檄字組詞 檄的詞語
檄字的常見組詞有:檄文、文檄、還檄、陳琳檄、郵檄人、憲檄、飛檄、飛書馳檄、詔檄、馬頭草檄、討檄、馳檄、長檄、毛義檄、魚檄、傳檄、飛書馳檄、蠟檄、長檄、書檄、毛義捧檄、羽檄交馳、傳檄而定、承檄、羽檄飛馳、軍檄、毛生捧檄、飛檄、毛義捧檄、毛義檄,還可以根據詞語的字數、字的位置、組詞是否為成語來分類查看組詞信息。
檄字的意思
xí 1.檄文:羽檄(古時征兵的軍書,上插鳥羽)。2.用檄文曉諭或聲討:檄告天下。
含有檄字的詞語和解釋
詞語 | 拼音/解釋 |
---|---|
檄文 | 檄文 xíwén 古代寫在木簡上的官方文書,用于曉諭、征召、聲討,特指聲討的文告 操作檄文以達諸郡。——《三國演義》辭典解釋檄文 xí wén ㄒㄧˊ ㄨㄣˊ 軍中文書的通稱,用以聲討敵人、宣示罪狀、征召等。 《漢書.卷八三.朱博傳》:「博口占檄文曰:『府告姑幕令丞,言賊發不得,有書。』」 《三國演義.第五回》:「望興義師,共泄公憤;扶持王室,拯救黎民。檄文到日,可速奉行!」 也稱為「檄書」。 |
文檄 | 文檄 wénxí 古代用以征召,曉喻或聲討的文書所有文檄。——清· 黃宗羲《柳敬亭傳》 |
還檄 | 退還征召的文書。 |
陳琳檄 | 《三國志.魏志.王粲傳》"軍國書檄﹐多琳瑀所作也"裴松之注引三國魏魚豢《典略》﹕"琳作諸書及檄﹐草成呈太祖。太祖先苦頭風﹐是日疾發﹐臥讀琳所作﹐翕然而起曰﹕'此愈我病。'數加厚賜。"后因以"陳琳檄"泛指檄文。 |
郵檄人 | 古代傳遞公文信件的人。 |
憲檄 | 1.舊時稱上官所發檄文的敬詞。 |
飛檄 | 1.速遞檄文。 2.緊急檄文。 |
飛書馳檄 | 見“飛書走檄 ”。辭典解釋飛書馳檄 fēi shū chí xí ㄈㄟ ㄕㄨ ㄔˊ ㄒㄧˊ 形容書寫文件快速。漢.劉歆《西京雜記.卷三.文章遲速》:「軍旅之際,戎馬之間,飛書馳檄,用枚皋;廊廟之下,朝廷之中,高文典冊,用相如。」也作「飛書走檄」。 |
詔檄 | 詔書和檄文。 |
馬頭草檄 | 辭典解釋馬頭草檄 mǎ tóu cǎo xí ㄇㄚˇ ㄊㄡˊ ㄘㄠˇ ㄒㄧˊ 檄,古代官府用來征召、告示或征討的文書。草,寫。語本《舊唐書.卷七三.薛收傳》:「秦府主簿,判陜東道大行臺金部郎中,時太宗專任征伐,檄書露布,多出于收,言辭敏速,還同宿構,馬上即成,曾無點竄。」后形容文思敏捷,提筆成章。 |
討檄 | 1.聲討罪行的檄文。 |
馳檄 | 迅速傳送檄文。 辭典解釋馳檄 chí xí ㄔˊ ㄒㄧˊ 迅速傳送公文。 《后漢書.卷七○.孔融傳》:「融到郡,收合士民,起兵講武,馳檄飛翰,引謀州郡。」 《三國志.卷一二.魏書.司馬芝傳》:「芝乃馳檄濟南,具陳節罪。」 |
長檄 | 1.長牒。給行遠路者以某種證明的文書。 2.長篇檄文。 |
毛義檄 | 《后漢書·劉平王望等傳序》:“廬江毛義少節,家貧,以孝行稱。南陽人張奉慕其名,往候之。坐定而府檄適至,以義守令,義奉檄而入,喜動顏色。奉者,志尚士也,心賤之,自恨來,固辭而去。及義母死,去官行服。數辟公府,為縣令,進退必以禮。后舉賢良,公車征,遂不至。張奉嘆曰:‘賢者固不可測。往日之喜,乃為親屈也。斯蓋所謂“家貧親老,不擇官而仕”者也。’”后遂以“毛義檄”為孝子因養親而屈志出仕的典故。 |
魚檄 | 指魚形檄牌。 |
傳檄 | 傳布檄文。辭典解釋傳檄 chuán xí ㄔㄨㄢˊ ㄒㄧˊ 發布曉喻或聲討的文書。 《三國演義.第五回》:「曹操傳檄告天下,諸侯奮怒皆興兵。」 英語 to circulate (a protest or call to arms)?, to promulgate |
飛書馳檄 | 見“飛書走檄 ”。辭典解釋飛書馳檄 fēi shū chí xí ㄈㄟ ㄕㄨ ㄔˊ ㄒㄧˊ 形容書寫文件快速。漢.劉歆《西京雜記.卷三.文章遲速》:「軍旅之際,戎馬之間,飛書馳檄,用枚皋;廊廟之下,朝廷之中,高文典冊,用相如。」也作「飛書走檄」。 |
蠟檄 | 封在蠟丸中的檄文。 |
長檄 | 1.長牒。給行遠路者以某種證明的文書。 2.長篇檄文。 |
書檄 | 書簡與檄文。泛指文書。 |
分類查看組詞
檄字組詞(2個字)
檄文
文檄
還檄
憲檄
飛檄
詔檄
討檄
馳檄
長檄
魚檄
傳檄
蠟檄
長檄
書檄
承檄
軍檄
飛檄
羽檄
檄喻
憲檄
臺檄
移檄
軍檄
檄筆
魚檄
詔檄
箋檄
諭檄
檄糴
奉檄
牋檄
檄召
檄書
走檄
章檄
諭檄
巡檄
檄牌
檄定
檄手
檄移
檄糴
檄羽
檄筆
檄書
投檄
討檄
臺檄
書檄
捧檄
木檄
露檄
蠟檄
還檄
符檄
傳檄
馳檄
唱檄
策檄
草檄
版檄
暗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