髕怎么讀 髕的意思
“髕”字共有1個讀音:
[bìn]

漢字 | 髕 |
---|---|
讀音 |
|
注音 | ㄅㄧㄣˋ |
部首 | [骨] 骨字旁 |
筆畫 | 總筆畫:23 部外:14 |
異體字 | 臏 髕 ?? |
字形結構 | 左右結構 |
簡體字形 | 髕 |
統一編碼 | 基本區 U+9AD5 |
其它編碼 | 五筆:mepm 倉頡:bbjmc 鄭碼:lwkl 四角:73286 |
筆順編碼 | 25545251144512332511134 |
筆順筆畫 | 丨フフ丶フ丨フ一一丶丶フ一丨ノノ丨フ一一一ノ丶 |
筆順名稱 | 豎 橫折 橫折 點 橫撇/橫鉤 豎 橫折鉤 橫 橫 點 點 橫撇/橫鉤 橫 豎 撇 撇 豎 橫折 橫 橫 橫 撇 點 |
髕字的意思
同“髕”。
髕字的基本解釋
髕字的詳細解釋
髕字的辭典解釋
髕ㄅㄧㄣˋbìn名
髕骨,即膝蓋骨。《說文解字·骨部》:「髕,膝耑也。」《黃帝內經素問·卷一四·刺禁論》:「刺膝髕出液為跛。」
古代削去膝蓋骨的刑罰。《漢書·卷二三·刑法志》:「髕罰之屬五百,宮罰之屬三百,大辟之罰其屬二百。」
康熙字典解釋
髕【亥集上】【骨部】 康熙筆畫:24畫,部外筆畫:14畫
《唐韻》毗忍切《集韻》婢忍切,??同臏。《說文》厀耑也。《白虎通》髕,去膝蓋骨也。《史記·鄒陽傳》司馬喜髕腳於宋。《前漢·??法志》髕罰之屬五百。
說文解字解釋
說文解字
髕【卷四】【骨部】
厀耑也。從骨賓聲。毗忍切
說文解字注
(髕)厀耑也。厀、脛頭節也。釋骨云。葢膝之骨曰膝髕。大戴禮曰。人生朞而髕。髕不備則人不能行。古者五?臏、宮、劓、墨、死。臏者、髕之俗。去厀頭骨也。周改髕作跀。其字借作刖。??足也。漢之斬趾是也。髕者癈不能行。跀者尚可箸踴而行。踴者、跀足者之屨。莊子。兀者叔山無趾。踵見仲尼。崔譔云。無趾故以踵行。是則跀輕於髕也。古文尚書呂?說夏?作剕。周本紀、漢?法志、周禮司?注引尚書大傳皆作髕。周禮注云。周改臏作刖。而公羊疏引鄭駁異義云。臯陶改臏爲剕。呂?有剕。周改剕爲刖。與周禮注不合。足部云。?、跀也。?卽剕字。許謂?卽跀矣。鄭析?跀爲二。不知其制何以分別。竊謂周禮注爲長。駁異義則未定之論。許說亦非是也。剕惟見於呂?。他經傳無言?、言剕者。葢?者髕之一名。故周禮說周制作刖。呂?說夏制。則今文尚書作臏。古文尚書作剕。實一事也。周改髕爲跀、卽改?爲跀也。許釋?爲跀。非。鄭云臯陶改髕爲?。亦非也。髕作?、如禹貢蠙作玭、商書紂作受。音轉字異。非有他也。從骨。賔聲。毗忍切。十二部。
髕字組詞
* 網站為您提供髕字的拼音和意思解釋,以及漢字的字形結構、編碼、部首、筆順、組詞、造句和相關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