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鹿藿的讀音 鹿藿的意思

    鹿藿 鹿藿,中藥名。為豆科植物鹿藿(Rhynchosia volubilis Lour.)的莖葉。5~6月采收,鮮用或曬干,貯干燥處。生于海拔400~1200m的山坡雜草中或附攀樹上,分布于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臺灣、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等地。味苦、酸,性平,歸胃、脾、肝經,具有祛風除濕、活血、解毒、消積散結、消腫止痛、舒筋活絡的功效,常用于風濕痹痛、頭痛、牙痛、腰脊疼痛、瘀血腹痛、產褥熱、瘰疬、癰腫瘡毒、跌打損傷、燙火傷、小兒疳積、頸淋巴結結核、風濕關節炎、腰肌勞損、蛇咬傷、血吸蟲、女子腰腹痛。
    • 鹿
    • huò

    “鹿藿”的讀音

    拼音讀音
    [lù huò]
    漢字注音:
    ㄌㄨˋ ㄏㄨㄛˋ
    簡繁字形:
    是否常用:

    “鹿藿”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葛的別名。可入藥。

    辭典解釋

    鹿藿  lù huò  ㄌㄨˋ ㄏㄨㄛˋ  

    植物名。豆科鹿藿屬,多年生蔓性草本。莖與葉被褐色毛,葉互生,三出復葉。夏秋開黃色或淡紫色蝶形花。莢果紅熟時,內藏二枚黑色球形的種子。分布于我國中、南部及日本、印度、越南。自生于山野及田澤間。
    也稱為「餓馬黃」。

    網絡解釋

    鹿藿

    鹿藿,中藥名。為豆科植物鹿藿(Rhynchosia volubilis Lour.)的莖葉。5~6月采收,鮮用或曬干,貯干燥處。生于海拔400~1200m的山坡雜草中或附攀樹上,分布于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臺灣、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等地。味苦、酸,性平,歸胃、脾、肝經,具有祛風除濕、活血、解毒、消積散結、消腫止痛、舒筋活絡的功效,常用于風濕痹痛、頭痛、牙痛、腰脊疼痛、瘀血腹痛、產褥熱、瘰疬、癰腫瘡毒、跌打損傷、燙火傷、小兒疳積、頸淋巴結結核、風濕關節炎、腰肌勞損、蛇咬傷、血吸蟲、女子腰腹痛。

    “鹿藿”的單字解釋

    鹿】:1.哺乳動物,反芻類,種類很多,四肢細長,尾巴短,一般雄的頭上有角,個別種類雌的也有角,毛多為褐色,有的有花斑或條紋,聽覺和嗅覺都很靈敏。有梅花鹿、馬鹿等。2.(Lù)姓。
    】:豆類作物的葉子。

    “鹿藿”的相關詞語

    * 鹿藿的讀音是:lù huò,鹿藿的意思:鹿藿 鹿藿,中藥名。為豆科植物鹿藿(Rhynchosia volubilis Lour.)的莖葉。5~6月采收,鮮用或曬干,貯干燥處。生于海拔400~1200m的山坡雜草中或附攀樹上,分布于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臺灣、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等地。味苦、酸,性平,歸胃、脾、肝經,具有祛風除濕、活血、解毒、消積散結、消腫止痛、舒筋活絡的功效,常用于風濕痹痛、頭痛、牙痛、腰脊疼痛、瘀血腹痛、產褥熱、瘰疬、癰腫瘡毒、跌打損傷、燙火傷、小兒疳積、頸淋巴結結核、風濕關節炎、腰肌勞損、蛇咬傷、血吸蟲、女子腰腹痛。
  •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蜜桃麻豆www久久国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