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麗的讀音 高麗的意思
高麗 (朝鮮半島歷史政權)高麗(918年-1392年),又稱高麗王朝、王氏高麗,是朝鮮半島古代國家之一。公元918年,泰封君主弓裔部下起事,擁立王建為王,935年合并新羅,936年滅后百濟,實現了“三韓一統”。高麗都城為開京(今朝鮮開城)。國土大體上相當于今天朝鮮半島中南部,11世紀中葉后以千里長城與遼、金為界。西北在12世紀的高麗睿宗時期達到鴨綠江沿岸,東北在高麗末年的恭愍王時期擴張到甲州(今朝鮮甲山郡)、吉州(今朝鮮吉州郡)一線。 高麗歷經34代君主,共475年,對外先后向后唐、后晉、后漢、后周、北宋、契丹(遼朝)、金朝、蒙古(元朝)、明朝等大陸國家稱臣,并曾與契丹、女真、蒙古等北方民族爆發戰爭。1392年,李成桂廢黜恭讓王自立,建立了朝鮮王朝。 佛教是高麗的國教,高麗大藏經是世界瑰寶之一。阿拉伯商人將高麗的名稱傳播到歐洲世界,是今天Korea(Corea)單詞的原型。高麗是繼統一新羅之后成為朝鮮半島歷史上又一統一的國家,“高麗人”也成為全球朝鮮民族的別稱。 (概述圖為網友“金樓白象”繪制,供參考)
- 高
- 麗
“高麗”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gāo lí]
- 漢字注音:
- ㄍㄠ ㄌㄧˊ
- 簡繁字形:
- 高麗
- 是否常用:
- 是
“高麗”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高麗 Gāolì
[Koryo] 朝鮮歷史上的王朝(公元 918—1392)。我國習慣上多沿用來指稱朝鮮或關于朝鮮的事物
過了高麗界,海水竟似湖光,藍極綠極,凝成一片。—— 冰心《寄小讀者》
辭典解釋
高麗 gāo lí ㄍㄠ ㄌㄧˊ 國名。在今朝鮮半島。隋唐時稱為「高麗」。
也稱為「句驪」、「朝鮮」。
高麗 gāo lì ㄍㄠ ㄌㄧˋ 高美華麗。
《戰國策.宋衛策》:「始君之所行于世者,食高麗也。」
《南史.卷一九.謝方明傳》:「以為雪賦,以高麗見奇。」
網絡解釋
高麗 (朝鮮半島歷史政權)
高麗(918年-1392年),又稱高麗王朝、王氏高麗,是朝鮮半島古代國家之一。公元918年,泰封君主弓裔部下起事,擁立王建為王,935年合并新羅,936年滅后百濟,實現了“三韓一統”。高麗都城為開京(今朝鮮開城)。國土大體上相當于今天朝鮮半島中南部,11世紀中葉后以千里長城與遼、金為界。西北在12世紀的高麗睿宗時期達到鴨綠江沿岸,東北在高麗末年的恭愍王時期擴張到甲州(今朝鮮甲山郡)、吉州(今朝鮮吉州郡)一線。
高麗歷經34代君主,共475年,對外先后向后唐、后晉、后漢、后周、北宋、契丹(遼朝)、金朝、蒙古(元朝)、明朝等大陸國家稱臣,并曾與契丹、女真、蒙古等北方民族爆發戰爭。1392年,李成桂廢黜恭讓王自立,建立了朝鮮王朝。
佛教是高麗的國教,高麗大藏經是世界瑰寶之一。阿拉伯商人將高麗的名稱傳播到歐洲世界,是今天Korea(Corea)單詞的原型。高麗是繼統一新羅之后成為朝鮮半島歷史上又一統一的國家,“高麗人”也成為全球朝鮮民族的別稱。
(概述圖為網友“金樓白象”繪制,供參考)
“高麗”的單字解釋
【高】:1.從下向上距離大;離地面遠(跟“低”相對,2.同):高樓大廈。這里地勢很高。3.高度:那棵樹有五米高。書桌高八十厘米。4.三角形、平行四邊形等從底部到頂部(頂點或平行線)的垂直距離。5.在一般標準或平均程度之上的:高速度。體溫高。見解比別人高。6.等級在上的:高等。高年級。哥哥比我高一班。7.敬辭,稱別人的事物:高見。高論。8.酸根或化合物中比標準酸根多含一個氧原子的:高錳酸鉀。9.姓。
【麗】:[lì]1.好看;美麗:壯麗。秀麗。風和日麗。2.姓。3.附著:附麗。[lí]1.麗水(Líshuǐ),地名,在浙江。2.見〖高麗〗。
“高麗”的相關詞語
“高麗”造句
若與高麗抗禮,則四夷何以瞻仰?
大家好好的都是人,卻要強分為契丹、大宋、女真、高麗?你到我境內來打草谷,我到你境內去殺人放火?你罵我遼狗?我罵你宋豬?
高麗王似乎也做過了火,為什么一來總是那樣斬盡殺絕?
高麗時期盛行佛教式的葬禮和祭禮,沒有太強的重男輕女思想,女性在家庭中占有較高的地位。
高麗參如何在美國生長和收割?
莫理:像梨子、水蜜桃跟高麗菜嗎?
北宋后期奉使高麗的大型遠洋船隊開辟“放洋”航線,一個基本條件就是建造采用水密隔艙技術的大型海船,保障航海安全。
她已經用高麗菜創造藝術五年了。
各位舞迷,朝鮮開城高麗人參酒、朝鮮開城城門牌高麗人參等都是體力過勞后之不錯的滋補藥品。
莫理:像梨子、水蜜桃跟高麗菜嗎?聽起來很棒。
* 高麗的讀音是:gāo lí,高麗的意思:高麗 (朝鮮半島歷史政權)高麗(918年-1392年),又稱高麗王朝、王氏高麗,是朝鮮半島古代國家之一。公元918年,泰封君主弓裔部下起事,擁立王建為王,935年合并新羅,936年滅后百濟,實現了“三韓一統”。高麗都城為開京(今朝鮮開城)。國土大體上相當于今天朝鮮半島中南部,11世紀中葉后以千里長城與遼、金為界。西北在12世紀的高麗睿宗時期達到鴨綠江沿岸,東北在高麗末年的恭愍王時期擴張到甲州(今朝鮮甲山郡)、吉州(今朝鮮吉州郡)一線。 高麗歷經34代君主,共475年,對外先后向后唐、后晉、后漢、后周、北宋、契丹(遼朝)、金朝、蒙古(元朝)、明朝等大陸國家稱臣,并曾與契丹、女真、蒙古等北方民族爆發戰爭。1392年,李成桂廢黜恭讓王自立,建立了朝鮮王朝。 佛教是高麗的國教,高麗大藏經是世界瑰寶之一。阿拉伯商人將高麗的名稱傳播到歐洲世界,是今天Korea(Corea)單詞的原型。高麗是繼統一新羅之后成為朝鮮半島歷史上又一統一的國家,“高麗人”也成為全球朝鮮民族的別稱。 (概述圖為網友“金樓白象”繪制,供參考)
基本解釋
高麗 Gāolì
[Koryo] 朝鮮歷史上的王朝(公元 918—1392)。我國習慣上多沿用來指稱朝鮮或關于朝鮮的事物
過了高麗界,海水竟似湖光,藍極綠極,凝成一片。—— 冰心《寄小讀者》
辭典解釋
高麗 gāo lí ㄍㄠ ㄌㄧˊ國名。在今朝鮮半島。隋唐時稱為「高麗」。
也稱為「句驪」、「朝鮮」。
高美華麗。
《戰國策.宋衛策》:「始君之所行于世者,食高麗也。」
《南史.卷一九.謝方明傳》:「以為雪賦,以高麗見奇。」
高麗 (朝鮮半島歷史政權)
高麗(918年-1392年),又稱高麗王朝、王氏高麗,是朝鮮半島古代國家之一。公元918年,泰封君主弓裔部下起事,擁立王建為王,935年合并新羅,936年滅后百濟,實現了“三韓一統”。高麗都城為開京(今朝鮮開城)。國土大體上相當于今天朝鮮半島中南部,11世紀中葉后以千里長城與遼、金為界。西北在12世紀的高麗睿宗時期達到鴨綠江沿岸,東北在高麗末年的恭愍王時期擴張到甲州(今朝鮮甲山郡)、吉州(今朝鮮吉州郡)一線。高麗歷經34代君主,共475年,對外先后向后唐、后晉、后漢、后周、北宋、契丹(遼朝)、金朝、蒙古(元朝)、明朝等大陸國家稱臣,并曾與契丹、女真、蒙古等北方民族爆發戰爭。1392年,李成桂廢黜恭讓王自立,建立了朝鮮王朝。
佛教是高麗的國教,高麗大藏經是世界瑰寶之一。阿拉伯商人將高麗的名稱傳播到歐洲世界,是今天Korea(Corea)單詞的原型。高麗是繼統一新羅之后成為朝鮮半島歷史上又一統一的國家,“高麗人”也成為全球朝鮮民族的別稱。
(概述圖為網友“金樓白象”繪制,供參考)

【高】:1.從下向上距離大;離地面遠(跟“低”相對,2.同):高樓大廈。這里地勢很高。3.高度:那棵樹有五米高。書桌高八十厘米。4.三角形、平行四邊形等從底部到頂部(頂點或平行線)的垂直距離。5.在一般標準或平均程度之上的:高速度。體溫高。見解比別人高。6.等級在上的:高等。高年級。哥哥比我高一班。7.敬辭,稱別人的事物:高見。高論。8.酸根或化合物中比標準酸根多含一個氧原子的:高錳酸鉀。9.姓。
【麗】:[lì]1.好看;美麗:壯麗。秀麗。風和日麗。2.姓。3.附著:附麗。[lí]1.麗水(Líshuǐ),地名,在浙江。2.見〖高麗〗。
若與高麗抗禮,則四夷何以瞻仰?
大家好好的都是人,卻要強分為契丹、大宋、女真、高麗?你到我境內來打草谷,我到你境內去殺人放火?你罵我遼狗?我罵你宋豬?
高麗王似乎也做過了火,為什么一來總是那樣斬盡殺絕?
高麗時期盛行佛教式的葬禮和祭禮,沒有太強的重男輕女思想,女性在家庭中占有較高的地位。
高麗參如何在美國生長和收割?
莫理:像梨子、水蜜桃跟高麗菜嗎?
北宋后期奉使高麗的大型遠洋船隊開辟“放洋”航線,一個基本條件就是建造采用水密隔艙技術的大型海船,保障航海安全。
她已經用高麗菜創造藝術五年了。
各位舞迷,朝鮮開城高麗人參酒、朝鮮開城城門牌高麗人參等都是體力過勞后之不錯的滋補藥品。
莫理:像梨子、水蜜桃跟高麗菜嗎?聽起來很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