驪姬的讀音 驪姬的意思
驪姬 (春秋時期晉獻公妃子)驪姬(?-前651年?),或稱麗姬,名不詳,春秋時期驪戎國君之女,晉獻公妃子,晉君奚齊的生母。 驪姬姿色艷美。前672年,晉獻公打敗驪戎,驪戎求和將驪姬與其妹少姬獻給晉獻公。驪姬深得晉獻公的寵愛,獲立夫人,并生下兒子奚齊,而驪姬的妹妹少姬生子卓子。 驪姬以美色獲得晉獻公專寵,陰險狡詐,獻媚取憐,逐步博得晉獻公信任,參與朝政,但驪姬仍不滿足,使計離間挑撥晉獻公與兒子申生、重耳、夷吾的感情,迫使申生自殺,重耳、夷吾逃亡,改立自己所生之子奚齊為太子,史稱驪姬之亂。 前651年,晉獻公病危,囑托大夫荀息主政,保護奚齊并輔助他繼位。晉獻公死后,荀息遵旨立奚齊繼位,驪姬為太后。但在喪禮過程中,里克殺死奚齊,荀息于是改立卓子為君。不久,里克又殺害卓子。 概述圖片來源:
- 驪
- 姬
“驪姬”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lí jī]
- 漢字注音:
- ㄌㄧˊ ㄐㄧ
- 簡繁字形:
- 驪姬
- 是否常用:
- 否
“驪姬”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春稱時驪戎之女。晉獻公伐驪戎,獲姬歸﹐立為夫人。 辭典解釋
驪姬 lí jī ㄌㄧˊ ㄐㄧ 人名。(西元前?~前651)?春秋時晉獻公的夫人。晉獻公攻打驪戎時,獲驪姬,立為夫人。生子奚齊。后因欲立奚齊為太子而陷害申生,公子重耳、夷吾逃亡國外。也作「?姬」、「麗姬」。
網絡解釋
驪姬 (春秋時期晉獻公妃子)
驪姬(?-前651年?),或稱麗姬,名不詳,春秋時期驪戎國君之女,晉獻公妃子,晉君奚齊的生母。
驪姬姿色艷美。前672年,晉獻公打敗驪戎,驪戎求和將驪姬與其妹少姬獻給晉獻公。驪姬深得晉獻公的寵愛,獲立夫人,并生下兒子奚齊,而驪姬的妹妹少姬生子卓子。
驪姬以美色獲得晉獻公專寵,陰險狡詐,獻媚取憐,逐步博得晉獻公信任,參與朝政,但驪姬仍不滿足,使計離間挑撥晉獻公與兒子申生、重耳、夷吾的感情,迫使申生自殺,重耳、夷吾逃亡,改立自己所生之子奚齊為太子,史稱驪姬之亂。
前651年,晉獻公病危,囑托大夫荀息主政,保護奚齊并輔助他繼位。晉獻公死后,荀息遵旨立奚齊繼位,驪姬為太后。但在喪禮過程中,里克殺死奚齊,荀息于是改立卓子為君。不久,里克又殺害卓子。
概述圖片來源:
“驪姬”的單字解釋
“驪姬”的相關詞語
* 驪姬的讀音是:lí jī,驪姬的意思:驪姬 (春秋時期晉獻公妃子)驪姬(?-前651年?),或稱麗姬,名不詳,春秋時期驪戎國君之女,晉獻公妃子,晉君奚齊的生母。 驪姬姿色艷美。前672年,晉獻公打敗驪戎,驪戎求和將驪姬與其妹少姬獻給晉獻公。驪姬深得晉獻公的寵愛,獲立夫人,并生下兒子奚齊,而驪姬的妹妹少姬生子卓子。 驪姬以美色獲得晉獻公專寵,陰險狡詐,獻媚取憐,逐步博得晉獻公信任,參與朝政,但驪姬仍不滿足,使計離間挑撥晉獻公與兒子申生、重耳、夷吾的感情,迫使申生自殺,重耳、夷吾逃亡,改立自己所生之子奚齊為太子,史稱驪姬之亂。 前651年,晉獻公病危,囑托大夫荀息主政,保護奚齊并輔助他繼位。晉獻公死后,荀息遵旨立奚齊繼位,驪姬為太后。但在喪禮過程中,里克殺死奚齊,荀息于是改立卓子為君。不久,里克又殺害卓子。 概述圖片來源:
基本解釋
春稱時驪戎之女。晉獻公伐驪戎,獲姬歸﹐立為夫人。辭典解釋
驪姬 lí jī ㄌㄧˊ ㄐㄧ人名。(西元前?~前651)?春秋時晉獻公的夫人。晉獻公攻打驪戎時,獲驪姬,立為夫人。生子奚齊。后因欲立奚齊為太子而陷害申生,公子重耳、夷吾逃亡國外。也作「?姬」、「麗姬」。
驪姬 (春秋時期晉獻公妃子)
驪姬(?-前651年?),或稱麗姬,名不詳,春秋時期驪戎國君之女,晉獻公妃子,晉君奚齊的生母。驪姬姿色艷美。前672年,晉獻公打敗驪戎,驪戎求和將驪姬與其妹少姬獻給晉獻公。驪姬深得晉獻公的寵愛,獲立夫人,并生下兒子奚齊,而驪姬的妹妹少姬生子卓子。
驪姬以美色獲得晉獻公專寵,陰險狡詐,獻媚取憐,逐步博得晉獻公信任,參與朝政,但驪姬仍不滿足,使計離間挑撥晉獻公與兒子申生、重耳、夷吾的感情,迫使申生自殺,重耳、夷吾逃亡,改立自己所生之子奚齊為太子,史稱驪姬之亂。
前651年,晉獻公病危,囑托大夫荀息主政,保護奚齊并輔助他繼位。晉獻公死后,荀息遵旨立奚齊繼位,驪姬為太后。但在喪禮過程中,里克殺死奚齊,荀息于是改立卓子為君。不久,里克又殺害卓子。
概述圖片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