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臚寺的讀音 鴻臚寺的意思
鴻臚寺 鴻臚寺,官署名。秦曰典客,漢改為大行令,武帝時又改名大鴻臚。鴻臚,本為大聲傳贊,引導儀節之意。大鴻臚主外賓之事。至北齊,置鴻臚寺,后代沿置。南宋、金、元不設,明清復置,主官為鴻臚寺卿。主要掌朝會儀節等。清末廢。《漢書。百官公卿表上》:“典客,秦官,掌諸歸義蠻夷,有丞。景帝中六年更名大行令,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大鴻臚。屬官有行人、譯官、別火三令丞及郡邸長丞。”《后漢書。百官志二》:“大鴻臚,卿一人,中二千石。丞一人,比千石。”
- 鴻
- 臚
- 寺
“鴻臚寺”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hóng lú sì]
- 漢字注音:
- ㄏㄨㄥˊ ㄌㄨˊ ㄙˋ
- 簡繁字形:
- 鴻臚寺
- 是否常用:
- 否
“鴻臚寺”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官署名。辭典解釋
鴻臚寺 hóng lú sì ㄏㄨㄥˊ ㄌㄨˊ ㄙˋ 古代掌朝貢慶吊典儀的官署。
《儒林外史.第三五回》:「過了奉天門,進到奉天殿,里面一片天樂之聲,隱隱聽見鴻臚寺唱:『排班。』」
網絡解釋
鴻臚寺
鴻臚寺,官署名。秦曰典客,漢改為大行令,武帝時又改名大鴻臚。鴻臚,本為大聲傳贊,引導儀節之意。大鴻臚主外賓之事。至北齊,置鴻臚寺,后代沿置。南宋、金、元不設,明清復置,主官為鴻臚寺卿。主要掌朝會儀節等。清末廢。《漢書。百官公卿表上》:“典客,秦官,掌諸歸義蠻夷,有丞。景帝中六年更名大行令,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大鴻臚。屬官有行人、譯官、別火三令丞及郡邸長丞。”《后漢書。百官志二》:“大鴻臚,卿一人,中二千石。丞一人,比千石。”
“鴻臚寺”的單字解釋
“鴻臚寺”的相關詞語
* 鴻臚寺的讀音是:hóng lú sì,鴻臚寺的意思:鴻臚寺 鴻臚寺,官署名。秦曰典客,漢改為大行令,武帝時又改名大鴻臚。鴻臚,本為大聲傳贊,引導儀節之意。大鴻臚主外賓之事。至北齊,置鴻臚寺,后代沿置。南宋、金、元不設,明清復置,主官為鴻臚寺卿。主要掌朝會儀節等。清末廢。《漢書。百官公卿表上》:“典客,秦官,掌諸歸義蠻夷,有丞。景帝中六年更名大行令,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大鴻臚。屬官有行人、譯官、別火三令丞及郡邸長丞。”《后漢書。百官志二》:“大鴻臚,卿一人,中二千石。丞一人,比千石。”
基本解釋
官署名。辭典解釋
鴻臚寺 hóng lú sì ㄏㄨㄥˊ ㄌㄨˊ ㄙˋ古代掌朝貢慶吊典儀的官署。
《儒林外史.第三五回》:「過了奉天門,進到奉天殿,里面一片天樂之聲,隱隱聽見鴻臚寺唱:『排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