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鶚的讀音 高鶚的意思
高鶚 高鶚(1758年—約1815年),字云士,號秋甫,別號蘭墅、行一、紅樓外史。中國古典小說《紅樓夢》出版史、傳播史上首個刻印本、全璧本——程高本的兩位主要編輯者、整理者、出版者之一,清代漢軍鑲黃旗內務府人,遼寧鐵嶺人,自署鐵嶺高鶚、奉天高鶚,其先世清初即寓居北京。 高鶚于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中舉,乾隆六十年(1795年)進士及第,歷官內閣中書、漢軍中書、內閣典籍、內閣侍讀、江南道監察御史、刑科給事中等職。有《月小山房遺稿》《硯香詞·簏存草》等作品傳世。 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至五十七年(1792年),高鶚應友人程偉元之邀協助編輯、整理、出版《紅樓夢》程甲本、程乙本。自胡適作考證,紅學界長期認為《紅樓夢》后四十回系高鶚續成。進入21世紀,這一說法遭到越來越強烈的批判。2007年始,人民文學出版社新版全本《紅樓夢》停止使用“高鶚著”“高鶚續”等字樣,更新為“無名氏續,程偉元、高鶚整理”,標志著“高鶚續書說”發生動搖。紅學家俞平伯臨終遺言:“程偉元、高鶚是保全《紅樓夢》的,有功!”中國紅學會會長張慶善指出:“高鶚不應該是《紅樓夢》續作者,他應該是《紅樓夢》最后出版的整理者……《紅樓夢》能夠流傳,高鶚是第一功臣。”
- 高
- 鶚
“高鶚”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gāo è]
- 漢字注音:
- ㄍㄠ ㄜˋ
- 簡繁字形:
- 高鶚
- 是否常用:
- 否
“高鶚”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約1738-約1815)清代文學家。字蘭墅,號紅樓外史,祖籍鐵嶺(今屬遼寧),漢軍鑲黃旗人。乾隆年間進士,官至刑科給事中。一般認為一百二十回本《紅樓夢》的后四十回是他所續,也有人認為是他與程偉元共同續寫。有《蘭墅詩抄》、《月小山房遺稿》等。
網絡解釋
高鶚
高鶚(1758年—約1815年),字云士,號秋甫,別號蘭墅、行一、紅樓外史。中國古典小說《紅樓夢》出版史、傳播史上首個刻印本、全璧本——程高本的兩位主要編輯者、整理者、出版者之一,清代漢軍鑲黃旗內務府人,遼寧鐵嶺人,自署鐵嶺高鶚、奉天高鶚,其先世清初即寓居北京。
高鶚于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中舉,乾隆六十年(1795年)進士及第,歷官內閣中書、漢軍中書、內閣典籍、內閣侍讀、江南道監察御史、刑科給事中等職。有《月小山房遺稿》《硯香詞·簏存草》等作品傳世。
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至五十七年(1792年),高鶚應友人程偉元之邀協助編輯、整理、出版《紅樓夢》程甲本、程乙本。自胡適作考證,紅學界長期認為《紅樓夢》后四十回系高鶚續成。進入21世紀,這一說法遭到越來越強烈的批判。2007年始,人民文學出版社新版全本《紅樓夢》停止使用“高鶚著”“高鶚續”等字樣,更新為“無名氏續,程偉元、高鶚整理”,標志著“高鶚續書說”發生動搖。紅學家俞平伯臨終遺言:“程偉元、高鶚是保全《紅樓夢》的,有功!”中國紅學會會長張慶善指出:“高鶚不應該是《紅樓夢》續作者,他應該是《紅樓夢》最后出版的整理者……《紅樓夢》能夠流傳,高鶚是第一功臣。”
“高鶚”的單字解釋
【高】:1.從下向上距離大;離地面遠(跟“低”相對,2.同):高樓大廈。這里地勢很高。3.高度:那棵樹有五米高。書桌高八十厘米。4.三角形、平行四邊形等從底部到頂部(頂點或平行線)的垂直距離。5.在一般標準或平均程度之上的:高速度。體溫高。見解比別人高。6.等級在上的:高等。高年級。哥哥比我高一班。7.敬辭,稱別人的事物:高見。高論。8.酸根或化合物中比標準酸根多含一個氧原子的:高錳酸鉀。9.姓。
【鶚】:鳥,背部褐色,頭、頸和腹部白色。性兇猛。在樹上或巖石上筑巢,常在水面上飛翔,吃魚類。通稱魚鷹。
“高鶚”的相關詞語
燕鵲豈知鵰鶚志
霜鶚
鵔鶚
鵬鶚
鵰鶚
不如一鶚
魚瞵鶚睨
鷙鶚
鷙鳥絫百,不如一鶚
鷙鳥累百,不如一鶚
鷹鶚
鷹瞵鶚視
一鶚
一鶚書
燕雀豈知鵰鶚志
燕雀豈知雕鶚志
燕鵲豈知雕鶚志
榮膺鶚薦
禰鶚
鵕鶚
* 高鶚的讀音是:gāo è,高鶚的意思:高鶚 高鶚(1758年—約1815年),字云士,號秋甫,別號蘭墅、行一、紅樓外史。中國古典小說《紅樓夢》出版史、傳播史上首個刻印本、全璧本——程高本的兩位主要編輯者、整理者、出版者之一,清代漢軍鑲黃旗內務府人,遼寧鐵嶺人,自署鐵嶺高鶚、奉天高鶚,其先世清初即寓居北京。 高鶚于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中舉,乾隆六十年(1795年)進士及第,歷官內閣中書、漢軍中書、內閣典籍、內閣侍讀、江南道監察御史、刑科給事中等職。有《月小山房遺稿》《硯香詞·簏存草》等作品傳世。 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至五十七年(1792年),高鶚應友人程偉元之邀協助編輯、整理、出版《紅樓夢》程甲本、程乙本。自胡適作考證,紅學界長期認為《紅樓夢》后四十回系高鶚續成。進入21世紀,這一說法遭到越來越強烈的批判。2007年始,人民文學出版社新版全本《紅樓夢》停止使用“高鶚著”“高鶚續”等字樣,更新為“無名氏續,程偉元、高鶚整理”,標志著“高鶚續書說”發生動搖。紅學家俞平伯臨終遺言:“程偉元、高鶚是保全《紅樓夢》的,有功!”中國紅學會會長張慶善指出:“高鶚不應該是《紅樓夢》續作者,他應該是《紅樓夢》最后出版的整理者……《紅樓夢》能夠流傳,高鶚是第一功臣。”
基本解釋
(約1738-約1815)清代文學家。字蘭墅,號紅樓外史,祖籍鐵嶺(今屬遼寧),漢軍鑲黃旗人。乾隆年間進士,官至刑科給事中。一般認為一百二十回本《紅樓夢》的后四十回是他所續,也有人認為是他與程偉元共同續寫。有《蘭墅詩抄》、《月小山房遺稿》等。高鶚
高鶚(1758年—約1815年),字云士,號秋甫,別號蘭墅、行一、紅樓外史。中國古典小說《紅樓夢》出版史、傳播史上首個刻印本、全璧本——程高本的兩位主要編輯者、整理者、出版者之一,清代漢軍鑲黃旗內務府人,遼寧鐵嶺人,自署鐵嶺高鶚、奉天高鶚,其先世清初即寓居北京。高鶚于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中舉,乾隆六十年(1795年)進士及第,歷官內閣中書、漢軍中書、內閣典籍、內閣侍讀、江南道監察御史、刑科給事中等職。有《月小山房遺稿》《硯香詞·簏存草》等作品傳世。
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至五十七年(1792年),高鶚應友人程偉元之邀協助編輯、整理、出版《紅樓夢》程甲本、程乙本。自胡適作考證,紅學界長期認為《紅樓夢》后四十回系高鶚續成。進入21世紀,這一說法遭到越來越強烈的批判。2007年始,人民文學出版社新版全本《紅樓夢》停止使用“高鶚著”“高鶚續”等字樣,更新為“無名氏續,程偉元、高鶚整理”,標志著“高鶚續書說”發生動搖。紅學家俞平伯臨終遺言:“程偉元、高鶚是保全《紅樓夢》的,有功!”中國紅學會會長張慶善指出:“高鶚不應該是《紅樓夢》續作者,他應該是《紅樓夢》最后出版的整理者……《紅樓夢》能夠流傳,高鶚是第一功臣。”
【高】:1.從下向上距離大;離地面遠(跟“低”相對,2.同):高樓大廈。這里地勢很高。3.高度:那棵樹有五米高。書桌高八十厘米。4.三角形、平行四邊形等從底部到頂部(頂點或平行線)的垂直距離。5.在一般標準或平均程度之上的:高速度。體溫高。見解比別人高。6.等級在上的:高等。高年級。哥哥比我高一班。7.敬辭,稱別人的事物:高見。高論。8.酸根或化合物中比標準酸根多含一個氧原子的:高錳酸鉀。9.姓。
【鶚】:鳥,背部褐色,頭、頸和腹部白色。性兇猛。在樹上或巖石上筑巢,常在水面上飛翔,吃魚類。通稱魚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