駹怎么讀 駹的意思
“駹”字共有1個讀音:
[máng]

漢字 | 駹 |
---|---|
讀音 |
|
注音 | ㄇㄤˊ |
部首 | [馬] 馬字旁 |
筆畫 | 總筆畫:17 部外:7 |
異體字 | ?? |
字形結構 | 左右結構 |
統一編碼 | 基本區 U+99F9 |
其它編碼 | 五筆:cdne|cody 倉頡:sfiuh 鄭碼:cugm 四角:73314 |
筆順編碼 | 12112544441353334 |
筆順筆畫 | 一丨一一丨フ丶丶丶丶一ノフノノノ丶 |
筆順名稱 | 橫 豎 橫 橫 豎 橫折鉤 點 點 點 點 橫 撇 豎彎鉤 撇 撇 撇 點 |
駹字的意思
1.青色的馬。
2.雜色的牲口:“用駹可也。”
駹字的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駹
máng ㄇㄤˊ
青色的馬。雜色的牲口:“用駹可也。”英語 black horse with a white face
法語 cheval noir avec une tête blanche
駹字的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駹 máng
〈名〉
(1) 面、額白色的黑的馬 [black and white horse]。如:駹馬(白面黑馬)
(2) 古部族名 [Man tribe],漢武帝時在其地置汶山郡,在今四川茂縣、汶川、理縣一帶
駹字的辭典解釋
駹ㄇㄤˊmáng名
面、額白色的馬。《說文解字·馬部》:「馬面顙皆白也。」
毛色駁雜的祭牲。《周禮·秋官·犬人》:「凡幾珥沉辜用駹可也。」唐·賈公彥·疏:「駹謂雜色牲。」
青馬。《漢書·卷九四·匈奴傳下》:「匈奴騎,其西方盡白,東方盡駹,北方盡驪,南方盡骍馬。」唐·顏師古·注:「駹,青馬也。」
康熙字典解釋
駹【亥集上】【馬部】 康熙筆畫:17畫,部外筆畫:7畫
《唐韻》《集韻》《韻會》??莫江切,音厖。《玉篇》馬黑白毛也。《爾雅·釋畜》面顙皆白惟駹。《前漢·匈奴傳》圍高帝於白登,漢兵不得相救。匈奴騎,其西方盡白,東方盡駹,北方盡驪,南方盡騂。《註》駹,靑馬也。
又《周禮·秋官·犬人》用駹可也。《註》駹謂不純色也。《疏》謂雜色牲。
又國名。《史記·西南夷傳》冉駹最大。《註》應劭讀龎。
又水名。《華陽國志》汶江道,濊水駹水出焉。
說文解字解釋
說文解字
駹【卷十】【馬部】
馬面顙皆白也。從馬尨聲。莫江切
說文解字注
(駹)馬面顙皆白也。面者、顏前也。釋嘼曰。面顙皆白惟駹。按言惟者、以別於上文的顙、白顚、白達、素縣也。面顙白、其他非白也。故從尨。周禮駹車。借爲尨襍字也。從馬。尨聲。莫江切。九部。
駹字組詞
* 網站為您提供駹字的拼音和意思解釋,以及漢字的字形結構、編碼、部首、筆順、組詞、造句和相關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