鼉更的讀音 鼉更的意思
鼉更 tuó ɡènɡ 鼉更(鼉更) 指更鼓聲。因鼉夜鳴與更鼓相應,故名。亦指戰鼓聲。宋 韓駒《次韻王給事觀殿試唱名》:“我老倦隨宮漏水, 江 南 江 北聽鼉更。” 宋 陸游 《夏夜》詩:“六尺筇枝膝上橫,中庭岸幘聽鼉更。” 清 龔自珍 《阮尚書年譜第一序》:“厥后 蔡牽 往來 閩浙 ,公首薦 壯烈伯 李公 俾為統帥, 壯烈 成名, 牽 亦尋滅,鯨浪遂息,鼉更不驚。”參閱《埤雅·釋魚》。
- 鼉
- 更
“鼉更”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tuó gēng]
- 漢字注音:
- ㄊㄨㄛˊ ㄍㄥ
- 簡繁字形:
- 鼉更
- 是否常用:
- 否
“鼉更”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指更鼓聲。因鼉夜鳴與更鼓相應,故名。亦指戰鼓聲。 辭典解釋
鼉更 tuó gēng ㄊㄨㄛˊ ㄍㄥ 鼉善夜鳴,聲似擊鼓,相傳其次數和更鼓相應,故稱為「鼉更」。
宋.韓駒〈次韻王給事觀殿試唱名〉詩:「我老倦隨宮漏水,江南江北聽鼉更。」
網絡解釋
鼉更
tuó ɡènɡ
鼉更(鼉更)
指更鼓聲。因鼉夜鳴與更鼓相應,故名。亦指戰鼓聲。宋 韓駒《次韻王給事觀殿試唱名》:“我老倦隨宮漏水, 江 南 江 北聽鼉更。” 宋 陸游 《夏夜》詩:“六尺筇枝膝上橫,中庭岸幘聽鼉更。” 清 龔自珍 《阮尚書年譜第一序》:“厥后 蔡牽 往來 閩浙 ,公首薦 壯烈伯 李公 俾為統帥, 壯烈 成名, 牽 亦尋滅,鯨浪遂息,鼉更不驚。”參閱《埤雅·釋魚》。
“鼉更”的單字解釋
【鼉】:揚子鱷。
【更】:[gēng]1.改變;改換:更改。更換。2.經歷:少(shào)不更事(年紀輕,沒有經歷過什么事)。3.舊時夜間計時的單位。一夜分為五更,每更約兩小時:三更半夜。[gèng]1.副詞。2.更加;越發:更好地為人民服務。3.再:更上一層樓。
“鼉更”的相關詞語
* 鼉更的讀音是:tuó gēng,鼉更的意思:鼉更 tuó ɡènɡ 鼉更(鼉更) 指更鼓聲。因鼉夜鳴與更鼓相應,故名。亦指戰鼓聲。宋 韓駒《次韻王給事觀殿試唱名》:“我老倦隨宮漏水, 江 南 江 北聽鼉更。” 宋 陸游 《夏夜》詩:“六尺筇枝膝上橫,中庭岸幘聽鼉更。” 清 龔自珍 《阮尚書年譜第一序》:“厥后 蔡牽 往來 閩浙 ,公首薦 壯烈伯 李公 俾為統帥, 壯烈 成名, 牽 亦尋滅,鯨浪遂息,鼉更不驚。”參閱《埤雅·釋魚》。
基本解釋
指更鼓聲。因鼉夜鳴與更鼓相應,故名。亦指戰鼓聲。辭典解釋
鼉更 tuó gēng ㄊㄨㄛˊ ㄍㄥ鼉善夜鳴,聲似擊鼓,相傳其次數和更鼓相應,故稱為「鼉更」。
宋.韓駒〈次韻王給事觀殿試唱名〉詩:「我老倦隨宮漏水,江南江北聽鼉更。」
鼉更
tuó ɡènɡ鼉更(鼉更)
指更鼓聲。因鼉夜鳴與更鼓相應,故名。亦指戰鼓聲。宋 韓駒《次韻王給事觀殿試唱名》:“我老倦隨宮漏水, 江 南 江 北聽鼉更。” 宋 陸游 《夏夜》詩:“六尺筇枝膝上橫,中庭岸幘聽鼉更。” 清 龔自珍 《阮尚書年譜第一序》:“厥后 蔡牽 往來 閩浙 ,公首薦 壯烈伯 李公 俾為統帥, 壯烈 成名, 牽 亦尋滅,鯨浪遂息,鼉更不驚。”參閱《埤雅·釋魚》。
【鼉】:揚子鱷。
【更】:[gēng]1.改變;改換:更改。更換。2.經歷:少(shào)不更事(年紀輕,沒有經歷過什么事)。3.舊時夜間計時的單位。一夜分為五更,每更約兩小時:三更半夜。[gèng]1.副詞。2.更加;越發:更好地為人民服務。3.再:更上一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