】 1、即長明燈。通常用琉璃缸盛香油燃點,設于佛像前或死者靈前。 2、燃香膏的照明燈。古代帝王輿駕儀衛導從之用。 3、閨中的燈。 亦作“香鐙”。 1、即長明燈。通常用琉璃缸盛香油燃點,設于佛像前或死者靈前。 《南史·顧憲之傳》:“臨終,為制敕其子曰:‘不須常施靈筵,可止設香燈,使致哀者有憑耳。’” 前蜀 杜光庭 《黃齊為二亡男助黃箓齋詞》:“伏思遷拔,唯仗焚修,舍其服用之資,助此香燈之會。” 清 昭梿 《嘯亭雜錄·堂子》:“祭日懸黃幡,系采繩,綴五色繒百縷,楮帛二十有七,備陳香鐙。” 歐陽山 《三家巷》一:“按那傳說來推測,他們何家是應該斷絕后嗣,滅了香燈煙火的。” 2、燃香膏的照明燈。古代帝王輿駕儀衛導從之用。 宋 高承 《事物紀原·輿駕羽衛·香鐙》:“《宋朝會要》曰:香鐙,唐制也。”《宋史·儀衛志四》:“政和 大駕鹵簿……排列官二人,中雉尾扇十二,華蓋二,香鐙一。” 3、閨中的燈。 前蜀 韋莊 《菩薩蠻》詞:“紅樓別夜堪惆悵,香燈半卷流蘇帳。”
- 香
- 鐙
“香鐙”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xiāng dèng]
- 漢字注音:
- 簡繁字形:
- 香鐙
- 是否常用:
- 否
“香鐙”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見"香燈"。
網絡解釋
香鐙
【釋義】
1、即長明燈。通常用琉璃缸盛香油燃點,設于佛像前或死者靈前。
2、燃香膏的照明燈。古代帝王輿駕儀衛導從之用。
3、閨中的燈。
亦作“香鐙”。
1、即長明燈。通常用琉璃缸盛香油燃點,設于佛像前或死者靈前。
《南史·顧憲之傳》:“臨終,為制敕其子曰:‘不須常施靈筵,可止設香燈,使致哀者有憑耳。’” 前蜀 杜光庭 《黃齊為二亡男助黃箓齋詞》:“伏思遷拔,唯仗焚修,舍其服用之資,助此香燈之會。” 清 昭梿 《嘯亭雜錄·堂子》:“祭日懸黃幡,系采繩,綴五色繒百縷,楮帛二十有七,備陳香鐙。” 歐陽山 《三家巷》一:“按那傳說來推測,他們何家是應該斷絕后嗣,滅了香燈煙火的。”
2、燃香膏的照明燈。古代帝王輿駕儀衛導從之用。
宋 高承 《事物紀原·輿駕羽衛·香鐙》:“《宋朝會要》曰:香鐙,唐制也。”《宋史·儀衛志四》:“政和 大駕鹵簿……排列官二人,中雉尾扇十二,華蓋二,香鐙一。”
3、閨中的燈。
前蜀 韋莊 《菩薩蠻》詞:“紅樓別夜堪惆悵,香燈半卷流蘇帳。”
“香鐙”的單字解釋
【香】:1.(氣味)好聞(跟“臭”相對):香水。香皂。這花真香。2.食物味道好:飯很香。3.吃東西胃口好:這兩天吃飯不香。4.睡得踏實:睡得正香呢。5.受歡迎;被看重:吃香。這種貨物在農村很香。6.香料:檀香。沉香。龍涎香。7.用木屑摻香料做成的細條,燃燒時,發出好聞的氣味,在祭祀祖先或神佛時常用,有的加上藥物,可以熏蚊子:線香。蚊香。燒一炷香。8.親吻:香面孔。9.姓。
【鐙】:[dēng]1.古代盛肉食的器皿。2.同“燈”,指油燈。[dèng]掛在鞍子兩旁供腳蹬的東西,多用鐵制成:馬~。
“香鐙”的相關詞語
* 香鐙的讀音是:xiāng dèng,香鐙的意思:香鐙 【釋義】 1、即長明燈。通常用琉璃缸盛香油燃點,設于佛像前或死者靈前。 2、燃香膏的照明燈。古代帝王輿駕儀衛導從之用。 3、閨中的燈。 亦作“香鐙”。 1、即長明燈。通常用琉璃缸盛香油燃點,設于佛像前或死者靈前。 《南史·顧憲之傳》:“臨終,為制敕其子曰:‘不須常施靈筵,可止設香燈,使致哀者有憑耳。’” 前蜀 杜光庭 《黃齊為二亡男助黃箓齋詞》:“伏思遷拔,唯仗焚修,舍其服用之資,助此香燈之會。” 清 昭梿 《嘯亭雜錄·堂子》:“祭日懸黃幡,系采繩,綴五色繒百縷,楮帛二十有七,備陳香鐙。” 歐陽山 《三家巷》一:“按那傳說來推測,他們何家是應該斷絕后嗣,滅了香燈煙火的。” 2、燃香膏的照明燈。古代帝王輿駕儀衛導從之用。 宋 高承 《事物紀原·輿駕羽衛·香鐙》:“《宋朝會要》曰:香鐙,唐制也。”《宋史·儀衛志四》:“政和 大駕鹵簿……排列官二人,中雉尾扇十二,華蓋二,香鐙一。” 3、閨中的燈。 前蜀 韋莊 《菩薩蠻》詞:“紅樓別夜堪惆悵,香燈半卷流蘇帳。”
基本解釋
見"香燈"。香鐙
【釋義】1、即長明燈。通常用琉璃缸盛香油燃點,設于佛像前或死者靈前。
2、燃香膏的照明燈。古代帝王輿駕儀衛導從之用。
3、閨中的燈。
亦作“香鐙”。
1、即長明燈。通常用琉璃缸盛香油燃點,設于佛像前或死者靈前。
《南史·顧憲之傳》:“臨終,為制敕其子曰:‘不須常施靈筵,可止設香燈,使致哀者有憑耳。’” 前蜀 杜光庭 《黃齊為二亡男助黃箓齋詞》:“伏思遷拔,唯仗焚修,舍其服用之資,助此香燈之會。” 清 昭梿 《嘯亭雜錄·堂子》:“祭日懸黃幡,系采繩,綴五色繒百縷,楮帛二十有七,備陳香鐙。” 歐陽山 《三家巷》一:“按那傳說來推測,他們何家是應該斷絕后嗣,滅了香燈煙火的。”
2、燃香膏的照明燈。古代帝王輿駕儀衛導從之用。
宋 高承 《事物紀原·輿駕羽衛·香鐙》:“《宋朝會要》曰:香鐙,唐制也。”《宋史·儀衛志四》:“政和 大駕鹵簿……排列官二人,中雉尾扇十二,華蓋二,香鐙一。”
3、閨中的燈。
前蜀 韋莊 《菩薩蠻》詞:“紅樓別夜堪惆悵,香燈半卷流蘇帳。”
【香】:1.(氣味)好聞(跟“臭”相對):香水。香皂。這花真香。2.食物味道好:飯很香。3.吃東西胃口好:這兩天吃飯不香。4.睡得踏實:睡得正香呢。5.受歡迎;被看重:吃香。這種貨物在農村很香。6.香料:檀香。沉香。龍涎香。7.用木屑摻香料做成的細條,燃燒時,發出好聞的氣味,在祭祀祖先或神佛時常用,有的加上藥物,可以熏蚊子:線香。蚊香。燒一炷香。8.親吻:香面孔。9.姓。
【鐙】:[dēng]1.古代盛肉食的器皿。2.同“燈”,指油燈。[dèng]掛在鞍子兩旁供腳蹬的東西,多用鐵制成: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