甌字組詞 甌的詞語
甌字的常見組詞有:百二金甌、擊甌、金甌、甌駱、甌臾、甌樓、甌窶、甌劇、甌蟻、甌脫、甌摳、甌粵、東甌、甌越、雪碗冰甌、西甌、甌繡、越甌、玉甌、甌雪、甌檥、瓦甌、紫甌、甌江、金釘浮甌、金甌覆字、金甌無缺、甌金、金甌藏名、甌子,還可以根據詞語的字數、字的位置、組詞是否為成語來分類查看組詞信息。
甌字的意思
含有甌字的詞語和解釋
詞語 | 拼音/解釋 |
---|---|
百二金甌 | 1.同"百二山河"。 |
擊甌 | 甌﹐盛水或酒的陶瓷器。古人也用為樂器﹐盛水擊之以和樂拍。后世演變至可單獨奏樂。 辭典解釋擊甌 jí ōu ㄐㄧˊ ㄡ 甌,瓦盆。擊甌是一種唐代盛行的娛樂,即在瓦盆中分別加入不等的水量,利用箸來敲擊,以和節拍。 唐.皇甫枚《飛煙傳》:「善奏聲,好文墨,尤工擊甌,其韻與絲竹和。」 |
金甌 | 金的盆、盂之屬。比喻疆土之完固。亦用以指國土。酒杯的美稱。辭典解釋金甌 jīn ōu ㄐㄧㄣ ㄡ 酒器。 宋.陳元靚《歲時廣記.卷一一.賜金甌》:「臘月十五日放燈,縱都人夜游,婦女游者,珠簾下邀住,飲以金甌酒。有婦人飲酒畢,輒懷金甌。」 金制的小盆,比喻國土完整鞏固。 《南史.卷六二.朱異傳》:「我國家猶若金甌,無 一傷缺。」 明.周朝俊《紅梅記.第二四出》:「萬事無過一醉休,升平元老固金甌。」 古代用為命相時的工具。引申指命相。 《新唐書.卷一○九.崔義玄傳》:「初,玄宗每命相,皆先書其名,一日書琳等名,覆以金甌,會太子入。」 英語 Ca Mau, Vietnam德語 Ca Mau (Geo)? |
甌駱 | 即洛越。古族名。百越的一支。以古貴州(今廣西貴縣地)為中心,分布在今廣東﹑廣西﹑貴州以及越南北部。 |
甌臾 | 甌與臾。比喻地面洼陷不平之處。辭典解釋甌臾 ōu yú ㄡ ㄩˊ 毆、臾皆為瓦器。用以比喻低洼不平的地面。 《荀子.大略》:「流丸止于甌臾,流言止于知者。」 |
甌樓 | 見“甌窶 ”。 |
甌窶 | 狹小的高地。辭典解釋甌窶 ōu lóu ㄡ ㄌㄡˊ 狹小的高地。《史記.卷一二六.滑稽傳.淳于髡傳》:「祝曰:『甌窶滿篝,污邪滿車,五谷蕃熟,穰穰滿家。』」唐.張守節.正義:「窶音樓。篝音溝,籠也。甌樓謂高地狹小之區,得滿篝籠也。」也作「甌樓」。 |
甌劇 | 辭典解釋甌劇 ōu jù ㄡ ㄐㄩˋ 流行于浙江溫州一帶的劇種。因浙南、溫州一帶古稱東甌,故稱為「甌劇」。清初開始形成,演唱昆曲、高腔、亂彈,而以亂彈腔為主。伴奏樂器有笛子、二胡、三弦、大鑼、大鼓等。 |
甌蟻 | 亦作“甌檥”。 |
甌脫 | 古代少數民族屯戍或守望的土室。指屯戍之人。指兩國分界的緩沖地帶。邊地;邊境荒地。辭典解釋甌脫 ōu tuō ㄡ ㄊㄨㄛ 立于邊界的土堡崗哨。《史記.卷一一○.匈奴傳》:「與匈奴間,中有棄地,莫居,千余里,各居其邊為甌脫。」唐.張守節.正義:「境上斥候之室為甌脫也。」也作「區脫」。 |
甌摳 | 凹凸不平。形容相貌奇異。辭典解釋甌摳 ōu kōu ㄡ ㄎㄡ 洼下。形容相貌特殊,與眾不同。 《董西廂.卷二》:「一個個器械不類尋常,生得眼腦甌摳,人材猛浪。」 |
甌粵 | 見“甌越 ”。 |
東甌 | 1.古族名。越族的一支。相傳為越王勾踐的后裔。分布在今浙江省南部甌江﹑靈江流域。其首領搖助漢滅項羽,受封為東海王,因都東甌(今浙江省溫州市),俗稱東甌王。參閱《史記·東越列傳》。 2.溫州及浙江省南部沿海地區的別稱。東晉時于此置永嘉郡,隋廢,唐時曾復置。 3.古星座名。 |
甌越 | 1.亦作"甌粵"。 2.百越的一支。分布在今浙江甌江流域一帶。主要由早已居住在甌江流域并創造了印紋陶遺存的土著民發展形成。后亦以指古甌越所居之地。 辭典解釋甌越 ōu yuè ㄡ ㄩㄝˋ 浙江省甌江以東一帶的地方。 也稱為「東甌」。古稱珠崖、儋耳之地。即今海南島。 |
雪碗冰甌 | |
西甌 | 1.我國古代少數民族名。越人的一支。秦漢時分布于嶺南一帶﹐與今壯族有淵源關系。 |
甌繡 | 辭典解釋甌繡 ōu xiù ㄡ ㄒㄧㄡˋ 浙江溫州一帶所出產的刺繡。以構圖精練、紋理分明、色彩光亮為特色。 |
越甌 | 1.指越窯所產的茶甌。 |
玉甌 | 指精美的杯盂一類的盛器。 |
甌雪 | 形容茶煮沸時甌中泛起的雪白乳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