撣字組詞 撣的詞語
撣字的常見組詞有:撣撣、撣塵、撣子、撣殘、撣軟、動撣、撣族、撣灰、撣援、布撣子、撣人、雞毛撣子,還可以根據詞語的字數、字的位置、組詞是否為成語來分類查看組詞信息。
撣字的意思
dǎn|shàn [dǎn]1.拂;拂拭。2.篩。[shàn]1.古國名。2.中南·半島民族名。主要分布在緬甸東部的撣邦,部分在克欽邦等地,少數住在泰國。
含有撣字的詞語和解釋
詞語 | 拼音/解釋 |
---|---|
撣撣 | 相纏不去貌。 |
撣塵 | 1.洗塵。 2.大掃除。 辭典解釋撣塵 dǎn chén ㄉㄢˇ ㄔㄣˊ 洗塵、接風。 《紅樓夢.第一六回》:「說今日大駕歸府,略預備了一杯水酒撣塵,不知賜光謬領否?」 |
撣子 | 撣子 dǎnzi 用雞毛或布等捆在柄上捆扎成的除塵工具。如:雞毛撣子 |
撣殘 | 全部毀去。 |
撣軟 | 癱軟。 |
動撣 | 動撣 dòngdan 動彈魯達看時,只見 鄭屠挺在地上,口里只有出的氣,沒了入的氣,動撣不得。——《水滸傳》辭典解釋動撣 dòng dǎn ㄉㄨㄥˋ ㄉㄢˇ 行動。《警世通言.卷一一.蘇知縣羅衫再合》:「你道是誰?正是徐能的親弟徐用。曉得眾人動撣,不干好事,走進艙來,卻好抱住了哥哥,扯在一邊,不容他動手。」也作「動憚」。 移動。 金圣嘆刪本《水滸傳.第七回》:「智深喝道:『一個走的一個下去,兩個走的兩個下去!』眾潑皮都不敢動撣。」 |
撣族 | 辭典解釋撣族 dǎn zú ㄉㄢˇ ㄗㄨˊ 中南半島民族之一。主要分布于緬甸東部,其余分布在緬甸的克欽邦、泰國等地。操撣語,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各村建有寺院,多信仰小乘佛教。撣人主要從事農業,種植水稻、玉米、甘蔗、豆類等,而珠寶、鍛冶、紡織等手工業發達。村中并有定期的市集。 德語 Shan |
撣灰 | 辭典解釋撣灰 dǎn huī ㄉㄢˇ ㄏㄨㄟ 拂去灰塵。 《老殘游記.第一二回》:「翠花掌燭,翠環捧硯,我來撣灰。」 |
撣援 | 牽引。 辭典解釋撣援 dǎn yuán ㄉㄢˇ ㄩㄢˊ 相牽引的樣子。也作「嬋媛」。 |
布撣子 | 辭典解釋布撣子 bù dǎn zi ㄅㄨˋ ㄉㄢˇ ˙ㄗ 用布條扎成的拂塵。 《老殘游記.第一二回》:「人瑞取了個布撣子,說道:『翠花掌燭,翠環捧硯,我來撣灰。』」 近義詞拂塵 |
撣人 | 辭典解釋撣人 shàn rén ㄕㄢˋ ㄖㄣˊ 亞洲中南半島的一支民族。主要分布在緬甸東部的撣邦。西元初,居住在中國西南邊疆和東南亞北部,并曾建立撣國,十四世紀時,則在緬甸北部建立阿瓦王朝。西元一九四八年緬甸獨立后,三十三個土司邦聯合為撣邦,獲得一定的自治權。撣人主要從事農業,種植水稻、茶葉、甘蔗和罌粟等。 |
雞毛撣子 | 一種用以撣去器物上灰塵的器具。用許多雞毛粘扎在藤條或細竹竿上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