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字組詞 皖的詞語
皖字的常見組詞有:皖北平原、皖南丘陵、灊皖、直皖戰爭、皖中盆地、皖派、皖公、皖南事變、皖皖、皖山、皖公山,還可以根據詞語的字數、字的位置、組詞是否為成語來分類查看組詞信息。
皖字的意思
wǎn 安徽的別稱。
含有皖字的詞語和解釋
詞語 | 拼音/解釋 |
---|---|
皖北平原 | 辭典解釋皖北平原 wǎn běi píng yuán ㄨㄢˇ ㄅㄟˇ ㄆㄧㄥˊ ㄩㄢˊ 地名。位于安徽省境內,淮陽山以北,為淮河與眾多支流所沖積而成的平原。屬黃淮平原的一部分。夏季高溫,主產雜糧,冬季主產小麥。礦產以煤為最重要。主要都市為蚌埠。 |
皖南丘陵 | 辭典解釋皖南丘陵 wǎn nán qiū líng ㄨㄢˇ ㄋㄢˊ ㄑㄧㄡ ㄌㄧㄥˊ 安徽省長江以南的丘陵。九華山、黃山等盤亙全區。河谷平原狹窄,丘陵坡地遍布茶園,為我國重要產茶區。 |
灊皖 | 1.今安徽省潛山縣的潛山。習慣上誤稱為兩座山或三座山。據《讀史方輿紀要》稱:以地言之曰皖山,以峰言之曰天柱山。 |
直皖戰爭 | 辭典解釋直皖戰爭 zhí wǎn zhàn zhēng ㄓˊ ㄨㄢˇ ㄓㄢˋ ㄓㄥ 民國九年,以曹錕為首的直系軍隊聯合奉系張作霖,在京漢鐵路沿線與段祺瑞為首的皖系軍隊展開激戰,結果皖系大敗。 英語 war of 1920 between Northern Warlords, in which the Zhili faction beat the Anhui faction and took over the Beijing government |
皖中盆地 | 辭典解釋皖中盆地 wǎn zhōng pén dì ㄨㄢˇ ㄓㄨㄥ ㄆㄣˊ ㄉㄧˋ 安徽省中部淮陽山、九華山和霍山間的地區,河、湖、平原、低丘錯雜分布。礦產豐富,盛產稻米、油菜、小麥等。為全省人口最密、工商業最發達的地區。 |
皖派 | 清代經學派系之一。導源于江永而成于皖南·戴震。著名的篆刻流派之一。辭典解釋皖派 wǎn pài ㄨㄢˇ ㄆㄞˋ 清代漢學家的一派。以戴震為首,段玉裁、王念孫等都屬這一派。因戴震為安徽人,故稱為「皖派」。 |
皖公 | 見“皖公山 ”。 |
皖南事變 | 1940年10月19日,蔣介石強令黃河以南堅持抗戰的八路軍、新四軍在一個月內撤到黃河以北。中國共產黨為維護抗日大局,同意將安徽南部的新四軍調到江北。1941年1月4日,新四軍軍部及所屬皖南部隊九千余人,移師北上。6日,當部隊行至涇縣茂林地區,遭國民黨軍八萬余人的伏擊。雙方兵力懸殊,新四軍血戰七晝夜,終因彈盡糧絕,除少部分突圍外,大部被俘、失散或犧牲。軍長葉挺被扣押,副軍長項英遇難。接著蔣介石宣布:取消新四軍番號。這就是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事變發生后,中國共產黨揭露了國民黨勾結日偽實行聯合“剿共”的陰謀,反擊了國民黨的反共活動,任命陳毅為新四軍代軍長,張云逸為副軍長,劉少奇為政委,重整并擴大了新四軍。 |
皖皖 | 明亮貌。 |
皖山 | 見"皖公山"。 |
皖公山 | 山名。又名潛山﹑天柱山。在今安徽省潛山縣西北。漢武帝曾封為南岳。 |