鯈怎么讀 鯈的意思
“鯈”字共有1個讀音:
[tiáo]

漢字 | 鯈 |
---|---|
讀音 |
|
注音 | ㄊㄧㄠˊ |
部首 | [魚] 魚字旁 |
筆畫 | 總筆畫:17 部外:6 |
異體字 | ? 儵 鮋 |
字形結構 | 左右結構 |
統一編碼 | 基本區 U+9BC8 |
其它編碼 | 五筆:whto 倉頡:xolof 鄭碼:nirr 四角:27236 |
筆順編碼 | 32235435251214444 |
筆順筆畫 | ノ丨丨ノフ丶ノフ丨フ一丨一丶丶丶丶 |
筆順名稱 | 撇 豎 豎 撇 橫撇/橫鉤 捺 撇 橫撇/橫鉤 豎 橫折 橫 豎 橫 點 點 點 點 |
鯈字的意思
古同“鰷”。
鯈字的基本解釋
鯈字的詳細解釋
鯈字的辭典解釋
鯈ㄔㄡˊchóu 名
動物名。即白鰷。脊椎動物亞門硬骨魚綱條鰭亞綱。產于淡水,身體狹長,背淡黑色,腹白,鱗細。清·徐珂《清稗類鈔·動物類·白鰷》:「白鰷即鯈魚」。也稱為「鰷魚」。
鯈ㄧㄡˊ?yóu(一)?之又音。
康熙字典解釋
鯈【亥集中】【魚部】 康熙筆畫:18畫,部外筆畫:7畫
《唐韻》以周切《集韻》夷周切,??音由。《說文》魚名。《集韻》與鮋同。《莊子·秋水篇》鯈魚出游。《音義》卽白鯈魚也。《淮南子·覽冥訓》不得其道者,若觀鯈魚。《註》鯈魚,小魚。《正字通》俗呼參條魚,長而小,時浮水面,性好遊,故名。
又《山海經》帶山彭水西流至芘湖,其中多鯈魚,其狀如雞赤尾,三尾六足四目,其音如鵲。○按與《莊子》《淮南子》別是一種。
又地名。《左傳·文十七年》將悉敝賦以待于鯈。《註》鯈,晉鄭之境。
又人名。《左傳》晉公子伯鯈,後漢劉鯈。
又《廣韻》直由切《集韻》《韻會》??留切《正韻》除留切,??音儔。義同。
又《集韻》《正韻》??田聊切,音迢。本作鰷。詳鰷字註。
說文解字解釋
說文解字
鯈【卷十一】【魚部】
魚名。從魚攸聲。直由切
說文解字注
(鯈)鯈魚也。周頌箋云。鰷、白鰷也。爾雅。鮂、黑鰦。郭云。卽白鯈魚。江東呼爲鮂。莊子。鯈魚出游從容。按白鯈卽今白鯈條。山海經北山篇。彭水鯈魚。其狀如雞而赤毛。三尾、六足、四首。其音如鵲。此異物非常有者也。晉水鮆魚。其狀如鯈。鯈者、白鯈魚也。玉篇合二物爲一。疏矣。從魚。攸聲。其字亦作?。亦作鮋。俗作鰷。其音舊直由切。大徐同。在三部。今音迢。
鯈字組詞
* 網站為您提供鯈字的拼音和意思解釋,以及漢字的字形結構、編碼、部首、筆順、組詞、造句和相關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