冑字組詞 冑的詞語
冑字的常見組詞有:貝冑、介冑、韓侂冑、甲冑、壓冑子、躬擐甲冑,還可以根據詞語的字數、字的位置、組詞是否為成語來分類查看組詞信息。
冑字的意思
zhòu 1.頭盔(古代戰士戴的帽子):甲冑。鎧冑。2.帝王或貴族的后代:貴冑。王室之冑。3.泛指后代。4.姓。
含有冑字的詞語和解釋
詞語 | 拼音/解釋 |
---|---|
貝冑 | 1.用文貝裝飾的頭盔。 2.借指戴頭盔的兵士。 辭典解釋貝胄 bèi zhòu ㄅㄟˋ ㄓㄡˋ 以貝類裝飾的頭盔。 《文選.左思.吳都賦》:「貝胄象弭,織文鳥章。」 《文選.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詩序》:「魚甲煙聚,貝胄星羅。」 |
介冑 | 1.鎧甲和頭盔。 2.披甲戴盔。 3.甲胄之士。指武士。 辭典解釋介胄 jiè zhòu ㄐㄧㄝˋ ㄓㄡˋ 被甲和頭盔。為古代的軍服。 《漢書.卷四八.賈誼傳》:「斥候望烽燧不得臥,將吏被介胄而睡。」 《水滸傳.第八○回》:「不知詔意若何,未敢去其介胄。」 披甲戴盔。 《管子.小匡》:「介胄執枹,立于軍門。」 《新唐書.卷一○五.來濟傳》:「遂不介胄而馳賊,沒焉。」 身穿盔甲的武士。 《陳書.卷三一.魯廣達傳》:「爪牙背義,介胄無良。」 |
韓侂冑 | 辭典解釋韓侂胄 hán tuō zhòu ㄏㄢˊ ㄊㄨㄛ ㄓㄡˋ 人名。(西元1151~1207)?字節夫,宋安陽人,韓琦的曾孫。寧宗時專權十余年,官至平章軍國事。專橫恣肆,斥理學為偽學,使朱熹等人均獲罪。后欲立功以自固,乃北伐金人,終兵敗被斬首。 |
甲冑 | 甲胄 jiǎzhòu 盔甲衣胄躬擐甲胄。——《左偉·成公十三年》甲胄之士辭典解釋甲胄 jiǎ zhòu ㄐㄧㄚˇ ㄓㄡˋ 鎧甲和頭盔。 《書經.說命中》:「唯口起羞,惟甲胄起戎。」 《西游記.第二回》:「那魔王穿了甲胄,綽刀在手,與眾妖出得門來。」 英語 variant of 甲胄 德語 Armatur (S)?, Rüstung (S)? |
壓冑子 | 一次戲曲演出,某一節目被安排為最后一出,叫做"壓胄子"。亦指安排在最后的一個節目。清王夢生《梨園佳話》:"能于末出登場,而人皆耐而相待者,謂之壓胄子。胄子者,武戲也。武戲能戀人,而欲以唱工加勝武劇。"亦稱"壓軸"。老舍《四世同堂》五八:"招弟必須唱壓軸……我的女兒不能給別人墊戲。"另有一種說法,把某一出戲排做一次戲曲演出中的倒數第二個節目(最后的一出戲叫大軸子)或安排在倒數第二的一出戲,稱為"壓軸子"。 辭典解釋壓胄子 yā zhòu zi ㄧㄚ ㄓㄡˋ ˙ㄗ 劇院演劇中緊壓大軸的倒數第二個劇目。今則俗誤為最后一出戲或最后一個節目。也作「壓軸子」。 |
躬擐甲冑 | 1.謂親自穿上鎧甲和頭盔。言長官坐鎮軍中親自指揮。 辭典解釋躬擐甲胄 gōng huàn jiǎ zhòu ㄍㄨㄥ ㄏㄨㄢˋ ㄐㄧㄚˇ ㄓㄡˋ 擐,穿。躬擐甲胄指親自穿戴上盔甲。比喻親自上戰場督戰。 《左傳.成公十三年》:「文公躬擐甲胄,跋履山川,逾越險阻,征東之諸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