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驤的讀音 龍驤的意思
龍驤 (漢語詞語)龍驤,,漢語詞匯。 拼音:lóng xiāng 釋義:1、比喻氣概威武。 2、古代將軍的名號。三國蜀漢以關興為龍驤將軍,司馬炎以王濬為龍驤將軍,后苻堅、姚萇都受此名號。 3、指大船。 4、《齊書》:齊太祖常乘所騎赤馬入殿。及踐祚號此馬為龍驤將軍。 所謂龍驤,指的是龍拉的戰車。 公元前307年,趙武靈王推行胡服騎射,中國正式形成騎兵兵種。之前曾出現“疇騎”,為早期騎兵。戰爭還是主要以戰車為主。 龍驤、虎賁常并用 龍驤,指精銳車兵,虎賁,指精銳步兵。
- 龍
- 驤
“龍驤”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lóng xiāng]
- 漢字注音:
- ㄌㄨㄙˊ ㄒㄧㄤ
- 簡繁字形:
- 龍驤
- 是否常用:
- 否
“龍驤”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1.亦作"龍襄"。昂舉騰躍貌。 2.駿馬。 3.指晉大將龍驤將軍王浚。 4.指畫家顧愷之。 5.《舊五代史.唐書.莊宗紀》:"梁有龍驤﹑神威﹑拱宸等軍,皆武勇之士也。每一人鎧仗費數十萬,裝以組繡,飾以金銀﹐人望而畏之。"后以泛指英勇的軍隊。 6.指大船。晉龍驤將軍王浚為伐吳曾造大船。
網絡解釋
龍驤 (漢語詞語)
龍驤,,漢語詞匯。
拼音:lóng xiāng
釋義:1、比喻氣概威武。
2、古代將軍的名號。三國蜀漢以關興為龍驤將軍,司馬炎以王濬為龍驤將軍,后苻堅、姚萇都受此名號。
3、指大船。
4、《齊書》:齊太祖常乘所騎赤馬入殿。及踐祚號此馬為龍驤將軍。
所謂龍驤,指的是龍拉的戰車。
公元前307年,趙武靈王推行胡服騎射,中國正式形成騎兵兵種。之前曾出現“疇騎”,為早期騎兵。戰爭還是主要以戰車為主。
龍驤、虎賁常并用
龍驤,指精銳車兵,虎賁,指精銳步兵。
“龍驤”的單字解釋
【龍】:1.我國古代傳說中的神異動物,身體長,有鱗,有角,有腳,能走,能飛,能游泳,能興云降雨。2.封建時代用龍作為帝王的象征,也用來指帝王使用的東西:龍顏。龍廷。龍袍。龍床。3.形狀像龍的或裝有龍的圖案的:龍舟。龍燈。龍車。龍旗。4.古生物學上指古代某些爬行動物,如恐龍、翼手龍等。5.姓。
【驤】:馬快跑時抬頭的樣子。多用于人名。
“龍驤”的相關詞語
* 龍驤的讀音是:lóng xiāng,龍驤的意思:龍驤 (漢語詞語)龍驤,,漢語詞匯。 拼音:lóng xiāng 釋義:1、比喻氣概威武。 2、古代將軍的名號。三國蜀漢以關興為龍驤將軍,司馬炎以王濬為龍驤將軍,后苻堅、姚萇都受此名號。 3、指大船。 4、《齊書》:齊太祖常乘所騎赤馬入殿。及踐祚號此馬為龍驤將軍。 所謂龍驤,指的是龍拉的戰車。 公元前307年,趙武靈王推行胡服騎射,中國正式形成騎兵兵種。之前曾出現“疇騎”,為早期騎兵。戰爭還是主要以戰車為主。 龍驤、虎賁常并用 龍驤,指精銳車兵,虎賁,指精銳步兵。
基本解釋
1.亦作"龍襄"。昂舉騰躍貌。 2.駿馬。 3.指晉大將龍驤將軍王浚。 4.指畫家顧愷之。 5.《舊五代史.唐書.莊宗紀》:"梁有龍驤﹑神威﹑拱宸等軍,皆武勇之士也。每一人鎧仗費數十萬,裝以組繡,飾以金銀﹐人望而畏之。"后以泛指英勇的軍隊。 6.指大船。晉龍驤將軍王浚為伐吳曾造大船。龍驤 (漢語詞語)
龍驤,,漢語詞匯。拼音:lóng xiāng
釋義:1、比喻氣概威武。
2、古代將軍的名號。三國蜀漢以關興為龍驤將軍,司馬炎以王濬為龍驤將軍,后苻堅、姚萇都受此名號。
3、指大船。
4、《齊書》:齊太祖常乘所騎赤馬入殿。及踐祚號此馬為龍驤將軍。
所謂龍驤,指的是龍拉的戰車。
公元前307年,趙武靈王推行胡服騎射,中國正式形成騎兵兵種。之前曾出現“疇騎”,為早期騎兵。戰爭還是主要以戰車為主。
龍驤、虎賁常并用
龍驤,指精銳車兵,虎賁,指精銳步兵。
【龍】:1.我國古代傳說中的神異動物,身體長,有鱗,有角,有腳,能走,能飛,能游泳,能興云降雨。2.封建時代用龍作為帝王的象征,也用來指帝王使用的東西:龍顏。龍廷。龍袍。龍床。3.形狀像龍的或裝有龍的圖案的:龍舟。龍燈。龍車。龍旗。4.古生物學上指古代某些爬行動物,如恐龍、翼手龍等。5.姓。
【驤】:馬快跑時抬頭的樣子。多用于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