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膜炎的讀音 鼓膜炎的意思
鼓膜炎 大庖性鼓膜炎或稱出血性大皰性鼓膜炎是伴隨感冒或流感的病毒性炎癥,好發于兒童和青年人,主要表現為鼓膜及其鄰近外耳道皮膚出現充滿血清或血液皰疹,耳內劇痛。 圖 1.上感或流感流行時突發耳悶脹感、耳內劇痛,聽力輕度下降。 2.外耳道深部皮膚及鼓膜充血和血皰形成。血皰破潰流出血性分泌物,鼓膜皰疹處表淺潰瘍或血痂。無鼓膜穿孔。 1、失去保護作用--穿孔后外界的細菌、污水、異物可經穿孔進入中耳引起感染流膿。 2、聽力下降--聲音首先振動鼓膜,然后經中耳聽骨鏈傳到耳蝸,進而引起神經反射形成聽力,如果鼓膜發炎后,鼓膜有效振動面積減少,外界聲波的能量傳入內耳減弱,聽力就會下降。 3、血皰破裂時,會流出少許血性滲出液,引起耳痛、眩暈。 1.為病毒性感染,常并發于感冒、流感。 2.耳內脹悶、劇痛,聽力障礙較輕。 3.外耳道深部皮膚及鼓膜充血,并有血皰,呈紅褐色或紫紅色,血皰破潰,流出血性分泌物。培養無致病菌。 4.本病一般不侵犯中耳,應注意與急性中耳炎鑒別。 1.治療原發病(如流感)。 鼓膜大皰自破或在無菌操作下刺破后(勿傷全層),局部滴2%酚甘油。 2.全身應用抗生素防治感染。 1.一般病例以全身應用抗生素和其他輔助藥為主。 2.若耳痛劇烈者,全身應用抗生素,嚴格消毒切開大皰,局部滴2%酚甘油。注意支持療法。 1.一般病例門診處理。 2.重癥者檢查專案可包括檢查框限“A”、“B”。 療效評價 治愈:疼痛消失。鼓膜及外耳道皮膚恢復正常。 本癥病因不明,一般認為,流感病毒是致病的主要原因,亦有人認為是變態反應所致。因此,加強身體鍛煉,增強體質,提高機體免疫功能,抵抗病原體入侵。酌情應用止痛劑和抗病毒劑,血皰未破時,外耳道內可以滴用1%~2%酚甘油。血皰經久不破者可在無菌操作下將血庖挑破。為預防繼發感染,可以全身應用抗生素。
- 鼓
- 膜
- 炎
“鼓膜炎”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gǔ mò yán]
- 漢字注音:
- ㄍㄨˇ ㄇㄛˋ ㄧㄢˊ
- 簡繁字形:
- 是否常用:
- 否
“鼓膜炎”的意思
基本解釋
辭典解釋
鼓膜炎 gǔ mò yán ㄍㄨˇ ㄇㄛˋ ㄧㄢˊ 病名。因外傷、感冒、寒冷而引起的鼓膜充血或起水泡。其癥狀有流膿、耳鳴、灼痛等。
網絡解釋
鼓膜炎
大庖性鼓膜炎或稱出血性大皰性鼓膜炎是伴隨感冒或流感的病毒性炎癥,好發于兒童和青年人,主要表現為鼓膜及其鄰近外耳道皮膚出現充滿血清或血液皰疹,耳內劇痛。 圖
1.上感或流感流行時突發耳悶脹感、耳內劇痛,聽力輕度下降。
2.外耳道深部皮膚及鼓膜充血和血皰形成。血皰破潰流出血性分泌物,鼓膜皰疹處表淺潰瘍或血痂。無鼓膜穿孔。
1、失去保護作用--穿孔后外界的細菌、污水、異物可經穿孔進入中耳引起感染流膿。
2、聽力下降--聲音首先振動鼓膜,然后經中耳聽骨鏈傳到耳蝸,進而引起神經反射形成聽力,如果鼓膜發炎后,鼓膜有效振動面積減少,外界聲波的能量傳入內耳減弱,聽力就會下降。
3、血皰破裂時,會流出少許血性滲出液,引起耳痛、眩暈。
1.為病毒性感染,常并發于感冒、流感。
2.耳內脹悶、劇痛,聽力障礙較輕。
3.外耳道深部皮膚及鼓膜充血,并有血皰,呈紅褐色或紫紅色,血皰破潰,流出血性分泌物。培養無致病菌。
4.本病一般不侵犯中耳,應注意與急性中耳炎鑒別。
1.治療原發病(如流感)。 鼓膜大皰自破或在無菌操作下刺破后(勿傷全層),局部滴2%酚甘油。
2.全身應用抗生素防治感染。
1.一般病例以全身應用抗生素和其他輔助藥為主。
2.若耳痛劇烈者,全身應用抗生素,嚴格消毒切開大皰,局部滴2%酚甘油。注意支持療法。
1.一般病例門診處理。
2.重癥者檢查專案可包括檢查框限“A”、“B”。
療效評價
治愈:疼痛消失。鼓膜及外耳道皮膚恢復正常。
本癥病因不明,一般認為,流感病毒是致病的主要原因,亦有人認為是變態反應所致。因此,加強身體鍛煉,增強體質,提高機體免疫功能,抵抗病原體入侵。酌情應用止痛劑和抗病毒劑,血皰未破時,外耳道內可以滴用1%~2%酚甘油。血皰經久不破者可在無菌操作下將血庖挑破。為預防繼發感染,可以全身應用抗生素。
“鼓膜炎”的單字解釋
【鼓】:1.打擊樂器,多為圓筒形或扁圓形,中間空,一面或兩面蒙著皮革:腰鼓。手鼓。花鼓。2.形狀、聲音、作用像鼓的:石鼓。蛙鼓。耳鼓。3.使某些樂器或東西發出聲音;敲:鼓琴。鼓掌。4.用風箱等扇(風):鼓風。5.發動;振奮:鼓動。鼓勵。鼓舞。鼓起勇氣。6.凸起;脹大:他鼓著嘴半天沒出聲。額上的青筋都鼓起來了。7.形容凸起的程度高:錢包很鼓。口袋裝得鼓鼓的。8.姓。
【膜】:1.人和動植物體內像薄皮的組織:鼓膜。腹膜。葦膜兒。2.像膜的薄皮:橡皮膜。紙漿表面結成薄膜。
【炎】:1.極熱(指天氣):炎熱。炎夏。2.炎癥:發炎。腸胃炎。3.比喻權勢:趨炎附勢。4.(Yán)指炎帝:炎黃子孫。
“鼓膜炎”的相關詞語
* 鼓膜炎的讀音是:gǔ mò yán,鼓膜炎的意思:鼓膜炎 大庖性鼓膜炎或稱出血性大皰性鼓膜炎是伴隨感冒或流感的病毒性炎癥,好發于兒童和青年人,主要表現為鼓膜及其鄰近外耳道皮膚出現充滿血清或血液皰疹,耳內劇痛。 圖 1.上感或流感流行時突發耳悶脹感、耳內劇痛,聽力輕度下降。 2.外耳道深部皮膚及鼓膜充血和血皰形成。血皰破潰流出血性分泌物,鼓膜皰疹處表淺潰瘍或血痂。無鼓膜穿孔。 1、失去保護作用--穿孔后外界的細菌、污水、異物可經穿孔進入中耳引起感染流膿。 2、聽力下降--聲音首先振動鼓膜,然后經中耳聽骨鏈傳到耳蝸,進而引起神經反射形成聽力,如果鼓膜發炎后,鼓膜有效振動面積減少,外界聲波的能量傳入內耳減弱,聽力就會下降。 3、血皰破裂時,會流出少許血性滲出液,引起耳痛、眩暈。 1.為病毒性感染,常并發于感冒、流感。 2.耳內脹悶、劇痛,聽力障礙較輕。 3.外耳道深部皮膚及鼓膜充血,并有血皰,呈紅褐色或紫紅色,血皰破潰,流出血性分泌物。培養無致病菌。 4.本病一般不侵犯中耳,應注意與急性中耳炎鑒別。 1.治療原發病(如流感)。 鼓膜大皰自破或在無菌操作下刺破后(勿傷全層),局部滴2%酚甘油。 2.全身應用抗生素防治感染。 1.一般病例以全身應用抗生素和其他輔助藥為主。 2.若耳痛劇烈者,全身應用抗生素,嚴格消毒切開大皰,局部滴2%酚甘油。注意支持療法。 1.一般病例門診處理。 2.重癥者檢查專案可包括檢查框限“A”、“B”。 療效評價 治愈:疼痛消失。鼓膜及外耳道皮膚恢復正常。 本癥病因不明,一般認為,流感病毒是致病的主要原因,亦有人認為是變態反應所致。因此,加強身體鍛煉,增強體質,提高機體免疫功能,抵抗病原體入侵。酌情應用止痛劑和抗病毒劑,血皰未破時,外耳道內可以滴用1%~2%酚甘油。血皰經久不破者可在無菌操作下將血庖挑破。為預防繼發感染,可以全身應用抗生素。
辭典解釋
鼓膜炎 gǔ mò yán ㄍㄨˇ ㄇㄛˋ ㄧㄢˊ病名。因外傷、感冒、寒冷而引起的鼓膜充血或起水泡。其癥狀有流膿、耳鳴、灼痛等。
鼓膜炎
大庖性鼓膜炎或稱出血性大皰性鼓膜炎是伴隨感冒或流感的病毒性炎癥,好發于兒童和青年人,主要表現為鼓膜及其鄰近外耳道皮膚出現充滿血清或血液皰疹,耳內劇痛。 圖1.上感或流感流行時突發耳悶脹感、耳內劇痛,聽力輕度下降。
2.外耳道深部皮膚及鼓膜充血和血皰形成。血皰破潰流出血性分泌物,鼓膜皰疹處表淺潰瘍或血痂。無鼓膜穿孔。
1、失去保護作用--穿孔后外界的細菌、污水、異物可經穿孔進入中耳引起感染流膿。
2、聽力下降--聲音首先振動鼓膜,然后經中耳聽骨鏈傳到耳蝸,進而引起神經反射形成聽力,如果鼓膜發炎后,鼓膜有效振動面積減少,外界聲波的能量傳入內耳減弱,聽力就會下降。
3、血皰破裂時,會流出少許血性滲出液,引起耳痛、眩暈。
1.為病毒性感染,常并發于感冒、流感。
2.耳內脹悶、劇痛,聽力障礙較輕。
3.外耳道深部皮膚及鼓膜充血,并有血皰,呈紅褐色或紫紅色,血皰破潰,流出血性分泌物。培養無致病菌。
4.本病一般不侵犯中耳,應注意與急性中耳炎鑒別。
1.治療原發病(如流感)。 鼓膜大皰自破或在無菌操作下刺破后(勿傷全層),局部滴2%酚甘油。
2.全身應用抗生素防治感染。
1.一般病例以全身應用抗生素和其他輔助藥為主。
2.若耳痛劇烈者,全身應用抗生素,嚴格消毒切開大皰,局部滴2%酚甘油。注意支持療法。
1.一般病例門診處理。
2.重癥者檢查專案可包括檢查框限“A”、“B”。
療效評價
治愈:疼痛消失。鼓膜及外耳道皮膚恢復正常。
本癥病因不明,一般認為,流感病毒是致病的主要原因,亦有人認為是變態反應所致。因此,加強身體鍛煉,增強體質,提高機體免疫功能,抵抗病原體入侵。酌情應用止痛劑和抗病毒劑,血皰未破時,外耳道內可以滴用1%~2%酚甘油。血皰經久不破者可在無菌操作下將血庖挑破。為預防繼發感染,可以全身應用抗生素。
【鼓】:1.打擊樂器,多為圓筒形或扁圓形,中間空,一面或兩面蒙著皮革:腰鼓。手鼓。花鼓。2.形狀、聲音、作用像鼓的:石鼓。蛙鼓。耳鼓。3.使某些樂器或東西發出聲音;敲:鼓琴。鼓掌。4.用風箱等扇(風):鼓風。5.發動;振奮:鼓動。鼓勵。鼓舞。鼓起勇氣。6.凸起;脹大:他鼓著嘴半天沒出聲。額上的青筋都鼓起來了。7.形容凸起的程度高:錢包很鼓。口袋裝得鼓鼓的。8.姓。
【膜】:1.人和動植物體內像薄皮的組織:鼓膜。腹膜。葦膜兒。2.像膜的薄皮:橡皮膜。紙漿表面結成薄膜。
【炎】:1.極熱(指天氣):炎熱。炎夏。2.炎癥:發炎。腸胃炎。3.比喻權勢:趨炎附勢。4.(Yán)指炎帝:炎黃子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