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調的讀音 馬調的意思
馬調 馬調是評彈藝術中流傳最廣的一個流派。
- 馬
- 調
“馬調”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mǎ diào]
- 漢字注音:
- ㄇㄚˇ ㄉㄧㄠˋ
- 簡繁字形:
- 馬調
- 是否常用:
- 否
“馬調”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1.即馬吊。 2.指清代同治年間馬如飛所創的蘇州彈詞唱腔。當時蘇州彈詞以俞(俞秀山)調和馬(馬如飛)調最為流行。馬擅長演唱《珍珠塔》﹐爽利清勁﹐率直如說白﹐編寫彈詞開篇很多﹐影響頗大。 辭典解釋
馬調 mǎ diào ㄇㄚˇ ㄉㄧㄠˋ 一種蘇州彈詞唱腔流派。為清同治年間馬如飛所創。其腔調質樸、爽利,韻味深長,可大段敘事,一氣呵成,而疊句式的唱腔亦為其特色之一。對后來彈詞唱腔的發展影響很大,不少流派的唱腔即從其衍變而成。
網絡解釋
馬調
馬調是評彈藝術中流傳最廣的一個流派。
“馬調”的單字解釋
【馬】:1.哺乳動物,頭小,面部長,耳殼直立,頸部有鬣,四肢強健,每肢各有一蹄,善跑,尾生有長毛。是重要的力畜之一,可供拉車、耕地、乘騎等用。皮可制革。2.大:馬蜂。馬勺。3.姓。
【調】:[diào]1.樂曲;樂譜:曲調。采菱調。2.樂曲定音的基調或音階:C大調。五聲調式。3.語音上的聲調:調號。調類。4.說話的腔調:南腔北調。5.口氣;論調:一副教訓人的調。兩人人的發言是一個調。6.人所蘊含或顯露出來的風格、才情、氣質:情調。格調。7.選調;提撥:從基層調選干部。8.調動:崗位調整。9.征集;征調:調有余補不足。10.調查:調研。內查外調。11.提取、調取(文件、檔案等):調檔。12.調換:調座位。[tiáo]1.搭配均勻,配合適當:調和。調諧。風調雨順。飲食失調。2.使搭配均勻,使協調:調配。調味。3.調停使和解(調解雙方關系):調停。調處。4.調劑:以臨萬貨,以調盈虛。5.調理使康復:調養。調攝。6.調教;訓練:有膂力,善調鷹隼。7.挑逗;戲弄:調笑。調情。調戲。酒后相調。[zhōu]朝,早晨:《廣韻·平尤》:“調,朝也。”
“馬調”的相關成語
“馬調”的相關詞語
* 馬調的讀音是:mǎ diào,馬調的意思:馬調 馬調是評彈藝術中流傳最廣的一個流派。
基本解釋
1.即馬吊。 2.指清代同治年間馬如飛所創的蘇州彈詞唱腔。當時蘇州彈詞以俞(俞秀山)調和馬(馬如飛)調最為流行。馬擅長演唱《珍珠塔》﹐爽利清勁﹐率直如說白﹐編寫彈詞開篇很多﹐影響頗大。辭典解釋
馬調 mǎ diào ㄇㄚˇ ㄉㄧㄠˋ一種蘇州彈詞唱腔流派。為清同治年間馬如飛所創。其腔調質樸、爽利,韻味深長,可大段敘事,一氣呵成,而疊句式的唱腔亦為其特色之一。對后來彈詞唱腔的發展影響很大,不少流派的唱腔即從其衍變而成。
馬調
馬調是評彈藝術中流傳最廣的一個流派。【馬】:1.哺乳動物,頭小,面部長,耳殼直立,頸部有鬣,四肢強健,每肢各有一蹄,善跑,尾生有長毛。是重要的力畜之一,可供拉車、耕地、乘騎等用。皮可制革。2.大:馬蜂。馬勺。3.姓。
【調】:[diào]1.樂曲;樂譜:曲調。采菱調。2.樂曲定音的基調或音階:C大調。五聲調式。3.語音上的聲調:調號。調類。4.說話的腔調:南腔北調。5.口氣;論調:一副教訓人的調。兩人人的發言是一個調。6.人所蘊含或顯露出來的風格、才情、氣質:情調。格調。7.選調;提撥:從基層調選干部。8.調動:崗位調整。9.征集;征調:調有余補不足。10.調查:調研。內查外調。11.提取、調取(文件、檔案等):調檔。12.調換:調座位。[tiáo]1.搭配均勻,配合適當:調和。調諧。風調雨順。飲食失調。2.使搭配均勻,使協調:調配。調味。3.調停使和解(調解雙方關系):調停。調處。4.調劑:以臨萬貨,以調盈虛。5.調理使康復:調養。調攝。6.調教;訓練:有膂力,善調鷹隼。7.挑逗;戲弄:調笑。調情。調戲。酒后相調。[zhōu]朝,早晨:《廣韻·平尤》:“調,朝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