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皮皴的讀音 麻皮皴的意思
麻皮皴 má pí cūn 麻皮皴 狀如麻皮的皴筆。畫山石法之一。 元 湯垕 《古今畫鑒·唐畫》:“ 董元 ( 董源 )山水有二種:一樣水墨礬頭,疏林遠樹,平遠幽深,山石作麻皮皴;一樣著色,皴文甚少,用色穠古。”
- 麻
- 皮
- 皴
“麻皮皴”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má pí cūn]
- 漢字注音:
- ㄇㄚˊ ㄆㄧˊ ㄘㄨㄣ
- 簡繁字形:
- 是否常用:
- 否
“麻皮皴”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狀如麻皮的皴筆。畫山石法之一。
網絡解釋
麻皮皴
má pí cūn
ㄇㄚˊ ㄆㄧˊ ㄘㄨㄣ
麻皮皴
狀如麻皮的皴筆。畫山石法之一。 元 湯垕 《古今畫鑒·唐畫》:“ 董元 ( 董源 )山水有二種:一樣水墨礬頭,疏林遠樹,平遠幽深,山石作麻皮皴;一樣著色,皴文甚少,用色穠古。”
“麻皮皴”的單字解釋
【麻】:1.草本植物,種類很多,有“大麻”、“苧麻”、“苘麻”、“亞麻”等。莖皮纖維通常亦稱“麻”,可制繩索、織布:麻布。麻衣。麻袋。麻繩。麻紡。2.指“芝麻”:麻醬。麻油。3.像腿、臂被壓后的那種不舒服的感覺:腳麻了。4.感覺不靈,或喪失感覺,引申為思想不敏銳:麻痹。麻醉。麻木不仁。5.面部痘瘢,引申指物體表面粗糙:麻子。6.帶細碎斑點的:麻雀。麻蠅。7.喻紛亂:麻亂。麻沸。8.姓。
【皮】:1.人或生物體表面的一層組織:牛皮。蕎麥皮。碰掉了一塊皮。2.皮子:皮箱。皮鞋。皮襖。3.包在或圍在外面的一層東西:包袱皮兒。新書最好包上皮兒。4.(皮兒)表面:地皮。水皮兒。5.(皮兒)某些薄片狀的東西:鉛皮。豆腐皮兒。6.有韌性的:皮糖。7.酥脆的東西受潮后變韌:花生放皮了,吃起來不香了。8.頑皮:調皮。這孩子真皮。9.由于受申斥或責罰次數過多而感覺無所謂:老挨說,他早就皮了。10.姓。
【皴】:1.(皮膚)因受凍而裂開:手皴了。2.皮膚上積存的泥垢:一脖子皴。3.國畫畫山石時,勾出輪廓后,為了顯示山石的紋理和陰陽面,再用淡干墨側筆而畫,叫做皴。
“麻皮皴”的相關詞語
* 麻皮皴的讀音是:má pí cūn,麻皮皴的意思:麻皮皴 má pí cūn 麻皮皴 狀如麻皮的皴筆。畫山石法之一。 元 湯垕 《古今畫鑒·唐畫》:“ 董元 ( 董源 )山水有二種:一樣水墨礬頭,疏林遠樹,平遠幽深,山石作麻皮皴;一樣著色,皴文甚少,用色穠古。”
基本解釋
狀如麻皮的皴筆。畫山石法之一。麻皮皴
má pí cūnㄇㄚˊ ㄆㄧˊ ㄘㄨㄣ
麻皮皴
狀如麻皮的皴筆。畫山石法之一。 元 湯垕 《古今畫鑒·唐畫》:“ 董元 ( 董源 )山水有二種:一樣水墨礬頭,疏林遠樹,平遠幽深,山石作麻皮皴;一樣著色,皴文甚少,用色穠古。”
【麻】:1.草本植物,種類很多,有“大麻”、“苧麻”、“苘麻”、“亞麻”等。莖皮纖維通常亦稱“麻”,可制繩索、織布:麻布。麻衣。麻袋。麻繩。麻紡。2.指“芝麻”:麻醬。麻油。3.像腿、臂被壓后的那種不舒服的感覺:腳麻了。4.感覺不靈,或喪失感覺,引申為思想不敏銳:麻痹。麻醉。麻木不仁。5.面部痘瘢,引申指物體表面粗糙:麻子。6.帶細碎斑點的:麻雀。麻蠅。7.喻紛亂:麻亂。麻沸。8.姓。
【皮】:1.人或生物體表面的一層組織:牛皮。蕎麥皮。碰掉了一塊皮。2.皮子:皮箱。皮鞋。皮襖。3.包在或圍在外面的一層東西:包袱皮兒。新書最好包上皮兒。4.(皮兒)表面:地皮。水皮兒。5.(皮兒)某些薄片狀的東西:鉛皮。豆腐皮兒。6.有韌性的:皮糖。7.酥脆的東西受潮后變韌:花生放皮了,吃起來不香了。8.頑皮:調皮。這孩子真皮。9.由于受申斥或責罰次數過多而感覺無所謂:老挨說,他早就皮了。10.姓。
【皴】:1.(皮膚)因受凍而裂開:手皴了。2.皮膚上積存的泥垢:一脖子皴。3.國畫畫山石時,勾出輪廓后,為了顯示山石的紋理和陰陽面,再用淡干墨側筆而畫,叫做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