斟字組詞 斟的詞語
斟字的常見組詞有:斟酌、斟酒、字斟句酌、自斟、斟酌損益、斟誨、斟瀉、菫斟、斟尋、獻斟、淺斟低謳、淺斟低酌、二斟、斟愖、自斟自飲、不斟、同斟、斟尋、酌古斟今、低唱淺斟、滿斟、斟劑、斟雉、斟鄩、斟誨、斟量、低唱淺斟、斟劑、斟灌、羊斟,還可以根據詞語的字數、字的位置、組詞是否為成語來分類查看組詞信息。
斟字的意思
zhēn 往杯子或碗里倒(酒、茶):自斟自飲。斟了滿滿一杯酒。
含有斟字的詞語和解釋
詞語 | 拼音/解釋 |
---|---|
斟酌 | 斟酌 zhēnzhuó(1) ∶反復考慮以后決定取舍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矣。——《國語·周語上》再三斟酌(2) ∶往杯盞里倒酒供飲用過門更相呼,有酒斟酌之。——陶潛《移居》獨自斟酌辭典解釋斟酌 zhēn zhuó ㄓㄣ ㄓㄨㄛˊ 斟,倒酒。酌,飲酒。斟酌借指飲酒。 《文選.蘇武.詩四首之一》:「愿子留斟酌,敘此平生親。」 晉.陶淵明〈移居〉詩二首之二:「過門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考慮可否而決定取舍。 《國語.周語上》:「近臣盡規,親戚補察,瞽、史教誨,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 《紅樓夢.第一○回》:「大家斟酌一個方兒,可用不可用,那時大爺再定奪。」 近義詞推敲英語 to consider, to deliberate, to fill up a cup to the brim德語 abw?gen (V)?, bedenken (V)?法語 délibérer, distinguer |
斟酒 | 辭典解釋斟酒 zhēn jiǔ ㄓㄣ ㄐㄧㄡˇ 倒酒。 《三國演義.第一回》:「快斟酒來吃,我待趕入城去投軍。」 《紅樓夢.第四四回》:「忙笑著又拉他出來坐下,命人拿了臺盞來斟酒。」 英語 to pour wine or liquor法語 verser du vin ou une liqueur |
字斟句酌 | 字斟句酌 zìzhēn-jùzhuó 形容行文吐字細致謹慎,逐字逐句斟酌選定辭典解釋字斟句酌 zì zhēn jù zhuó ㄗˋ ㄓㄣ ㄐㄩˋ ㄓㄨㄛˊ 逐字逐句皆仔細斟酌、推敲。形容作文章或說話時態度謹慎。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一.灤陽消夏錄一》:「論語、孟子,宋儒積一生精力,字斟句酌,亦斷非漢儒所及。」 英語 weighing every word |
自斟 | 1.酌酒自飲。 2.自行裁酌。 |
斟酌損益 | 斟酌損益 zhēnzhuó-sǔnyì 斟情酌理,掌握分寸。損:減少。益:增加至于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 祎、 允之任也。—— 諸葛亮《出師表》辭典解釋斟酌損益 zhēn zhuó sǔn yì ㄓㄣ ㄓㄨㄛˊ ㄙㄨㄣˇ ㄧˋ 酌量事理,擇善而定。 《文選.諸葛亮.出師表》:「至于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祎、允之任也。」 |
斟誨 | 斟酌教誨。 |
斟瀉 | 1.傾注。使液體從高處流下。 |
菫斟 | 菫汁。 |
斟尋 | 1.亦作"斟鄩"。 2.古國名。夏同姓諸侯國。轄境在今山東省濰坊市西南。 3.復姓。古有斟尋氏。禹之后,以封國為姓。見《史記.夏本紀論》。 |
獻斟 | 獻酒。 |
淺斟低謳 | 辭典解釋淺斟低謳 qiǎn zhēn dī ōu ㄑㄧㄢˇ ㄓㄣ ㄉㄧ ㄡ 斟著茶酒,低聲吟唱。形容悠然自得,遣興消閑的情景。明.無名氏《東籬賞菊.頭折》:「我則待休休游游,他道是御酒金甌,淺酌低謳,錦袋吳鉤,拜相封侯。」也作「淺斟低酌」、「淺斟低唱」。 |
淺斟低酌 | 辭典解釋淺斟低酌 qiǎn zhēn dī zhuó ㄑㄧㄢˇ ㄓㄣ ㄉㄧ ㄓㄨㄛˊ 斟著茶酒,低聲吟唱。形容悠然自得,遣興消閑的情景。如:「他喜歡和老友在秋夜里淺斟低酌,細說往事。」也作「淺斟低唱」、「淺斟低謳」。 |
二斟 | 指夏同姓諸侯斟灌和斟鄩。 |
斟愖 | 1.見"斟忱"。 辭典解釋斟愖 zhēn chén ㄓㄣ ㄔㄣˊ 遲疑。 《后漢書.卷二八下.馮衍傳》:「意斟愖而不澹兮,俟回風而容與。」 |
自斟自飲 | 辭典解釋自斟自飲 zì zhēn zì yǐn ㄗˋ ㄓㄣ ㄗˋ ㄧㄣˇ 自己倒酒,自己喝。 《西游記.第三○回》:「卻說那怪物坐在上面,自斟自飲。喝一盞,扳過人來,血淋淋的啃上兩口。」 《初刻拍案驚奇.卷三》:「舉子見他殷勤,接了自斟自飲。須臾間酒盡殽完。」 |
不斟 | 古代南楚謂疾病少愈而加劇為不斟。 |
同斟 | 一同飲酒。 |
斟尋 | 1.亦作"斟鄩"。 2.古國名。夏同姓諸侯國。轄境在今山東省濰坊市西南。 3.復姓。古有斟尋氏。禹之后,以封國為姓。見《史記.夏本紀論》。 |
酌古斟今 | 謂斟酌古今之事,互相參照。 |
低唱淺斟 | 謂聽人曼聲歌唱,并自在地緩緩飲酒。形容一種安樂自適的情態。語出《綠窗新話》卷二引宋無名氏《湘江近事》:“陶谷學士,嘗買得黨太尉家故妓。過定陶,取雪水烹團茶,謂妓曰:‘黨太尉家應不識此。’妓曰:‘彼粗人也,安有此景,但能銷金煖帳下,淺斟低唱,飲羊羔美酒耳。’谷愧其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