泠字組詞 泠的詞語
泠字的常見組詞有:清泠、泠泠、西泠橋、言詞泠泠、潔泠、鱉泠、泠綸、曉泠、泠風、淸淸泠泠、西泠、中泠、鼈泠、西泠八家、真泠、西泠印社、泠淪氏、淸泠、叮泠、響泠泠、飄泠、眞泠、西泠十子、西泠派、泠冽、白泠泠、溟泠、麊泠、曉泠、涕泠,還可以根據詞語的字數、字的位置、組詞是否為成語來分類查看組詞信息。
泠字的意思
líng 1.清涼:泠風。清泠。2.姓。
含有泠字的詞語和解釋
詞語 | 拼音/解釋 |
---|---|
清泠 | 清泠 qīnglíng(1) ∶清澈涼爽貌(2) ∶指清涼的溪水或降而臨清泠。——明· 劉基《誠意伯劉文成公文集》辭典解釋清泠 qīng líng ㄑㄧㄥ ㄌㄧㄥˊ 清凈涼爽。 漢.王延壽〈魯靈光殿賦〉:「鴻爌炾以爣閬,?蕭條而清泠。」 唐.柳宗 元〈鈷鉧潭西小邱記〉:「枕席而臥,則清泠之狀與目謀,瀯瀯之聲與耳謀。」 形容聲音清脆悠揚。 唐.元稹〈善歌如貫珠賦〉:「美清泠而發越,憶輝光之璀璨。」 宋.陳允平〈酹江月.漢江露冷〉詞:「一曲清泠聲漸杳,月高人在珠宮。」 |
泠泠 | 泠泠 línglíng(1) ∶形容清涼;冷清白露泠泠(2) ∶本指流水聲。借指清幽的聲音辭典解釋泠泠 líng líng ㄌㄧㄥˊ ㄌㄧㄥˊ 狀聲詞。形容清脆激越的聲音。 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江水注》:「猿鳴至清,山谷傳響,泠泠不絕。」 《文選.陸機.文賦》:「文徽徽以溢目,音泠泠而盈耳。」 清涼。 《文選.宋玉.風賦》:「清清泠泠,愈病析酲。」 言談清逸脫俗。 《醒世恒言.卷四.灌園叟晚逢仙女》:「舉目看十八姨,體態飄逸,言詞泠泠有林下風氣。」 德語 kalt |
西泠橋 | 辭典解釋西泠橋 xī líng qiáo ㄒㄧ ㄌㄧㄥˊ ㄑㄧㄠˊ 位于浙江省杭州西湖孤山與蘇隄間的橋,為西湖十景之一。 也稱為「西陵橋」。 |
言詞泠泠 | 辭典解釋言詞泠泠 yán cí líng líng ㄧㄢˊ ㄘˊ ㄌㄧㄥˊ ㄌㄧㄥˊ 說話時冷峻的樣子。 唐.段成式《傳奇.崔玄微》:「玄微又出見封氏,言詞泠泠,有林下風氣。」 |
潔泠 | 明凈清涼。 |
鱉泠 | 見"鱉靈"。 |
泠綸 | 見"泠淪氏"。 |
曉泠 | 猶明了。 |
泠風 | 小風;和風。 辭典解釋泠風 líng fēng ㄌㄧㄥˊ ㄈㄥ 微風。 《莊子.齊物論》:「泠風則小和,飄風則大和。」 柔和的風。 《呂氏春秋.士容論.任地》:「子能使雚夷毋淫乎?子能使子之野盡為泠風乎?」 |
淸淸泠泠 | |
西泠 | 亦稱“西陵橋”。亦稱“西林橋”。 |
中泠 | 泉名。在今江蘇·鎮江市西北金山下的長江中。相傳其水烹茶最佳,有“天下第一泉”之稱。今江岸沙漲,泉已沒沙中。 |
鼈泠 | 見"鱉靈"。 |
西泠八家 | 清·杭州篆刻家丁敬、蔣仁、黃易、奚岡、陳豫鐘、陳鴻壽、趙之琛、錢松等八人的合稱。他們的藝術風格清剛樸茂、蒼勁鈍拙,在篆刻藝術中獨樹一幟,為“浙派”的代表。辭典解釋西泠八家 xī líng bā jiā ㄒㄧ ㄌㄧㄥˊ ㄅㄚ ㄐㄧㄚ 清代浙江杭州的丁敬、黃易、蔣仁、奚岡、陳豫鐘、陳鴻壽、趙之琛、錢松八位篆刻家的合稱。其特色是運用特殊的切刀方法,表現自己的風格,不局限于章法嚴整與筆意含蓄,而著重于情趣。此后,篆刻藝術不再流于板滯,而具有活潑生命力。 |
真泠 | 《莊子.山木》:"舜之將死﹐真泠禹曰:'汝戒之哉!形莫若緣﹐情莫若率。'"陸德明釋文引司馬彪云:"泠﹐曉也﹐謂以真道曉語禹也。泠或為命﹐又作令。命﹐猶教也。"王引之以為是"乃命"之訛:"乃"字誤為"直"﹐再誤為"真";"命"與"令"古字通。見王念孫《讀書雜志馀編.莊子》。泠﹐唐寫本亦作"命"。王說是。后用以指帝王遺命。 |
西泠印社 | 中國研究篆刻的學術團體。1904年由丁仁、王禔、葉為銘、吳隱等創辦于浙江·杭州·孤山,因地近西泠而命名。研究印學,頗具聲譽。1978年10月,經國家出版局批準,正式列為出版單位。主要承擔碑帖、印譜、畫冊和有關這方面論著的編輯出版任務。 |
泠淪氏 | 傳說為黃帝時的樂官。古以為樂律的創始者。見《漢書.古今人表》。又《律歷志上》作"泠綸"。參見"伶倫"。 |
淸泠 | |
叮泠 | 叮鈴。 |
響泠泠 | 辭典解釋響泠泠 xiǎng líng líng ㄒㄧㄤˇ ㄌㄧㄥˊ ㄌㄧㄥˊ 清脆的聲音。《景德傳燈錄.卷二四.廣德周禪師》:「斷弦續不得,歷劫響泠泠。」也作「響丁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