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夢龍的讀音 馮夢龍的意思
馮夢龍 (明代劇作家、學者)馮夢龍(1574年—1646年),字猶龍,又字子猶,號龍子猶、墨憨齋主人、顧曲散人、吳下詞奴、姑蘇詞奴、前周柱史等。南直隸蘇州府長洲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人。明代文學家、思想家、戲曲家。 馮夢龍出身士大夫家庭,與兄馮夢桂、弟馮夢熊并稱“吳下三馮”。他的作品比較強調感情和行為,最有名的作品為《喻世明言》(又名《古今小說》)、《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合稱“三言”。三言與明代凌蒙初的《初刻拍案驚奇》、《二刻拍案驚奇》合稱“三言兩拍”,是中國白話短篇小說的經典代表。馮夢龍以其對小說、戲曲、民歌、笑話等通俗文學的創作、搜集、整理、編輯,為中國文學做出了獨異的貢獻。
- 馮
- 夢
- 龍
“馮夢龍”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féng mèng lóng]
- 漢字注音:
- ㄈㄥˊ ㄇㄥˋ ㄌㄨㄥˊ
- 簡繁字形:
- 馮夢龍
- 是否常用:
- 是
“馮夢龍”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馮夢龍 Féng Mènglóng
[Feng Menglong] (1574—1646) 明末小說家。長州(今江蘇省蘇州市)人。字猶龍,又字耳猶,號翔甫、姑蘇詞奴、顧曲散人、墨憨齋主人等。為崇禎間貢生,官壽寧(今福建省壽寧縣)知縣。他通經學,善詩文,尤工小說、詞曲。輯有《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世稱“三言”。另有《桂枝兒》、《山歌》、《平妖傳》、《新列國志》等;還有修改湯顯祖、李玉等傳奇劇本多種,匯編《墨憨齋定本傳奇》。本人創作有《雙雄記》傳奇小說;著論有《智囊》、《古今譚概》等多種
辭典解釋
馮夢龍 féng mèng lóng ㄈㄥˊ ㄇㄥˋ ㄌㄨㄥˊ 人名。(西元1574~1646)?字猶龍,一字子猶。江蘇吳縣人,明文學家。崇禎貢生,知壽寧縣。才情跌宕,工詩文,通經學,著有戲曲數種,尤以小說警世通言、喻世明言、醒世恒言著名于世,稱為「三言」。
英語 Feng Menglong (1574-1646)?, late Ming dynasty novelist writing in colloquial (baihua)?, author of Stories Old and New 古今小說|古今小說[Gu3 jin1 Xiao3 shuo1]
德語 Feng Menglong (Eig, Pers, 1574 - 1645)?
法語 Feng Menglong
網絡解釋
馮夢龍 (明代劇作家、學者)
馮夢龍(1574年—1646年),字猶龍,又字子猶,號龍子猶、墨憨齋主人、顧曲散人、吳下詞奴、姑蘇詞奴、前周柱史等。南直隸蘇州府長洲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人。明代文學家、思想家、戲曲家。
馮夢龍出身士大夫家庭,與兄馮夢桂、弟馮夢熊并稱“吳下三馮”。他的作品比較強調感情和行為,最有名的作品為《喻世明言》(又名《古今小說》)、《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合稱“三言”。三言與明代凌蒙初的《初刻拍案驚奇》、《二刻拍案驚奇》合稱“三言兩拍”,是中國白話短篇小說的經典代表。馮夢龍以其對小說、戲曲、民歌、笑話等通俗文學的創作、搜集、整理、編輯,為中國文學做出了獨異的貢獻。
“馮夢龍”的單字解釋
【馮】:[féng]1.古地名。2.姓。[píng]1.馬行疾。引申為激怒,憤懣。2.大;盛大;滿。參見“馮怒”、“馮閎”。3.貪得;貪求。參見“馮生”。4.欺陵;侵侮。5.挾持。參見“馮珧”。6.徒涉;蹚水。7.登;乘。8.“憑”的古字。依著;靠著。9.“憑”的古字。亦指所靠之物。10.“憑”的古字。憑藉;依恃。11.同“朋”。古代計算貨幣的單位。上古以貝殼為貨幣,五貝為一串,兩串為一朋。
【夢】:同“夢”。
【龍】:1.傳說中一種極具靈性的動物。頭生角、鬚,身長,有鱗、爪。《說文解字》:“龍,鱗蟲之長,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2.古代帝王的象徵。漢·王充《論衡·紀妖》:“祖龍死,謂始皇也。祖,人之本;龍,人君之象也。”3.比喻首領或豪傑才俊:“人中之龍”。《史記·卷六十三·老子韓非傳》:“吾今日見老子,其猶龍邪!”4.古生物學上指有腳、尾的巨大爬蟲類:“恐龍”、“雷龍”、“暴龍”、“翼手龍”。5.像龍形的長條物:“水龍”、“車水馬龍”。6.姓。如秦代有龍且。7.二一四部首之一。
“馮夢龍”的相關詞語
* 馮夢龍的讀音是:féng mèng lóng,馮夢龍的意思:馮夢龍 (明代劇作家、學者)馮夢龍(1574年—1646年),字猶龍,又字子猶,號龍子猶、墨憨齋主人、顧曲散人、吳下詞奴、姑蘇詞奴、前周柱史等。南直隸蘇州府長洲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人。明代文學家、思想家、戲曲家。 馮夢龍出身士大夫家庭,與兄馮夢桂、弟馮夢熊并稱“吳下三馮”。他的作品比較強調感情和行為,最有名的作品為《喻世明言》(又名《古今小說》)、《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合稱“三言”。三言與明代凌蒙初的《初刻拍案驚奇》、《二刻拍案驚奇》合稱“三言兩拍”,是中國白話短篇小說的經典代表。馮夢龍以其對小說、戲曲、民歌、笑話等通俗文學的創作、搜集、整理、編輯,為中國文學做出了獨異的貢獻。
基本解釋
馮夢龍 Féng Mènglóng
[Feng Menglong] (1574—1646) 明末小說家。長州(今江蘇省蘇州市)人。字猶龍,又字耳猶,號翔甫、姑蘇詞奴、顧曲散人、墨憨齋主人等。為崇禎間貢生,官壽寧(今福建省壽寧縣)知縣。他通經學,善詩文,尤工小說、詞曲。輯有《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世稱“三言”。另有《桂枝兒》、《山歌》、《平妖傳》、《新列國志》等;還有修改湯顯祖、李玉等傳奇劇本多種,匯編《墨憨齋定本傳奇》。本人創作有《雙雄記》傳奇小說;著論有《智囊》、《古今譚概》等多種
辭典解釋
馮夢龍 féng mèng lóng ㄈㄥˊ ㄇㄥˋ ㄌㄨㄥˊ人名。(西元1574~1646)?字猶龍,一字子猶。江蘇吳縣人,明文學家。崇禎貢生,知壽寧縣。才情跌宕,工詩文,通經學,著有戲曲數種,尤以小說警世通言、喻世明言、醒世恒言著名于世,稱為「三言」。
英語 Feng Menglong (1574-1646)?, late Ming dynasty novelist writing in colloquial (baihua)?, author of Stories Old and New 古今小說|古今小說[Gu3 jin1 Xiao3 shuo1]
德語 Feng Menglong (Eig, Pers, 1574 - 1645)?
法語 Feng Menglong
馮夢龍 (明代劇作家、學者)
馮夢龍(1574年—1646年),字猶龍,又字子猶,號龍子猶、墨憨齋主人、顧曲散人、吳下詞奴、姑蘇詞奴、前周柱史等。南直隸蘇州府長洲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人。明代文學家、思想家、戲曲家。馮夢龍出身士大夫家庭,與兄馮夢桂、弟馮夢熊并稱“吳下三馮”。他的作品比較強調感情和行為,最有名的作品為《喻世明言》(又名《古今小說》)、《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合稱“三言”。三言與明代凌蒙初的《初刻拍案驚奇》、《二刻拍案驚奇》合稱“三言兩拍”,是中國白話短篇小說的經典代表。馮夢龍以其對小說、戲曲、民歌、笑話等通俗文學的創作、搜集、整理、編輯,為中國文學做出了獨異的貢獻。

【馮】:[féng]1.古地名。2.姓。[píng]1.馬行疾。引申為激怒,憤懣。2.大;盛大;滿。參見“馮怒”、“馮閎”。3.貪得;貪求。參見“馮生”。4.欺陵;侵侮。5.挾持。參見“馮珧”。6.徒涉;蹚水。7.登;乘。8.“憑”的古字。依著;靠著。9.“憑”的古字。亦指所靠之物。10.“憑”的古字。憑藉;依恃。11.同“朋”。古代計算貨幣的單位。上古以貝殼為貨幣,五貝為一串,兩串為一朋。
【夢】:同“夢”。
【龍】:1.傳說中一種極具靈性的動物。頭生角、鬚,身長,有鱗、爪。《說文解字》:“龍,鱗蟲之長,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2.古代帝王的象徵。漢·王充《論衡·紀妖》:“祖龍死,謂始皇也。祖,人之本;龍,人君之象也。”3.比喻首領或豪傑才俊:“人中之龍”。《史記·卷六十三·老子韓非傳》:“吾今日見老子,其猶龍邪!”4.古生物學上指有腳、尾的巨大爬蟲類:“恐龍”、“雷龍”、“暴龍”、“翼手龍”。5.像龍形的長條物:“水龍”、“車水馬龍”。6.姓。如秦代有龍且。7.二一四部首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